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_周国平【完结】(37)

2019-03-10  作者|标签:周国平

  谈到尼采对于无意识的研究,还不能不提一下他已经触及到了类似荣格后来提出的"集体无意识"或"原始意象"的观念。这里只要摘引两段话就够了:"在感情的奔放中,在幻梦和疯狂的玄想里,人可以发现他的原初面目和人类的古史,shòu性及其狰狞之状,他的记忆这时回到遥远的往古;而他的文明形态是从忘却这原始经验即抛开这记忆之后发展成的。"《朝霞》第312节。《尼采全集》第4卷,第253页。"我私下发现了,古老的人性和shòu性,乃至整个原始时代,一切有感觉的存在物的过去,在我身上继续思维着,继续爱着,继续恨着,继续推论着……"《快乐的科学》第54节。《尼采全集》第5卷,第87-88页。尼采称他的这种意识为"幻象意识",并不能证实,可是会不期然而然地从我们的无意识的海底浮现到海面上来。

  语词的化石

  尼采对于理性的批判,还有一个不可不提的方面,就是对于语言的批判。

  语言对于真实意义的遮蔽作用及其所引起的混乱,已经引起现代西方哲学界的普遍注意。甚至可以说,它几乎是各派哲学的一个共同出发点。逻辑经验主义由此而把哲学的使命归结为分析语词的意义,使命题得到澄清,由此,语义学一时风行。存在主义、现象学等非理性主义流派也愈来愈重视语言问题,试图探索某种对话式直接沟通的途径。尼采的作用是提出了问题,揭露语词的遮蔽、迷惑和歪曲作用,至于如何解决问题,则要留待后人了。

  尼采认为,语言与意识是同步发展的,它的作用是充当传达的标记。因此,它和意识一样仅属于人的社会性领域。在这个意义上,他轻蔑地称语法为"大众形而上学"。参看《快乐的科学》第354页。他还把理性称作"语言形而上学的基本假设",把"语言中的'理性'"形容为"一个多么欺诈的老妪"。《尼采全集》第8卷,第79-80页。在他看来,语言的遮蔽作用,既表现在对外部对象的遮蔽上,也表现在对我们内心世界的遮蔽上。

  关于对事物的遮蔽,尼采说:"古人造一个词,便以为他们有了一种发明。但在事实上如何不是这样!--他们触到一个问题,警告后人不去解决它,于是造了解决的障碍物。--现在我们碰撞到许多化石似的语词,即使碰断一条腿,也不能破一词。"《朝霞》第47节。《尼采全集》第4卷,第51页。又说:"看到事物如何称呼比起它是什么来远为重要,这使我极为劳神而且不断地极为劳神。事物的称呼、名字和外貌,价值、流行尺度和权衡--原来多半是一种错误,一种任意性,像一件衣服加于事物,与其实质乃至表皮全然无关--由于对它们的信仰,以及一代代的生长,渐渐长到事物之上和事物之中,化作了事物的躯体;开始的现象最后几乎总是变成本质并且作为本质起作用!"《快乐的科学》第58节。《尼采全集》第5卷,第94页。

  语词只能表示一般,不能表示个别。在尼采看来,问题不止于此。更严重的问题在于,语词在形成之初就带有任意性,可是一旦形成就取得了支配我们思想的威力,我们把语词看得比事物本身还重要,生活在语词之中,与事物本身却越来越隔膜了。

  第51节:第六章 向理性挑战(9)

  关于对内心世界的遮蔽,尼采指出:"语词中只有描写各种极端程度的内心生活的词。因此,我们就惯于在没有语词的状态中不再作jīng密地观察了,因为在这状态中较严密地思考是很痛苦的;甚至以为语词终止之处,我们存在的领域也随之终止。愤怒,仇恨,爱,同情,贪婪,认识,快乐,痛苦,这些都是极端状态;较和缓中度却常常呈现在前的内心状态,是没有语词表示的,而恰恰是这些状态织出了我们的性格和命运之网。"《朝霞》第115节。《尼采全集》第4卷,第115-116页。"我们真正的经验全然不是饶舌的。它们即使想要,也不能够传达自己。因为它们缺乏语词……语言似乎只是为通俗的、中庸的、可传达的东西而发明的。言谈者业已用语言使自己平庸化。"《偶像的huáng昏》。《尼采全集》第8卷,第137页。"即使是自己的思想,也不能用语词完全表达出来。"《快乐的科学》第244节。《尼采全集》第5卷,第185页。

  人的大部分内心生活是无意识的,它们当然不能用语词表达。即使是被意识到的东西,例如自己的思想,或某种情绪状态,也不能用语词完全表达出来。语词夺去了人的思想和情感的个人性,把它们一般化了。就拿那些有语词可表示的极端心境来说,一种痛苦不同于另一种痛苦,一种欢乐不同于另一种欢乐。你一旦用语词来表达你的痛苦或欢乐,每个人都将按各自的经验来理解,结果还是夺走了你的痛苦或欢乐的个人性。愈是独特的思想和情感,就愈是难以表达。有独特个性的人每每感觉到这种不能表达的痛苦。

  使尼采感到不满的是,人们不但不去揭穿语言的遮蔽作用,反而有意无意地借助语言的遮蔽作用来逃避自我,逃避深刻的内心生活。"大家都需要语言的闹铃,人生有了这些闹铃,就似乎热闹而繁荣了……大家都害怕任何回忆或任何内向的凝视。"《作为教育家的叔本华》。《尼采全集》第1卷,第437页。在现代西方社会中,语言的非个人性使它成了操纵个人的有效工具。商业广告,新闻广播,竞选演说,大众传播媒介,各式各样的语言闹铃响成一片。人人争着说话,可是谁在思想呢?愿意思想的人又到哪里去找一块安静的地方呢?……

  第52节:第七章 价值的翻转(1)

  第七章价值的翻转

  尼采: 在世纪的转折点上

  第七章价值的翻转

  怎么,大海沉落了?不,是我的土地在生长,一种新的热情托着它上升!

  --尼采

  到现在为止,我们好像一直是在尼采哲学的前厅里滞留,逐一观摩了这位主人珍爱的各种宝物:酒神jīng神,qiáng力意志,评价,创造,"自我",非理性。可是,我们的好斗的主人拥有这些珍宝却不单单是为了观赏的。当我们的双脚踏进正厅时,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派战斗景象。这位现代唐吉诃德正在孤身作战,每一件珍宝都是他的武器,用来向一切传统价值开火。

  尼采自己说:"一切价值的重估--这就是我关于人类最高自我认识行为的公式,它已经成为我心中的天才和血肉。"《看哪这人》。《尼采选集》第2卷,第475页。

  尼采酝酿已久、终未完成的他一生的主要著作,按照他自己的计划,标题为"qiáng力意志",副题即为"变革一切价值的尝试"。

  在尼采的全部学说中,没有比"一切价值的重估"这声响亮的号召更加震撼现代西方人心灵的了。西方人jīng神生活中的巨大变化,归结到一点,就是价值观念的变化。

  尼采不是书斋里的学者,也不是世外桃源里的隐士。"我不是一个人,我是一种炸药。"《看哪这人》。《尼采选集》第2卷,第475页。就在他漂泊于山巅海滨之际,殊不知他也在欧洲文明的大厦下埋好了雷管和引线。我们现在已经听到了悠远的爆炸声。


加入书架    阅读记录

 37/59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