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国平自选集_周国平【完结】(104)

2019-03-10  作者|标签:周国平

  据我理解,耶稣是想qiáng调,一个人以看见上帝显灵甚至显形为相信上帝的前提,这个前提本 身就错了,是违背信仰的性质的。这样的人即使真的自以为看见了某种神迹从而信了神,也 不算真有了信仰。相反,惟有钟爱jīng神价值本身而不要求看见其实际效果的人,才能够走上 信仰之路。在此意义上,不见而信正是信仰的前提。所以,耶稣说:"那些没有看见而信的 是多么有福啊!"

  : >

  拒绝光即已是惩罚

  周国平

  耶稣说:"光来到世上,为要使信它的人不住在黑暗里。它来的目的不是要审判 世人,而是要拯救世人。那信它的人不会受审判,不信的人便已受了审判。光来到世上,世 人宁爱黑暗而不爱光明,而这即已是审判。"

  说得非常好。光,真理,善,一切美好的价值,它们的存在原不是为了惩罚什么人,而是为 了造福于人,使人过一种有意义的生活。光照进人的心,心被jīng神之光照亮了,人就有了一 个灵魂。有的人拒绝光,心始终是黑暗的,活了一世而未尝有灵魂。用不着上帝来另加审判 ,这本身即已是最可怕的惩罚了。

  一切伟大的jīng神创造都是光来到世上的证据。当一个人自己从事创造的时候,或者沉醉在既 有的伟大jīng神作品中的时候,他会最真切地感觉到,光明已经降临,此中的喜乐是人世间任 何别的事情不能比拟的。读好的书籍,听好的音乐,我们都会由衷地感到,生而为人是多么 幸运。倘若因为客观的限制,一个人无缘有这样的体验,那无疑是极大的不幸。倘若因为内 在的蒙昧,一个人拒绝这样的享受,那就是真正的惩罚了。伟大的作品已经在那里,却视而 不见,偏把光yīn消磨在源源不断的垃圾产品中,你不能说这不是惩罚。有一些发了大财的人 ,他们当然有钱去周游世界啦,可是到了国外,对当地的自然和文化景观毫无兴趣,惟一热 中的是购物和逛红灯区,你不能说他们不是一些遭了判决的可悲的人。

  人心中的正义感和道德感也是光来到世上的证据。不管世道如何,世上善良人总归是多数, 他们心中最基本的做人准则是任何世风也摧毁不了。这准则是人心中不熄的光明,凡感觉到 这光明的人都知道它的珍贵,因为它是人的尊严的来源,倘若它熄灭了,人就不复是人了。 世上的确有那样的恶人,心中的光几乎或已经完全熄灭,处世做事不再讲最基本的做人准则 。他们不相信基督教的末日审判之说,也可能逃脱尘世上的法律审判,但是,在他们的有生 之年,他们每时每刻都逃不脱耶稣说的那一种审判。耶稣的这一句话像是对他们说的:"你 里头的光若熄灭了,那黑暗是何等大呢。"活着而感受不到一丝一毫做人的光荣,你不能说 这不是最严厉的惩罚。

  : >

  不可试探你的上帝

  周国平

  据《路迦福音》记载,耶稣在旷野里住了四十天,其间曾经受魔鬼的刁难。刁难之 一是,魔鬼把他带到耶路撒冷圣殿顶上,对他说:"如果你是上帝的儿子,就从这里跳下去 吧,因为上帝会保护你的。"耶稣拒绝了,引圣经的话答道:"不可试探你的上帝。"

  耶稣很聪明,他不说跳下去会不会死,上帝会不会保护他,而是否定了跳下去的动机。只要 跳下去,就是在试探上帝是否真的会保护他。他不是怕死,不是怕上帝不保护他,而是根本 就不可试探上帝。他用这个理由挫败了魔鬼的刁难。

  我想离开这个故事作一些发挥。我要说的是,"不可试探你的上帝"是信仰的题中应有之义 ,谁若试探他的上帝,他就不是真有信仰。

  真理有两类。一类关乎事实,属于科学领域,对它们是要试探的,看是否合乎事实。另一类 关乎价值,归根到底属于宗教和道德领域,不可试探的是这个领域里的真理。人类的一些最 基本的价值,例如正义、自由、和平、爱、诚信,是不能用经验来证明和证伪的。它们本身 就是目的,就像高尚和谐的生活本身就值得人类追求一样,因此我们不可用它们会带来什么 实际的好处评价它们,当然更不可用违背它们会造成什么具体的恶果检验它们了。

  信仰要求的是纯粹,只为所信仰的真理本身而不为别的什么。凡试探者,必定别有所图。仔 细想想,试探何其普遍,真信仰何其稀少。做善事图现世善报,gān坏事存侥幸之心,当然都 是露骨的试探。教堂里的祈祷,佛庙里的许愿,如果以灵验为鹄的,也就都是在试探。至于 期求灵魂升天或来世转运,则不过是把试探的周期延长到了死后。这个问题对于不信教的人 同样存在。你有一种基本的生活信念,在现实的压力下或诱惑下,你发生了动摇,觉得违背 一下未必有伤大节,--这正是你在试探你的上帝的时刻。

  可是,当今世上,有一些人没有任何信仰,没有任何上帝,他们根本不需要试探,百无禁忌 地为所欲为。比起他们,有上帝要试探的人岂不好得多。

  : >

  不仅是靠食物

  周国平

  摩西领以色列人出埃及,在旷野中跋涉了四十年。开始时,因食物匮乏,饥饿难忍, 以色列人怨声载道。上帝听见了怨言,便在每天清晨让营地周围的地面上长满一层像霜一样 的白色的东西,以色列人未尝见过,彼此询问:"这是什么?"摩西告诉他们,这就是上帝 给他们的食物。以色列人吃了,味道像蜜饼,因为不知其名,就称之为"吗哪",希伯来语 的意思即"这是什么"。他们靠吗哪活命,终于走出了旷野。到达终点后,摩西生命垂危, 在约旦河东岸的摩押向以色列人发表最后的训示。他在训示中提及了这件事,说:"上帝使 你们饥饿,然后把吗哪赐给你们,以此教导你们:人的生存不仅是靠食物,而是靠上帝所说 的每一句话。"

  这是《旧约》中的记载。摩西的意思很清楚:上帝神力无边,能在没有食物的地方变出食物 来,因此,对于人的生存来说,最重要的不是食物,而是遵守上帝的律法,如此上帝自会替 我们解决食物的问题的。

  《新约》所记载的耶稣最早的活动是受洗,随后即被圣灵带到旷野去,受魔鬼的试探。禁食 四十昼夜后,他饿了,魔鬼说:"如果你是上帝的儿子,命令这些石头变成面包吧。"这时 耶稣便引用摩西的话回答道:"人的生存不仅是靠食物,而是靠上帝所说的每一句话。"请 注意,这同一句话,从耶稣口中说出,已经有了不同的含义。他没有诉诸上帝的无边神力, 让石头变成面包,从而解除自己的饥饿,相反是拒绝这样做,宁愿继续挨饿。他以此摘清了 信仰与食物的瓜葛,捍卫了信仰的纯粹性,也澄清了"人的生存不仅是靠食物"这句箴言的 准确含义。他所qiáng调的是,对于人的生存来说,信仰比食物更重要,jīng神生活比物质生活更 重要。这是耶稣出道之初就确立的基本信念,贯穿于他后来的全部活动之中。

  我在这里并非对《旧约》和《新约》的短长做全面评判,而只是举一例证解说信仰的实质。 不过,这一例证的确也说明,耶稣提高了基督教信仰的jīng神性品格。正因为如此,基督教才 得以超越犹太民族而成为更加个人性也更加世界性的宗教。


加入书架    阅读记录

 104/151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