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热闹的世界上,我尝自问:我的位置究竟在哪里?我不属于任何主流的、非主流的和 反主流的圈子。我也不是现在有些人很喜欢标榜的所谓另类,因为这个名称也太热闹,使我 想起了集市上的叫卖声。那么,我根本不属于这个热闹的世界吗?可是,我绝不是一个出世 者。对此我只能这样解释:不管世界多么热闹,热闹永远只占据世界的一小部分,热闹之外 的世界无边无际,那里有着我的位置,一个安静的位置。这就好像在海边,有人弄cháo,有人 嬉水,有人拾贝壳,有人聚在一起高谈阔论,而我不妨找一个安静的角落独自坐着。是的, 一个角落--在无边无际的大海边,哪里找不到这样一个角落呢--但我看到的却是整个大 海,也许比那些热闹地聚玩的人看得更加完整。
在一个安静的位置上,去看世界的热闹,去看热闹背后的无限广袤的世界,这也许是最适合 我的性情的一种活法吧。
19991
: >
父母们的眼神
周国平
街道上站着许多人,一律沉默,面孔和视线朝着同一个方向,仿佛有所期待。 我也朝那个方向看去,发现那是一所小学的校门。那么,这些肃立的人们是孩子们的家长了 ,临近放学的时刻,他们在等待自己的孩子从那个校门口出现,以便亲自领回家。
游泳池的栅栏外也站着许多人,他们透过栅栏朝里面凝望。游泳池里,一群孩子正在教练的 指导下学游泳。不时可以听见某个家长从栅栏外朝着自己的孩子呼叫,给予一句鼓励或者一 句警告。游泳课持续了一个小时,其间每个家长的视线始终执著地从众儿童中辨别着自己的 孩子的身影。
我不忍心看中国父母们的眼神,那里面饱含着关切和担忧,但缺少信任和智慧,是一种既复 杂又空dòng的眼神。这样的眼神仿佛恨不能长出两把铁钳,把孩子牢牢夹住。我不禁想,中国 的孩子要成长为独立的人格,必须克服多么大的阻力啊。
父母的眼神对于孩子的成长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打个不太确切的比方,即使是小动物,生 长在昏暗的灯光下抑或在明朗的阳光下,也会造就成截然不同的品性。对于孩子来说,父母 的眼神正是最经常笼罩他们的一种光线,他们往往是借之感受世界的明暗和自己生命的qiáng弱 的。看到欧美儿童身上的那一股小大人气概,每每忍俊不禁,觉得非常可爱。相比之下,中 国的孩子便仿佛总也长不大,不论大小事都依赖父母,不肯自己动脑动手,不敢自己做主。 当然,并非中国孩子的天性如此,这完全是后天教育的结果。我在欧洲时看到,那里的许多 父母在爱孩子上决不逊于我们,但他们同时又都极重视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简直视为 子女教育的第一义。在他们看来,真爱孩子就应当从长计议,使孩子离得开父母,离了父母 仍有能力生活得好,这乃是常识。遗憾的是,对于中国的大多数父母来说,这个不言而喻的 道理尚有待启蒙。
我知道也许不该苛责中国的父母们,他们的眼神之所以常含不安,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看到了 在我们的周围环境中有太多不安全的因素,诸如jiāo通秩序混乱、公共设施质量低劣、针对儿 童的犯罪猖獗等等,皆使孩子的幼小生命面临威胁。给孩子们提供一个相对安全的生存环境 ,这的确已是全社会的一项刻不容缓的责任。但是,换一个角度看,正因为上述现象的存在 ,有眼光的父母在对自己孩子的安全保持必要的谨慎之同时,就更应该特别注意培养他们的 独立jīng神和刚毅性格,使他们将来有能力面对严峻环境的挑战。
19992
: >
让世界适合于小王子们居住
周国平
--为《小王子》新译本写的序
像《小王子》这样的书,本来是不需要有一篇序言的,不但 不需要,而且不可能有。莫洛亚曾经表示,他不会试图去解释《小王子》中的哲理,就像人 们不对一座大教堂或布满星斗的天穹进行解释一样。我也不会无知和狂妄到要给天穹写序, 所能做的仅是借这个新译本出版之机,再一次表达我对圣埃克苏佩里的这部天才之作的崇拜 和热爱。
我说《小王子》是一部天才之作,说的完全是我自己的真心感觉,与文学专家们的评论无关 。我甚至要说,它是一个奇迹。世上只有极少数作品,如此jīng美又如此质朴,如此深刻又如 此平易近人,从内容到形式都几近于完美,却不落丝毫斧凿痕迹,宛若一块浑然天成的美玉 。
令我感到不可思议的一件事是,一个人怎么能够写出这样美妙的作品。令我感到不可思议的 另一件事是,一个人翻开这样一本书,怎么会不被它吸引和感动。我自己许多次翻开它时都 觉得新鲜如初,就好像第一次翻开它时觉得一见如故一样。每次读它,免不了的是常常含着 泪花微笑,在惊喜的同时又感到辛酸。我知道许多读者有过和我相似的感受,我还相信这样 的感受将会在更多的读者身上得到印证。
按照通常的归类,《小王子》被称做哲理童话。你们千万不要望文生义,设想它是一本给孩 子们讲哲学道理的书。一般来说,童话是大人讲给孩子听的故事。这本书诚然也非常适合于 孩子们阅读,但同时更是写给某一些成人看的。用作者的话来说,它是献给那些曾经是孩子 并且记得这一点的大人的。我觉得比较准确的定位是,它是一个始终葆有童心的大人对孩子 们、也对与他性情相通的大人们说的知心话,他向他们讲述了对于成人世界的观感和自己身 处其中的孤独。
的确,作者的讲述饱含哲理,但他的哲理决非抽象的观念和教条,所以我们无法将其归纳为 一些简明的句子而又不使之受到损害。譬如说,我们或许可以把全书的中心思想归结为一种 人生信念,便是要像孩子们那样凭真性情直接生活在本质之中,而不要像许多成人那样为权 力、虚荣、占有、职守、学问之类表面的东西无事空忙。可是,倘若你不是跟随小王子到各 个星球上去访问一下那个命令太阳在日落时下降的国王,那个请求小王子为他不断鼓掌然后 不断脱帽致礼的虚荣迷,那个热中于统计星星的数目并将之锁进抽屉里的商人,那个从不出 门旅行的地理学家,你怎么能够领会孩子和作者眼中功名利禄的可笑呢?倘若你不是亲耳听 见作者谈论大人们时的语气--例如,他谈到大人们热爱数目字,如果你对他们说起一座砖 房的颜色、窗台上的花、屋顶上的鸽子,他们就无动于衷,如果你说这座房子值十万法郎, 他们就会叫起来:"多么漂亮的房子啊!"他还告诉孩子们,大人们就是这样的,孩子们对 他们应该宽宏大量--你不亲自读这些,怎么能够体会那讽刺中的无奈,无奈中的悲凉呢?
我还可以从书中摘录一些jīng辟的句子,例如:"正因为你在你的玫瑰身上花费了时间,这才 使她变得如此名贵。""使沙漠变得这样美丽的,是它在什么地方隐藏着一眼井。"可是, 这样的句子摘不胜摘,而要使它们真正属于你,你就必须自己去摘取。且把这本小书当做一 朵玫瑰,在她身上花费你的时间,且把它当做一片沙漠,在它里面寻找你的井吧。我相信, 只要你把它翻开来,读下去,它一定会对你也变得名贵而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