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维洛克菲勒回忆录_[美]戴维·洛克菲勒【完结】(3)

2019-03-10  作者|标签:[美]戴维·洛克菲勒

  2. “标准石油公司”

  刚开始的时候,祖父在俄亥俄州克里夫兰的一家gān货店当职员,每星期挣5美元。后来,他创建并经营了标准石油公司(Standard Oil Company)。这家公司实际上就是美国的石油业,直到1911年—在经过长期的法律诉讼后,最高法院裁定解散这个托拉斯。分裂出来的许多公司至今依然存在:埃克森-美孚(ExxonMobil)、雪佛龙(Chevron)、亚美(Amoco)以及大约三十多家其他公司。

  标准石油公司让祖父发了大财,也许成了“美国最富裕的人”。在他的大半辈子,他同时也是最遭人痛恨的人之一。通俗小报抨击标准石油公司的经营活动,指责它犯下了诸多罪行—包括谋杀,因为它毫不留情地致力于清除所有竞争力量,完善自己在石油行业的垄断地位。祖父是进步党、平民党、社会党,以及所有对美国资本主义新秩序不满的人的攻击目标。势力qiáng大的威斯康星州州长罗伯特•拉福利特称他是“他那个年代最大的罪犯”。特德•罗斯福在消灭行业垄断的努力中,把他当做替罪羊。艾达•塔贝尔比所有其他人更进一步,用自己的笔墨把祖父勾画成贪婪成性的“qiáng盗男爵”形象。她写道:“毫无疑问,洛克菲勒先生打高尔夫球的主要原因是要活得更长一些,以便赚更多的钱。”

  时至今日,大多数历史学家都会同意,那些当时评述为标准石油公司描绘的图像带着qiáng烈的偏见,而且常常很不准确。祖父和他的合伙人们是些qiáng盛的竞争者,但他们的“罪行”不过是他们那个年代的正常经商行为。那时的世界完全不同,如今规范商务竞争行为的法律规范当年几乎都不存在。标准石油公司是在经济战线的前沿运作;那是一个新的、无人开垦的领域,有些时候颇像西部开荒。那些小报记者们将石油行业的早年岁月理想化了,描绘成某种形式的企业伊甸园。事实上,当时的情形极其残酷。价格波动剧烈,生产情况极不稳定,石油供应时而充裕,时而荒缺。炼油厂和生产商们常常是一夜之间就破产关张。祖父可不是个làng漫主义者;他认为当时的局面投机性太qiáng,目光太浅显,làng费太严重,因此他着手要用残酷的方式予以纠正。

  所谓标准石油公司骗取寡妇鳏夫遗产、爆炸竞争对手的炼油厂、不择手段地毁灭竞争对手等指控—所有那些为塔贝尔等人津津乐道的故事—都是绝对的无中生有。事情的真相是,标准石油公司在jiāo易当中,比其许多竞争对手都更受人敬重。在合并诉讼过程中,标准石油公司向与其竞争的炼油厂提供的报价,不仅真诚,而且慷慨大方—事实上,因为标准石油公司的慷慨大方,竞争对手常常是仅仅为了有机会被再次收购而重新入市开张。祖父的合伙人们对这种持续的“讹诈”行为叫苦不迭,但祖父继续收购,以便完成他的计划。

  标准石油公司是个垄断企业。在其巅峰时期,它控制了90%的国内石油界,而且还在顽qiáng地收购那最后的10%。然而,祖父从来没有觉得主宰市场有什么不对,无论是对石油界的老板和工人们来说,还是对消费者和整个国家而言。这一点与教科书里的论断截然不同,许多人发现很难相信他在此事上的诚意。但是,随着标准石油公司市场份额的增加,石油产品—在标准石油公司刚开始的几十年,主要是煤油—对于消费者来说,成本大幅度降低。煤油成了到处都能买得到的产品,而标准石油公司的产品价廉物美。公司投资于新科技,以扩大其产品的范围、提高产品质量,并开发以往只是倾倒在地上或附近江河里的副产品的新用途。汽油就是一个最显著的例子:过去的一种垃圾最后在内燃机里找到了重大用途,成为价值最高的石油产品。

  降低价格是祖父的政策—他相信,产品越便宜,人们买得越多;市场越大,标准石油公司的规模经济才越有“用武之地”。他没有学过经济学,但是他懂得什么是“弹性需求”。他一贯相信,“买卖规模大一些、产品单位利润小一些”是良好的经商之道。许多经济学家大谈商务即“对市场需求作出的反应”,但祖父却不是这样运作的。他还通过在国内外建立新销售渠道来创造需求。比如,作为一种营销道具,标准石油公司经常赠送灯笼,以确保消费者会买煤油来点灯笼—与吉列赠送剃须刀来确保消费者会继续购买剃须刀片的做法如出一辙。在需求还远远没有出现的时候,祖父就敦促他的下属们收购炼油厂、开发新油田、提高生产产量。在经济萧条、其他人都在收缩的时候,标准石油公司表现得最为qiáng劲,因为祖父具有远大的行业目光,懂得应当如何经营。

  标准石油公司与其对手的几个不同之处是:愿意投资于新科技;时常关心生产成本;高度重视产品的营销。祖父成功地在一个团结一心的机构里综合了行业内的广泛机能,从井口的生产到给顾客的最终送货。标准石油公司是第一家现代化全面综合型经济企业。那是祖父最伟大的成就:创建了石油行业,并在此过程中创建了现代化公司集团。正是这种集团机构的成功,才改变了商务世界。

  对最高法院在1911年解散标准石油公司托拉斯的行为,美国公众欢呼雀跃。但是,我们必须牢记的一点是,祖父对石油业的整合,其最终结果是更便宜、更好、更可靠的石油供应,从而帮助了美国从一个分散型农业国家转向高度集权的工业化的民主国家。

  3. 临危不乱(1)

  我父亲—后来他自己也遇到了媒体方面的麻烦—曾经多次带着某种嫉羡描述祖父在危难关头处惊不乱的样子。祖父在读了塔贝尔的书以后,大大出乎所有人的意料说,他“相当喜欢这本书”。以我的看法,祖父在面对个人攻击时的平和自信,源自他对宗教的笃信不疑,使他拥有超人的信心,能够整合美国的石油业。他是个虔诚的基督教徒,按照浸礼会的严格信条生活。他的信仰“解释”了他身边的世界,引导他行走于世间,并为他提供了一种自由的构架。这些信条中最重要的一条是,没有善举的信仰是毫无意义的。那种中心信念引导着祖父首先接受他那巨大财富的“代管信条”,然后通过在人生的后期创建伟大的慈善事业来扩大财富。

  祖父是在纽约州中部的一般环境中长大的。他的父亲—威廉•洛克菲勒—常年不在家中,过去的名声并不太好。但是他的母亲—伊莱扎•戴维森•洛克菲勒—是个极其忠诚而规矩的妇女,实际上是她抚养了祖父和他的兄弟姐妹。

  生活在世俗中的我们,很难理解被宗教信仰如此约束的生活。对于许多人来说,按照浸礼会信仰之严格限制的活法—不得喝酒、抽烟、跳舞—似乎是种冷酷得痛苦难挨的日子。但是,祖父却轻松,甚至是愉快地接受了其宗教信仰的诸多戒律—以及所有在我们看来似乎不堪重负的一切。他是我平生所见最不残酷的人:他时常面带微笑,诙谐幽默,讲述各种滑稽故事。他并不是在向任何人献媚;他的内心似乎充盈着一种祥和满足的感觉。


加入书架    阅读记录

 3/55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