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对创造社采取正面的攻击的,他在《上海文艺之一瞥》的讲演中说:
这后来,就有新才子派的创造社的出现。创造社是尊贵天才的,为艺术而艺
术的,专重自我的,崇创作,恶翻译,尤其憎恶重译的,与同时上海的文学研究
会相对立。……文学研究会却也正相反,是主张为人生的而艺术的,是一面
创作,一面也着重翻译的,是注意于绍介被压迫民族文学的,这些都是小
度,没有人懂得他们的文字,因此也几乎全都是重译的。并且因为曾经声援过《新青年》,新仇夹旧仇,所以文学研究会这时就受了三方面的攻击。一方
面就是创造社……一方面是留学过美国的绅士派……第三方面,则就是以前说过的鸳鸯蝴蝶派……创造社的这一战,从表面看来是胜利的。……到了前年,'革命文学7这名目才旺盛起来了 ,主张的是从'革命策源地"回来的几个
创造社元老和若gān新分子。革命文学之所以旺盛起来,自然是因为由于社会
的背景,一般群众、青年有了这样的要求。……政治环境突然改变,革命遭了
挫折,阶级的分化非常显明,国民党以'清党,之名,大戮共产党及革命群众,
而死剩的青年们再入于被压迫的境遇,于是革命文学在上海才有了qiáng烈的活
动。所以这革命文学的旺盛起来,在表面上和别国不同,并非由于革命的高
扬,而是因为革命的挫折;……他们,尤其是成仿吾先生,将革命使一般人理解为非常可怕的事,摆着一种极左倾的凶恶的面貌,好似革命一到,一切非革
命者就都得死,令人对革命只抱着恐怖。其实革命是非教人死而是教人活的。这种令人'知道点革命的厉害^只图自己说得畅快的态度,也还是中了才子十流氓的毒。"②
这一演讲,也真刺痛了郭沫若的心,他特地写了《创造十年正续编》,来说明
《鲁迅全集》第4卷,第16页
同上书,第281—284页。
他们的战斗历程,前面还有一篇《引子》,针对鲁迅的讲演,而有所驳正。他说: "就这样,我们鲁迅先生自始至终是要把《创造社》的几位流痞打进阿鼻地狱里
去的。在未革命以前,他们是流氓痞棍,在既革命以后,他们还是流氓痞棍,在以前的文学运动中没有他们的分子,在以后的革命文学运动中也没有他们的分
我们鲁迅先生真是有一手遮天一手遮地的大本领呀,而且文中的神髓更不
好忽略地看过,那是在这样说的:'中国的新文学中,无论革命与反革命的,都只
有我鲁迅一个人的!,"他们的争辩,都巳动了意气,各以所长相轻所短了。
作家联盟"及
迅在上海曾经参加过"三盟":"自由运动大同盟"、"左
民权保障同盟会"(到他死去为止,他只是一个文化斗士 ,从未参加政治组
么口 、
、》
九三^年chūn天,浙江省党部呈请通缉鲁迅,指他是"自由运动大同盟
的主持人(若gān鲁迅传记,都说浙江省党部所以要呈请通緝鲁迅,是因为省党部常委之一的许某,系上海复旦大学毕业生,而鲁迅主编的《语丝》刊载过揭发复旦大学的黑幕,所以怀恨于心。这一说法,似乎太好笑一点。其实,上海
巿党部、江苏省党部、浙江省党部乃是0(3系的大本营,那些党老爷最爱gān涉文人行动,所以有此决议,和许绍棣及复旦大学无关、据鲁迅说:"自由大同盟"并不是由他发起,当初只是请他去演说。他按时前往,则来宾签名者已有
一人,他记得是郁达夫,演说次序是他第一,郁第二 ,他待郁讲完,便先告归。后来闻当场有人提议要有什么组织,凡今天到会者均作为发起人,到了次日
报上发表,则变成鲁迅第一名了
迅又说:"浙江省党部颇有我熟人,他们
倘来问我一声,我可以告之原委。今竟突然出此手段,那么我也用硬功对付, 决不声明,就算由我发起好了。"①(那时,朱家骅主浙政,系北京大学旧同事, 鲁迅往广东任中山大学中国文学系主任,也是朱家骅任中山大学校长时所聘请的,所以他说颇有我的熟人)
到了 一九三三年,民权保障同盟会在上海成立,举蔡元培宋庆龄为正副会长,鲁迅、杨杏佛、林语堂等为执行委员。这是适应那法西斯统治的黑色恐怖而产生,他们都是有社会地位的文化人,本着人道主义做救助的工作。那时,蒋介石正在敬慕希特勒、墨索里尼的极权政治,他的特务机构蓝衣社初露
十五
海十
年
间
锋芒,中共的文化人迭遭杀害,自由主义文化人如申报馆社长史量才,也被他
①转引自《回忆鲁迅资料辑录》,上海教育出版社1980年版,第178页。
们所暗杀。他们仇视这一机构,
央研究院副院长,而死于执政的国民政府的特务之手〉。那时,谣言纷传,谓鲁迅也在黑名单之列。杨氏下殓之日,鲁迅亲往吊唁。是日大雨,他祭吊回
去,赋诗写怀,句云
岂有豪情似旧时,花开花落两由之。何期泪洒江南雨,又为斯民哭
健儿
鲁迅是很理智很冷静,却又是一个性格刚qiáng的人,所以并不感情冲突,也
不临难苟免的。
那一时期,笔者曾在上海《申报,自由谈》写了一篇杂感:《杀错了人》, 说:"革命是社会的突变过程;在过程中,好人、坏人与不好不坏的人,总要杀
了 一些。杀了一些人,并不是没有代价的;于社会起了隔离作用,旧的社会和
新的社会截然分成两段,恶势力不会传染到新的组织中来。中国每一回的革
命,总是反了常态。许多青年因为参加革命运动,做了牺牲,革命进程中,旧
势力一时躲开去,一些也不曾划除掉,革命成功以后,旧势力重复涌了出来,
又把青年来做牺牲品,杀了一大批。这样的革命,不但不起隔离作用,简直替
旧势力作保镖。因此民国以来,只有暮气,没有朝气,任何事业,都不必谈改革,一谈改革,必积重难返,其恶势力一直贯注到现在。"便是指当时当局的恐
怖政府而言,接着,鲁迅也作进一步的推论:"我想,中国革命的闹成这模样, 并不是因为他们杀错了人,倒是因为我们看错了人。"这话,当然说得更真切
的(我们不仅看错了袁世凯,也看错了蒋介石了)
他初住上海时,提倡革命文学的《创造》社、《太阳》社文人,对他的不断攻
鲁
击,不独见解很浅薄,动机也很无聊,有的正是借攻击鲁迅以自
不过,这
评传
一种斗争,并非中共的决策。到了一九三〇年,左翼作家联盟在上海成立,中
共的文艺政策,有了 一定的路向,而推行这一路向的翟秋白,也是文学研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