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评传_曹聚仁【完结】(77)

2019-03-10  作者|标签:曹聚仁

  鲁迅评传

  要来的事,终于来到了。"①子君并没通知涓生,回到家庭,并且死了,怎么死的,不明白。涓生"要向着新的生活跨进第一步去,我要将真实深深地藏在心的创伤中,默默地前行,用遗忘和说谎做我的前导"②。"她虽是想在严威和冷眼中负着虚空的重担来走所谓人生的路,也巳经不能。她的命运,已经决定她在我所给与的真实一一无爱的人间死灭了"③。笔者个人,最怕读这篇

  小说,因为他写得太真实了。

  五四运动前后,对于"人生究竟"的问题是有所探求的。新文化运动对一切都在重新估定价值,人生问题也就是最有兴趣的一个。那时,鲁迅虽不作学究式的解答,他从进化论的观点,从尼采、叔本华虚无主义的观点有所启发

  的。他曾谦虚说:"我辈评论事情,总须先评论了自己,不要冒充,才能像一篇说话,对得起自己和别人。我自己知道,不特并非创作者,并且也不是真理的发见者。凡有所说所写,只是就平日见闻的事理里面,取了一点心以为然的道理;至于终极究竟的事,却不能知。便是对于数年以后的学说的进步和变迁,也说不出会到如何地步,单相信比现在总该还有进步还有变迁罢了 。"④

  他说他心以为然的道理,极其简单。便是依据生物界的现象,一、要保存生命,二、要延续这生命,三、要发展这生命(就是进化〉。生物都这样做, 父亲也就是这样做。生命的价值和生命价值的髙下,现在可以不论。单照常识判断,便知道既是生物,第一要紧的,自然是生命。因为生物之所以为生物,全在有这生命,否则失了生物的意义。生物为保存生命起见,具有种种本

  能,最显著的是食欲。因为食欲,才摄取食品,因有食品才发生温热,保存了生命。但生物的个体,总免不了老衰和死亡,为继续生命起见,又有一种本

  能,便是性欲。因有性欲才有性jiāo,因有性jiāo才发生苗裔,继续了生命。所以

  食欲是保存自己,保存现在生命的事;生命是保存后裔,保存永久生命的事。饮食并非罪恶,并非不净;性jiāo也就并非罪恶,并非不净。饮食的结果,养活

  了自己,性jiāo的结果,生出子女,前前后后,都向生命的长途走去,仅有先后的

  ①②③④

  《鲁迅全集》第2卷,第296页。同上书,第304页。同上书,第301页。

  《鲁迅全集》第1卷,第117 —118页。

  不同,分不出谁受谁的恩典。他的这种说法,显然是赫胥黎的说法也正是尼采的说法,可说是最通达的,在当时也可说是最大胆的。

  可惜的是中国的旧见解,竟与这道理完全相反。夫妇本是"人伦之中

  但却说是"人伦之始",性jiāo是常事,却以为不净;生育也是常事,却以为天大的大功。人人对于婚姻,大抵先夹带着不净的思想。亲戚朋友有许多戏试, 自己也有许多羞湮,直到生了孩子,还是躲躲闪闪,怕于声明;独有对于孩子,却威严十足。这种行径,简直可以说是和偷了钱发迹的财主,不相上下了。他并不是说,人类的性jiāo,也应如别种动物,随便举行;或如无耻流氓, 专做些下流勾当,自鸣得意。是说,此后觉醒的人,应该先洗净了东方固有的不净思想,再纯洁明白一些,了解夫妇是伴侣,是共同生活者,又是新生命创造者的意义。所生的子女,固然是受领着新生命的人,但他也不永久占领,将来还要jiāo付子女,像他们的父母一般。只是前前后后,都做过一个过付的经

  手人罢了

  生命何以必需要继续呢?就是因为要发展、要进化。个体既然免不了死,进化又毫无止境,所以只能延续着,在这进化的路上走。走这路须有一种内的努力,有如单细胞动物有内的努力,积久才会繁复,无脊椎动物有内的努力,积久才会发生脊椎。所以后起的生命,总比以前更有意义,更近完全, 此也更有价值,更可宝贵,前者的生命,应该牺牲于它。这也正是叔本华所说

  务。只是前前后后,都做一切过付的经手人罢了

  的"权力意志"的意思。但可惜的是中国的旧见解,又恰恰与这道理完全相反。本位应在幼者,却反在长者,置重应在将来,却反在过去。前者做了更前者的牺牲,自己无力生存,却苛责后者又来专做他的牺牲,毁灭了一切发展本身的能力。他也不是说,孙子理应终日痛打他的祖父,女儿必须时时咒骂他的亲娘。他是说此后觉醒的人,应该先洗净了东方古代的谬说思想,对于子女,义务思想须加多,而权利思想却大可切实核减,以准备改作幼者本位的道,况且幼者受了权利,也并非永久占有,将来还要对于他们的幼者,仍尽义

  十

  人生观

  五四运动时期,新文化所牵涉的范围是很广的;我们今日所说的"反封

  建",在当时,就是说到家庭革命,妇女独立自尊,争取参政权、经济权,父子伦常关系再调整等等。就是为了胡适说了"父于子无恩",引起了 一场大辩论

  而施存统的"非孝",所激起的风波更多。其实,鲁迅当时所提出的意见,更深

  刻、更激进,却不曾引起一般人的注意。

  鲁迅说:实际上,中国旧理想的家族关系之类,其实早已崩溃(这一

  层,他懂得最透彻,所以不诉之于口号的叫喊,他只是写了许多篇小说, 来剖解这个没落的封建社会的形相,使我们亲自理会得〉。这也非"于今为烈",正是"在昔已然"/历来都竭力表彰"五世同堂",便足见实际上同居为难;拼命的劝孝,也足见事实上孝子的缺少。而其原因,便全在一意提倡虚伪道德,蔑视了真的人情。我们试一翻大族的家谱,便知道始迁祖宗,大抵是单身迁居,成家立业;一到聚族而居,家谱出版,却已在零落的中途了。况在将来,迷信破了,便没有哭竹、卧冰;医学发达了,也不必尝秽、割股。又因为经济关系,结婚不得不迟,生育因此也迟,或者子女才能自存,父母已经衰老,不及依赖他们供养,事实上也就是父母反尽了义务。世界cháo流bī着,这样做的可以生存,不然的便都衰落,无非觉醒者多,加些人力,使危机可望较少就是了。但既如上言,中国家庭,实际久已崩溃,并不如圣人之徒纸上的空谈,则何以至今依然如故,一无进步呢?这事很容易解答。第一,崩溃者自崩溃,纠缠者自纠缠,设立者又自设立;毫无戒心,也不想到改革,所以如故。第二,以前的家庭中间,本来常有勃谿,到了新名词流行之后,便都改称"革命",然而其实也仍是讨嫖

  钱至于相骂,要赌本至于相打之类,与觉醒者的改革,截然两途。这一类自称革命的勃谿子弟,纯属旧氏,待到自己有了子女,也决不改善;或者

  毫不管理,或者反要寻出《孝经》,勒令诵读,想他们学于古训,都做牺牲。这只能全归旧道德、旧习惯、旧方法负责,生物学的真理决不能妄任其咎。在新时代狂cháo中,他的话似乎平淡得很;到今天看来,他才是真正有远见,看到了所谓激进分子的开倒车。


加入书架    阅读记录

 77/141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