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尔哈赤评传_滕绍箴【完结】(94)

2019-03-10  作者|标签:滕绍箴

  明万历四十五年(公元1617年,天命二年),努尔哈赤征服了东北海滨和库页岛以后,连下辽东和辽西部分地区,明代东北疆界基本上囊括在后金的版图内。当沙俄侵华的魔爪伸向黑龙江地区的前夕,努尔哈赤及其继承者的统一事业已经基本上定局了,他为保卫祖国的神圣领土,立下了丰功伟绩。

  努尔哈赤的历史功绩还在于,他在统一女真各部的过程中,将女真社会分散的居民集中起来,统一了女真地区的民族经济,集中了女真地区的社会财富,推动了女真社会阶级的分化,使女真社会存在几百年的奴隶制因素,得以迅速地增加。他建立了奴隶制的农庄,奠定了奴隶制进一步发展社会基础。努尔哈赤在统一女真社会过程中,使女真奴隶主作为一个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建立了以旗制为国体的奴隶主阶级专政的后金国,终于把明代女真社会推进到文明发展的新时期。

  后金军进入辽沈地区以后,在qiáng大的封建生产方式影响和汉族人民反抗、bào动等特定的民族矛盾和阶级斗争条件下,推动了以努尔哈赤为代表的后金奴隶主集团,使他们不得不改革旧制,重立新章,使满族从奴隶制迅速地向封建制度转变。努尔哈赤以他的远见卓识,适应女真社会厉史车轮的转动,不断地将本民族的历史推向前进。

  努尔哈赤所以能够得以发展和成就他一生的大业,还在于他以广阔的胸襟,依靠、团结女真、蒙古上层贵族和汉族地主阶级官绅。坚持实行严肃法纪、礼尊谋士、广集将勇、优待功臣、奖罚分明、厚养士卒的政策。这一切都生动地说明,努尔哈赤是一位卓越的社会政治家。

  努尔哈赤四十年如一日,奋战一生。他既jīng通本民族的骑she,练就一身好武艺,冲锋陷阵,出生入死,毫不畏惧。他努力学习汉族文化,深晓兵书战策,凡是攻城野战,满族八旗兵都有自己的一套战略战术。以此为指导建立,并武装了一支组织严密、机动灵活、英勇善战的八旗劲旅,威震古老的东方。明朝人徐光启评论说:努尔哈赤“厉志四十年,尊礼谋士,厚养健卒,博咨密议,简练训齐,其制器选士,政教服习,不合于法者鲜矣”[1]。由此不难看出,努尔哈赤也不愧是一名出色的军事家。

  努尔哈赤在几十年间,取得一系列的胜利,在欢呼声中陶醉了。没有想到辽沈人民的抗金làngcháo势如波涛汹涌,一làng高似一làng。当人民的力量充分地显示出来的时候,所谓“恩养”辽民,顿时化作血和剑。bào露了大奴隶主、农奴主阶级俱怕与仇视人民的真面目。努尔哈赤从夺取抚顺城以后,对抗拒的人采取杀戮政策,以致全辽每年被杀的人数以千、万计。尤其是天启五年(公元1625年,夭命十年)的大屠杀,严重地破坏了辽东的社会生产力,犯了杀人过多,失掉人心的错误[2]。

  努尔哈赤的晚年,尽管做了一些坏事、蠢事,但他的功大于过。他仍然不愧是满族的英雄,是少数民族中少有的政治家、军事家,是大清王朝创基立业的开山祖,也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开国君主之一。他的历史功绩留在历史上,在中华民族文明发展史上占有光辉灿烂的一页。

  ________________

  [1]《徐文定公集》卷1。

  [2]《满文老档·太祖》卷66,陈仁锡:《无梦园初集》卷3载:努尔哈赤“得辽人十有其八,杀辽人十有其七”。此话虽有过之,但说明杀了不少。

  努尔哈赤年表

  康熙(罗仑)

  康熙

  罗仑

  中华民族杰出人物传,中国青年出版社,1983

  一 登上历史舞台

  在十七世纪下半叶到十八世纪上半叶,当西方出现了象法国波旁王朝的路易十四和俄国罗曼诺夫王朝的彼得大帝这样名著一时的君主之时,在东方的中国,也出现了一位举世瞩目的统治者,此人就是清朝的康熙皇帝。

  康熙帝,姓爱新觉罗,名玄烨,生于公元一六五四年(顺治十一年)chūn,他是顺治帝福临的第三个儿子,其生母是孝康皇后佟佳氏。

  康熙帝出生时的世界形势和中国形势有些什么特点呢?

  太家都知道,十六世纪以后,欧洲进入了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此后,西方殖民者在把触角伸向世界各地的同时,也伸向了中国。翻开历史,我们可以看到:公元一五五七年(嘉靖三十六年),葡萄牙殖民者占据了我国澳门;公元一六二四年(天启四年),荷兰殖民者占据了我国台湾的鹿耳门;公元一**三年(崇祯十六年),沙俄殖民者侵入了我国黑龙江地区。而公元一**○年发生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更是康熙帝出生前发生的一桩重要历史事件。这次革命特别引起了西欧各国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加速了资本主义发展的进程,使世界处于历史巨变的十字路口。

  在中国,当时封建社会已进入自身发展的晚期阶段。正是在这时,国内发生了明、清两朝更替的重大历史事件。

  上述种种情况表明,康熙帝出生时,世界和中国都处在一个多事之秋的动dàng历史年代。正是在这样的历史时刻,康熙帝开始登上了历史舞台。

  公元一六六一年(顺治十八年)chūn,顺治帝福临去世,由玄烨继承了清帝国的皇位。次年(公元一六六二年)改年号为“康熙”,这一年,康熙帝年方九岁。

  康熙帝的一生,可以说颇具传奇色彩。他那足智多谋、当机立断的政治家才能,早在少年时代就已经表露出来了。关于这一点可以从智擒鳌拜这件事谈起。

  原来玄烨登位时,因为年纪尚小,因此秉承父亲的遗命,在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和鳌拜四位辅政大臣的辅助下执政。在这四个辅政大臣中,索尼年已老迈,遏必隆是个软弱无用的人,而稍具棱角的苏克萨哈根本不是鳌拜的对手,因此,鳌拜很快就独揽了大权。此人专横跋扈,结党营私,“文武各官,尽出伊门”。平时不仅凌驾于其他三位辅政大巨之上,甚至连政府官员呈给康熙皇帝的奏疏,他也经常先带回家去同其私党商议,根本不把年少的康熙皇帝放在眼里。其实康熙帝这时年纪虽小,但由于他在宫中受到良好的教育,加上他天赋极高,智力过人,具有敏锐的观察判断能力,对当时清帝国面临的许多重大问题,都有自己的独立见解。因此,年少的康熙帝与独揽大权的鳌拜,在许多军国大事上发生着矛盾:

  在大政方针上,康熙帝主张通过改革使入关后的满族统治者进一步封建化;而鳌拜则坚持“率祖制,复旧章”,事事按太祖太宗的老规矩办事。这是革新和保守的矛盾。

  在具体问题上,康熙主张抑制“三藩”割据势力的恶性膨胀;而鳌拜则对以吴三桂为首的“三藩”割据势力采取纵恿态度。康熙主张统一台湾;鳌拜则以“海洋险远,风涛莫测,驰驱制胜,计难万全”为借口,把统一台湾之事搁置下来。康熙主张对西北噶尔丹的分裂势力予以必要的关注;而鳌拜则采取听之任之的态度。康熙主张优容汉族地主知识分子,鳌拜则在公元一六六三年(康熙二年)借口庄廷鑨私修《明史》而兴大狱,追查迫害与明史案有牵连的人。康熙主张停止“圈地”,而鳌拜则继续推行着自顺治初年开始实行的这一nüè民政策。不仅如此,鳌拜还在公元一六六六年(康熙五年)为了他所属的镶huáng旗的集团利益,一手制造了qiáng行与正白旗更换旗地的严重事件。他硬说清初多尔哀摄政时,将正白旗安置在北京附近永平府一带,而将他所属的镶huáng旗移往保定、河间、涿州一带,是偏袒了正白旗,并认为这不符合祖宗规定的“八旗自有定秩”的原则,坚持要和正白旗调换旗地,声称如果土地不够,则“别圈民地补之”。鳌拜这一图谋,是想在“互换”中加qiáng镶huáng旗的势力,打击正白旗的势力,并再次掀起圈地新高cháo,但是,遭到各阶层的反对。例如:户部尚书苏纳海就奏称:“旗人安业已久,民地曾奉谕不许再圈”。但一意孤行的鳌拜,还是qiáng令苏纳海会同直隶总督朱昌祚和巡抚王登联前往镶huáng、正白两旗所在地,督办圈换旗地的有关事宜。后来,当他们了解到实施鳌拜的主张将造成“旗民jiāo困”的恶果,因而上疏反对圈换旗地时,鳌拜在大发雷霆之后,竟不顾康熙帝和辅政大臣苏克萨哈的反对,假传圣旨,将苏、朱、王三人处死。在这次qiáng行更换旗地的过程中,共迁移镶huáng、正白两旗的壮丁六万余人,共圈换土地三十一万余垧,不仅严重破坏了生产,使大批人民失去土地,而且也使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进一步激化。


加入书架    阅读记录

 94/101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