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赓_多人【完结】(27)

2019-03-10  作者|标签:多人

  陈赓一看这阵势,退无路退,躲无处躲,怎么办?

  陈赓见势不对,忙从身上掏出二十块银元jiāo给饭铺老板说:"我这儿有二十块大洋,先存你这儿,明早走的时候再取,这屋里人杂,我不能不防着点儿."

  陈赓这话是有意识给团丁们听的.老板受了贿赂,连忙说:"你放心,明天早晨,如数奉还,我这里吃的,喝的,抽的,想用什么尽管开口!"说着拿出几瓶酒,几包烟,把四个团丁灌得酩酊大醉.然后,老板又给陈庚指了条路,两名战士又推着陈赓上路了.

  连走了几天的路,他们一行才辗转到达郑州.这时陈赓的腿伤势更严重了.他们一到郑州,便连忙找了一家医院.说来也巧,就在两名战士扶着陈赓下地时,迎面走来一位年轻的军官.

  尽管陈赓一副商人打扮,这位军官还是一眼认出了他.他惊奇地叫道:"陈赓!你……这是怎么啦?"

  陈赓抬头一看,此人是huáng埔一期的同学,现在是胡宗南部队的一名高级军官.

  陈赓摇摇头,装作不认识对方,他用一口流利的上海话说:"阿拉弗姓陈,阿拉是从上海来格搭做生意■,依格位长官认错人哦!"这位huáng埔同学看看陈康的腿,又看看陈赓的脸,心中疑团仍未消除:

  真怪了,世上难道有长得如此酷似的人么?可陈赓是湖南人,这人一口标准的上海话,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他将信将疑地走了.

  那人一走,陈赓赶紧离开这家医院,乘火车离开了郑州.

  陈赓暗自庆幸,多亏有一口流利的地方方言把他骗过,否则,大祸难逃.

  "师长,你是跟谁学的这口标准的上海话呀?"一战士凑近陈赓身旁小声问.

  "阿拉太太是上海人."

  "噢,你太太是上海人!俗话说:"你学八方话,四海吃得开.

  ‘这趟出来我们要托您的福喽!"一名战士说.

  几句上海话,闯过一险关.陈赓三人好不高兴!说笑着二名战士又推起小车吱吱呀呀地上路了.

  1933年3 月.chūn暖花开.

  陈赓又回到了上海,第二次住进了牛惠霖骨科医院.这次牛大夫热情地接待了他,并把他安排在一间舒适且安全的病房.经牛大夫的jīng心治疗,不到一个月,陈赓的伤就好了.谢别牛大夫,陈赓出院回家了.

  陈赓是个闲不住的人.出院后,他找到过去在上海地下工作时的朋友,向他们讲述红军的英勇事迹.他那些充满激情,诩诩如生的jīng彩讲演,常常使听者为之倾倒,深受感动.当时就有人认为这些故事比苏联小说《铁流》所反映的战斗场面更激烈,气势更雄伟,如果有一个作家把它写成书,一定比《铁流》更令人惊心动魄.

  党中央宣传部根据一些同志的记录,把这些故事油印出来,党组织叫宣传部的冯雪峰把这个油印的谈话记录送jiāo鲁迅.鲁迅先生看了十分受感动,便邀请陈赓到他家做客.

  听说鲁迅先生要邀请他去做客,陈赓欣喜若狂.他平时就爱读鲁迅的作品,今日有缘相会,他一定要把红军战士的生活和战斗,详详细细他讲给先生听,请先生为红军战士写书.想到这些,他兴奋极了,恨不得立刻就飞到先生家去.

  到了预约的那天,陈赓身着灰色线呢长袍,还特地在大襟上面别了一支闪亮的金笔.陈赓照照镜子,自己也满意地笑了:"嘿嘿,行啊,我陈大将军竟是如此风度翩翩!"

  妻子王根英在一旁听了,笑道:"瞧你美的!说不了三句话就漏馅儿了,满嘴火药味儿,告诉你,先生可是个大文人,你说话可得注意点儿!"

  "夫人的话一定记在心里!"陈赓嬉笑道.

  陈赓在江苏省委宣传部工作人员的陪同下,秘密来到鲁迅先生的家.

  还未进屋,鲁迅就出来迎接了.能见到一位真正的红军将领,鲁迅也非常激动.

  陈赓向鲁迅先生行了个鞠躬礼,说:"啊,鲁迅先生,您好!啊,您还和从前一样!"

  鲁迅不由得一惊:"从前?!难道我们见过?!"

  "是见过,在照片上!"陈赓高兴而又顽皮地一笑.

  "哦,原来如此!你很幽默!"

  短短几句话,二人都被逗乐了.

  鲁迅把陈赓引进书房,特意将陈赓让到书桌前环臂椅子上坐下,自己则坐在书桌旁的藤椅上.

  谈话开始了,主要是陈赓讲述.陈赓绘声绘色地讲述红军作战情况,苏区人民生活.鲁迅聚jīng会神地听着,时而默默点头,时而浓眉紧皱,时而开怀大笑.

  陈赓谈到军民关系时,说:"先生,自古以来,兵匪一家,可在咱们红色苏区,却是军民一家.有一次一位十八九岁的大姑娘,在国民党军队搜查的时候,她推开敌人的刺刀,硬是扑上去,紧紧抱住了我们的伤员,说是她男人.靠着这位姑娘的掩护,我们的那位伤员才免于一死!"

  陈赓滔滔不绝,先生为之感动,动情地说道:"多好的姑娘啊!"

  谈到红军战士的战斗场面,陈赓更是激动不已.他说:"一天,我带着一个团,要翻山越岭,绕到敌军后面,我们刚钻出一条山沟,不好!正和来抄我军后路的敌十三师相撞了,一个团对付敌人一个师!

  面对如此悬殊的兵力,我军战士抢先一步爬上山头,居高临下,全团一起大声吼叫:"冲啊,杀啊!……喊声惊天动地,敌军听到这如雷的吼声,早已吓破了胆,不战自溃,接着,战士们直向敌军扑去,把敌人打得晕头转向."

  鲁迅和他身旁的许广平听得入了迷,雪前的烟雾在鲁迅眼前缭绕升腾,他那双拿着陈赓勾画的草图的手在微微颤动.听罢陈赓的叙述,他久久地仁立在窗前,遥望西天,激动不已.

  时间在极度地兴奋中一分一秒地过去,不知不觉间,他们谈了整整一下午.天到傍晚,许广平邀请客人吃饭.鲁迅拉着陈赓的手步入餐厅.鲁迅亲自打开一瓶韶兴者窖,两人边饮边谈.

  两杯酒下肚,陈赓情绪更加奔放.苏区军民的战斗,红四军战士的生活被他讲活了.

  "先生,您写了那么多,您知道得那么多.在您面前,我简直是个文盲."

  陈赓谦虚地说.

  "是的,我的确写了许多东西,但我还没有写像你这样的人,还没有写到你们红军——中国的脊梁!"

  "啊,中国的脊梁!"陈赓的眼里闪着激动的泪花,"您说红军是中国的脊梁?"

  "是的,红军是在用血用肉、用头颅书写中国的新历史!你们是在用前赴后继的战斗,创造最伟大的作品!"

  陈赓兴奋他说,"先生,我一定把您的话带到前线去,让红军战士们都听到您的声音,让您的声音和我们一起战斗!"

  夜己很深,月亮已悄悄地爬上天空.鲁迅拉着陈赓的手,送他下楼出门,并为他雇了一辆huáng包车.

  在回家的路上,陈赓仍沉浸在无比的兴奋之中.

  几天后,陈赓再次应邀来到鲁迅先生的家,将军与文豪促膝相谈,为陈赓富有传奇性的生活又增添了色彩斑澜的新篇章.

  与陈赓的两次谈话,给鲁迅先生以极大的震动.先生对于写一部反映苏区红军战争题材的小说,在心里酝酿了很长一段时间,他几次与冯雪峰谈起要写一部像《铁流》那样的作品来反映红军生活.但鲁迅先生不熟悉红军及其战斗的实际情况,这很难给他以创作所需要的灵感和真实感,而先生的创作态度是很严谨的,终于未能动笔.后来,先生不幸早逝,这一写作愿望终于未能如愿,这不能不说是中国文坛上的一大遗憾.


加入书架    阅读记录

 27/84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