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陈赓即将离开上海的前一天,陈赓来到上海贵州路北京大剧院看电影,不幸被叛徒认出,当场被捕.将军蒙难,在狱中受尽折磨.
蒋介石耍尽花招,终不能使陈赓"悔过",最后迫于各方面的压力,被迫释放了陈赓.
经历了四个月监狱生活的磨难,1933年8 月,陈赓来到上海,找到中共上海临时中央,随即又经赣东北转入红都瑞金.
此时红色根据地受临时中央的错误领导,党内一大批正确路线的执行者受打击、遭排挤.毛泽东首当其冲!陈赓历尽千难万险,好不容易回到党的怀抱,可迎接他的却是接受审查,取消其共产党员的称号!
这是怎么啦?陈赓愤怒、痛苦,可他对革命、对党的一片忠心仍矢志不渝,他坚信乌云终究遮不住太阳.怀着这样的心情,他到红军学校担任教官,不久后又被任命力红军步兵学校校长.
不久,中央军委命令,中央红色区域的四个军事学校——红军大学、彭杨步兵学校、公略步兵学校和特科学校合并组成红军gān部团,番号为"中央第一野战纵队第四梯队",陈赓担任团长,宋任穷任政治委员,归中央军委第一纵队司令叶剑英指挥.
这是一支非常奇特的队伍,不仅陈赓自己的问题没有公开的结论,另外还有不少gān部,也是被"左"倾错误领导者迫害打击视为"包袱"、"累赘"
而欲抛弃的.但gān部团有优势的装备,人才济济.
秋风阵阵,落叶遍地,一片凄凉.
1934年10月,红一方面军指战员,怀着沉重的离情别绪和欢欣的转移战斗的兴奋,告别了瑞金,告别了中央苏区,jīng神抖擞地踏上了艰险的征程.
决定中国革命历史进程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从瑞金迈出第一步的时候,并不叫长征,而叫战略大转移.最初采取这一行动,有很大的被动和盲目性,只因为有了遵义会议,才使二万五千里长征有了史诗的意义.
陈赓带着gān部团这支特殊的部队,跟随中央红军从江西南部瑞金县铜锣湾出发,开始向西线突围.
夕阳西下,暮色苍茫.中央红军怀着依依惜别的心情,一步一回头地走着.他们告别了红色故都,告别瑞金父老,告别兄弟姐妹,踏着夕阳,走远了,走远了,在苏区人民的视线内消失了.
两个月过去了,红军突破敌人的一道道封锁线.湘江一役,红军与敌人展开了殊死搏斗,最终虽突破了湘江,但八万红军损失三万五千人.
在惨重的损失面前,红军指战员们越来越感到困惑.红军要转移到哪里去?红军的前途何在?这样硬拼下去能行吗?
即是临时中央的主要领导博古,也是六神无主,万般无奈.湘江之役,红军损失过半,博古感到责任重大,可又一筹莫展,痛心疾首.
在行军路上,他拿着一支手枪朝自己的脑袋比划,苦恼得不能自拔.
红军当时的"头羊"
jīng神面貌是这等状态,可见红军濒临什么境地了.
红军继续向湘西开进,只能把红军带向灭亡的绝境.在此紧要关头,毛泽东力主放弃会合二、六军团的意图,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开辟新的根据地.毛泽东据理力争,党内多数同志也逐步清醒过来,站在毛泽东一边.红军改向贵州方向前进,几乎没放一枪一pào就占领了黎平.
"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人无三分银"的贵州,在寒冷的冬天,变得更加凄凉,萧瑟,红军的到来,给这里增添了生机.
12月18日,皓月当空,繁星闪烁.党中央在黎平召开了政治局会议,研究红军战略方向问题.会后,我军向遵义进发.但欲取遵义,须qiáng渡乌江.
乌江,是贵州第一条大河,江面虽不宽,但两岸峭壁悬崖,水深流急,十分险要,是天然的屏障.先头部队抵达乌江,发现渡口只有两只木船,红军如何渡江呢?中央军委经过研究,认为只有架设浮桥,才能迅速渡过乌江.
架设浮桥的任务就jiāo给了陈赓领导的gān部团.
元旦夜,任务下达给gān部团工兵连.战士们顶着风冒着雨,在漆黑夜空下沿着畸岖的山路急进,于天亮前赶到了江边渡口.
陈赓首先派人到江边测量了乌江水情,决定扎竹排,搭浮桥.他还特意请来技术指导员,并将工兵连全连二百多名学员分为器材供应、编制竹排,架设、救护、预备等作业小组分头行动.他们用三层叠起的竹排做桥脚,每对桥脚中间铺两根枕木,枕木上连接四个桥衍,再铺上门板钉上横木,组成一节节门桥.战士冒着严寒和对岸敌人的pào火,把门桥送到江里.可门桥一进到深水就像脱缰的野马直向下游冲去,无人能控制.怎么办?后面敌人的追兵将至,全体红军将士的安危全系于此,陈赓心急火燎.
俗话说,"三个臭皮匠凑成一个诸葛亮",每当这种时候,陈赓就会召集大家献计献策,共同讨论研究.最后陈赓根据大伙的意见,用大小石头装在竹篓子里,四周插上粗大的竹杠,作为锚爪,锚的顶端再系上一根粗锚纲、这样才把门桥固定住了.问题解决了,陈赓的眉头也舒展开了.
"加油gān哪!同志们!"他大声鼓舞着战士们.
浮桥不断地向前伸.突然,投锚组组长手中的竹篙被迎面敌人一颗pào弹打落,他一头栽倒在门桥上,门桥立即失控.在这危急时刻,投锚组组长摇摇晃晃地爬起来,扑通一声跳入水中,用手拉住门桥的边沿,用胸膛死死地顶住门桥.门桥下移的速度减慢了,险情解除了,可投锚组组长却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经过三十六个小时的紧张战斗,浮桥终于架起来了.四路大军浩浩dàngdàng地通过浮桥向对岸前进,直取遵义.
毛泽东走过浮桥时,连声称赞:"真了不起,我们工兵就地取材,用竹排架起这样的浮桥世界上都没有!"
当薛岳纵队追至乌江时,红军已烧掉浮桥,跃马在乌江上游一百里以外了.
乌江天险终于变成了红军的通途."莫道乌江天堑,看红军等闲飞渡!"
但它却真正成了追堵中央红军的国民党中央军的天堑.
中央红军突然挥戈遵义,甩掉了十几万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为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提供了可贵的时机.
为保卫遵义会议的安全,陈赓派肖劲光率上gān队由桐梓赶到遵义,负责会议的安全.长征开始时,肖劲光被视为犯人失去了党籍和军籍.
上gān队在经娄山关时,顽qiáng地顶住了敌人的进攻,坚守娄山关,保证了遵义会议的顺利召开.
事后,周恩来接见肖劲光,对他说:你这次主动坚守娄山关,为遵义会议顺利进行作出了贡献,是有功的.你的问题过去搞错了,处分不算数,恢复党籍、军籍,中央准备安排你的工作."
遵义会议,结束了临时中央的错误统治,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从而成为中国革命由失败走向兴盛的重要转折点.
1935年1 月27日.
土城镇.
中央红军撤离遵义挥师北上,到桐梓后,发现四川军阀刘湘的部队已渡过长江,准备对我红军进行阻击.27日,中央军委到达土城镇,决定利用当地有利地形,集中优势兵力,对敌实施合围夹击.并作如下部署:一军团继续北上夺取赤水城,以三军团三个师、五军团二个师占领土城镇以东,朱德总司令亲临三军团指挥,刘伯承坐镇五军团.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红军就与敌人展开了一场恶战.猛烈的pào火,染①见《中共党史资料》第五辑31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