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柔的嘹亮_孔庆东【完结】(64)

2019-03-10  作者|标签:孔庆东

  作文虽是个人爱好,但文字只有辐she开去,影响到人时,它才是最有意义的。在这一点上,每人都有自己的考虑与方式,而作者在文字被人承认时又得到一种满足,这本是无可厚非的事。孔庆东写《金庸侠论》序中说金大侠语到极致是平常,他未必能做到这个,但他的聪明让他选用了最有利于自己的方式。他出的几本书中,他最爱的是以他的学术文章为主的《井底飞天》,里面还混进了一些他原来畅销文字那种因素,但这本书发行得最不好。市场有自己的要求,你如与它决斗,失败的只能是自己,所以他自称这是一种黑色的孤独。其实,在生活的激流里,他并没有选择逆流而上,而是顺势而行。这是他的世故,其实也就是与生活的一种妥协,也是对自我的一种保护吧,什么时候生存都是第一位的。

  但在他的心中,是没有泯灭掉心中的赤诚与热情的,不过他把它们藏得很深,并用了一种隐晦的方式去表现而已。不然也不会混在人群中,在别人给余杰冷箭时,他愿意一刀刺出了。武侠小说中,什么样的杀手最厉害?都是那些能宛若普通人,不露出杀气的杀手。孔庆东,就是混在人群中厉害的其中一个。

  不可做世故之人,但不可不存世故之心,孔庆东亦然乎?

  人民网对话录(1)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孔庆东先生已经来到文化论坛。我们的访谈马上就要开始了。欢迎各位积极提问。 [14:47]

  [孔庆东]:各位网友,下午好!很高兴来到人民网跟大家在“空中握手”。 [14:47]

  [网友]:很多读者反映,你的大作只有几篇文章可读,大部是文字幼稚的伪劣之作.这么说,你是怎么看的? [14:51]

  [孔庆东]:说我“文字幼稚”我承认。比起“成熟”来讲,我的文字是幼稚的,说我的文字是“伪劣”制作,有点批评我太苛刻啦,我的文字保证不是伪劣的,不是从别人那买来的,不是假的,都是我在自己家里琢磨出来的。所以,我愿意接受这样的批评和提醒,我要防止伪劣,纠正幼稚。 [14:51]

  [网友]:有评论认为《笑书神侠》是您研究金庸的集大成之作,在此之后您会继续进行金庸的研究吗? [14:56]

  [孔庆东]:不敢说《笑书神侠》是什么“集大成之作”,只能说这是我到目前为止跟金庸有关的文章的一个“乌合之作”,因为这本书普及的意义更大。从学术的角度来讲,含金量并不是很高,它是把学术研究转变为一种大众都能够接受的语言,来面向更广大的“金迷”,面向更广大的读者,谈论一下我个人对金庸的一些看法。在此之后,我现在还不能确定我是否还继续进行金庸研究。因为我的专业主要不是研究武侠小说,我的专业主要是研究“五四新文学”。人必须不断地“充电”,才能继续前行,也许以后有机会我会争取写一些更有学术含金量的文章。 [14:57]

  [日出而做]:金庸小说中那么多女主角,不知道孔醉侠心目中那个最好? [14:59]

  [孔庆东]:这个问题在不同的场合已经进行过多次回答,作为一个男性读者很难回答这个问题。因为生怕犯了“厚此薄彼”的毛病。但是,根据我的记忆,我好象在很多的场合说过,更喜欢赵敏这样的女性人物。 [15:05]

  [网友]:社会上有很多人不分青红皂白的批判武侠小说,在他们的想象里,武侠小说里面80%的内容充满bào力、打斗,实际武侠小说的内容如何? [15:07]

  [孔庆东]:社会上有很多人不分青红皂白的批判武侠小说,那是在他们的想象里,武侠小说里面80%的内容充满bào力、打斗,实际武侠小说的内容并非如此。比如金庸小说其中讲人性、讲感情特别是讲爱情的部分往往是更重要。有的时候重要性超过武、侠部分,很多“金迷”喜欢读金庸的小说,有时候不是要去读武打部分。很多人特别是女性读者更喜欢写爱情的部分。所以我们把武侠小说看成一个类别和名目,武侠小说里可以承载人性的各方面,从爱情角度讲,即使专门写言情小说的作家,他们未必对问题的挖掘,深度超过金庸。所以我的金庸研究是对应着金庸作品的内容的。如果不讲爱情的问题,显然不能把金庸小说讲深,讲透。当然,这个并不是我的“发明”,发现金庸小说里爱情写得深,写得广,这个是全体“金迷”的贡献。 [15:08]

  [石头记2005]:对于金老先生对原著的改编,听说韦小宝要受报应了,您有什么看法? [15:09]

  [孔庆东]:这一次金庸先生对他小说的改编,是接受了社会各方面意见的结果。金庸是一个非常严谨、认真的人,他想让自己的作品经过这次改编后,变得更加对得起社会,更加对得起读者。可是,一部文学史证明,文学作品并不一定越改越好。作家的好心和诚意未必能达到理想的效果。金庸在改编中,把韦小宝设计为他要受到“报应”,这是受到了社会巨大压力的一种结果。因为很多人认为韦小宝是坏人,坏人必须要受到惩罚。我们很多可爱的朋友不能接受韦小宝居然可以一人娶七个夫人。所以我觉得金老先生的改编,有点过于屈从世俗。其实在我看来,原版的《鹿鼎记》,达到了深刻的现实主义的境界,因为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并不是“好人有好报,坏人一定有坏报”。

  人民网对话录(2)

  《鹿鼎记》一个了不起之处在于,深刻揭示了在现实社会中恰恰是韦小宝这样的人“飞huáng腾达”,我相信今天社会中仍然有很多人,像他那样有七、八个夫人。但是这样的人,肯定不是好人。只有韦小宝这样的人才能够取得这样“丰硕的成果”。所以,我对金庸先生的这次改编,持保留意见。很多读者认为,我对金庸是“无原则”的chuī捧,其实我对金庸有很多批评,无论是对他的作品啊、他的文字,还有他的日常活动,我都经常有批评,特别是对他改编自己的作品,我从一个研究文学史的学者立场出发,我觉得他这次改编恐怕是“功过参半”。 [15:14][星空下的水妖]:从2005年开始,你数度出现在CCTV“百家讲坛”上,讲金庸小说,讲中国武侠,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你怎么看学者上电视? [15:15][孔庆东]:电视是当下社会的第一媒体,它的影响力要超过报刊等纸质媒体。媒体本身只是一个工具,一个平台,可以“雅”也可以“俗”,关键在于是什么样的人在媒体上说话,我们有很多学者学识渊博,才富五车,但是他们洁身自好,他们觉得媒体是比较庸俗的地方,他们明哲保身不愿意在电视上发表言论。但是在我看来,“你不发言,总有别的人发言”。如果在你研究的领域内,你放弃了自己的社会责任,允许一些水平并不高的人随便在电视上发言,造成了负面影响,学者自己是否也有一分责任?

  过去有一句老话“思想文化阵地,无产阶级不去占领,资产阶级就去占领”。我并不主张学者都要上电视,在这个问题上,首先应该考虑是否涉及到自己的专业领域;其次,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我们的很多学者习惯于在书斋里“自言自语”,从小没有受过在人前讲话的训练。所以学者上电视还要注意一个“话语方式转变”的问题。


加入书架    阅读记录

 64/67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