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你太冷啦!怎么把绒线衫都给了我?”
母亲慈爱地说:
“你穿着吧。小孩子冻不起的。要不上chuáng睡吧。”
“妈,我不冷,也不困,陪你做活吧。你还只穿件单褂呢!”
实际上,才6岁的凤根真是又冷又困,她终于在母亲的抚爱和督促下,爬上了又硬又冷的chuáng铺。
在童年的梦里,她尝到的是人生的苦果。
穷人家的孩子是早熟的。凤根随着母亲,给有钱人家当小丫头,小小的年纪就学着打杂、洗衣、给老爷擦皮鞋、替太太抱小少爷。唯有相依为命的母亲心疼她,夏天,看到她累得满头大汗,面色通红;冬日,瞧见她双手起了冻疮,肿得很高,瞅着主人家出门的时候,让她放下手上的活计,悄悄去休息一会儿。
这时候,她总是很快溜到附近的一所小学,从校门的缝隙里偷望男女孩子们上课的景象。有时,凑巧孩子们放学了,她就躲得远远的看他们嬉闹、打架。他们都穿得很整齐,背着崭新的小书包,有的孩子的父母,还在校门口等候迎接他们。
这,给凤根幼小的心灵留下了很深很深的印象。这,也使一个难以管束的想法在她头脑里转了又转。隔了好一阵子,她看到母亲忙完了活心绪较好时,终于忍不住说出了自己最大的愿望:
“妈,让我上学吧。”
妈妈听到她的要求,像被针扎了一样皱了一下眉心,半天没有说话。而当她拉着母亲的手,一再恳求:“妈,让我上学吧。”母亲的心动了,轻轻叹了口气:“难哪。”
母亲是这样一个老实,听命,苦苦挣扎的妇女。她没有马上答应女儿的要求,因为,她明白这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学费、杂费、书本费、衣着这一连串的费用,对当女佣的她来说是很难应付的。再说,女儿上了学,还能在主人家吃住下去吗?她找不到答案。
母亲的心在那次风根的恳求后,确确实实留下了无法摆脱的印记。凤根是她世上唯一的亲人和寄托啊,何况,凤根自小体弱多病,丈夫刚去世之际,自己曾将她寄养在一个gān姐妹家中,一场大病整整两个月,几乎葬送了一条小生命。
母亲尽管没有文化,但身居上海这样繁华的大都市,也约略知道读书才能有出头之日。从此,母亲默默地攒钱,也在主人家卖命地gān活,博取老爷、太太的欢心。
冬去chūn来,约摸在两年之后一个晚上,母亲悄悄地对女儿说:
“凤根,你也不小了。妈明早送你去上学吧,这可不易啊。”
说着说着,母亲眼眶红了起来,声音也变得颤抖了。
凤根望着更加苍老的母亲,聆听着这字字千斤重的话语,一阵温暖,一阵心酸;一阵凄苦,又一阵幸福。夜依然是凉冰冰的,而她的心底却由于有了希望而感到热辣辣的。连她的梦也出现了一丝希望之光。
凤根8岁才上学念书,改学名为玉英。起初,进的是私塾,第二年,才转入崇德女子学校。
上学,对这个寡母孤女来说,实在是难上加难的事,费用的重担自不用说,而且,母女俩没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她俩得苦苦求情于心肠较好的人家,让母女俩有一个栖身之处。
不久,一户姓张的人家收留了母女俩。这户姓张的是广东香山人,和凤根父亲是同乡。张公馆坐落在乍浦路,张老爷在清末是做官的,辛亥革命后丢了官,转而经商,全家从广东迁到了上海。
张老爷经商很有些手段,发了大财,整日过着花天酒地的生活。张老爷有妻妾九人,生下的子女计十七人之多。张太太管不住丈夫纳妾,但为了维护自己的地位不致发生动摇,她绝不允许丈夫把这些女人弄回家来,也绝不承认老爷在外面生的孩子是张家的后代。
进了张家大院,何阿英带着凤根在后院佣人住房住下,她处处留心,很快就熟悉了新的环境。张府的大院共有三进,每进房子之间,都有着很大的天井相隔,前两进房子是上房,下人是不能随便进入的,只有后院才是下人们住的。
这位张太太共有四个公子,即长子慧冲,二子晴浦,三子惠民和小儿子达民。这兄弟四人日后和当时的上海影坛都或多或少地有些关系,也都有过一些名气,其中尤以张慧冲和张达民名气最大。
张慧冲生于1898年,那年19岁,正在上海的航海专科学校读书,时刻梦想着有朝一日能漂洋过海,发一笔洋财,后来他果然成就了一番事业。
他从航专毕业后,即东渡日本,抵日不久就对航海失去了兴趣,而迷上了东洋魔术,加上他自己勤奋钻研,竟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一套东方魔术玩得堪称炉火纯青。
20年代初归国,很快又迷上了电影,加盟中国最早的电影摄制机构之一的商务印书馆影片部,当上了一名电影演员。主演了《莲花落》、《好兄弟》等片,他那英俊的外貌、洒脱的造型,颇受影迷喜欢。
1923年chūn,有个叫尼古拉的德国人来到上海进行魔术表演,为招徕观众,他自封为“德国魔术大师”,大言不惭地chuī嘘自己天下无敌。张慧冲很不服气,待观看了这个德国人的表演后,他更是胸有成竹,他马上和尼古拉唱起了对台戏,也准备了一套魔术登台表演。
他表演的这套魔术不仅包含了尼古拉的所有节目,而且还多了一个他独创的巨型魔术“水遁”。此事一下成了人们街谈巷议的热门话题,报纸则称之为“国际魔术大竞赛”,盛赞张慧冲“比尼古拉多一手”。
尼古拉还算识相,见比试不过,遂偃旗息鼓,溜之大吉。此后,张慧冲又在电影界和魔术界大显身手,曾大红大紫过。此乃后话,暂且不提。
张达民的“成名”却不是因为有何业绩,而是因为他后来与阮玲玉(即凤根)的特殊关系。张达民生于1904年,长凤根6岁。凤根8岁入张府时,张达民还是个14岁的孩子。
张太太对这个小儿子格外宠爱,凡事皆依着他,使他成为典型的公子少爷。张太太是个麻将迷,所有的时间几乎都沉迷在牌桌上,张达民从小跟着母亲,牌艺也是十分jīng通,且赌瘾极大,由此埋下了日后赌尽数十万家产的祸根。
凤根上了学后改名为阮玉英。玉英随母亲进入张府后,更加劳累了。放学后,她还得像小丫头一样gān活,比往常更卖命地gān活。要不,母女俩马上连一个可以这风避雨的住处都会没有了。
年幼多病的玉英,并没有被这种艰难的境遇压倒,随着年岁的增长,随着知识的开化,也变得自信了,坚qiáng了。
清晨,当她忙完主人家的杂活,迎着初升的太阳向学校走去时,她的心里反复响起了一个声音:“我要做个自立的女子!”
huáng昏,当她离开学校急匆匆地赶回主人家时,母亲的面貌和话语出现在她眼前耳边:“听命吧!”“不,我定要做个自主的女子!”她的内心时时在和母亲作着争辩。
这种发自内心的jīng神力量,使她自小有无穷无尽的求知欲。她比许多富家的孩子学得认真,进步得快。年幼的孩子,谁不贪睡呢,而她,常常忙到主人们睡了才能学习,常常要熬到深夜;天色微明就得起chuáng,偷偷温习了功课又要gān活。她不觉得苦,也不怕累,一心要念书识字,成为“自立的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