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_罗范懿【完结】(38)

2019-03-10  作者|标签:罗范懿

  中华共和国

  自由,平等,博爱

  马克思不仅支持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而且十分同情被殖民者征服的印度的悲惨境遇。他严厉谴责英国对印度的野蛮殖民政策。他指出:“印度社会根本没有历史……它的历史,不过是一个接着一个的征服者的历史,这些征服者就在这个一无抵抗、二无变化的社会的消极基础上建立了他们的帝国。”英国的“贵族只是想降服它,财阀只是想掠夺它,工业巨头只是想用低廉商品压倒它”,结果印度这个自然物产非常丰富的国家,却沦为世界上最贫困的殖民地。殖民者在这里公开贪污、勒索、侵吞私人股息,甚至在寺庙设置惨杀和卖yín掠取香客钱财,却无耻地称这是维护“财产、秩序、家庭和宗教”!马克思愤怒地指出:“当我们把自己的目光从资产阶级文明的故乡转向殖民地的时候,资产阶级文明的极端伪善和它的野蛮本性就赤luǒluǒ地呈现在我们面前,因为它在故乡还装出一副很有体面的样子,而一到殖民地它就丝毫不加掩饰了。”对于这样一个长期受尽奴役和欺凌的国家,马克思寄以希望,他说:“无论如何我们都可以满怀信心地期待,在多少是遥远的未来,这个巨大而诱人的国家将复兴起来。”而复兴的道路或者是英国本国的工业无产阶级起来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或者是印度人民掀起民族解放运动来摆脱英国殖民主义的枷锁。

  1857—1859年期间,印度人民举行了民族解放的起义。马克思从印度人民的起义中看到了东方殖民地人民新的觉醒,给予了热情的关怀和支持。他写了许多文章分析起义的原因和性质,驳斥英国资产阶级报刊散布的种种谎言。他还看到了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对于宗主国人民的革命斗争的意义。他在给恩格斯的信中说:“印度使英国不断消耗人力和财力,现在是我们最好的同盟军。”

  马克思在论述东方被压迫民族的解放斗争的文章中始终贯串了这样一个光辉思想:被压迫民族反对殖民主义的斗争必然会影响到整个资本主义体系,加深它的矛盾,加剧它的危机,削弱它的力量,从而有利于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的斗争。因此,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同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是相互支持和相互影响的,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必须支持殖民地和附属国人民争取自身解放的斗争,这些思想奠定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解放斗争的理论基础。

  第25章 《资本论》问世(1)

  1861、1862年里,马克思利用外出的机会绕道从异国回到过特利尔,看望了越来越苍老的妈妈。

  马克思想找份工作无望,眼看经济上的困难又无法在公园附近的格拉弗顿坊宽敞的住宅呆下去了。这时,又突然从特利尔传来噩耗:“1863年11月30日,母亲逝世。”

  马克思立即从伦敦赶赴特利尔奔丧。为自己亲爱的又固执一辈子的母亲流下了悲痛辛酸的泪水。

  “妈妈,你醒醒吧!”马克思还有许多话要对妈妈说啊!

  为了寻求真理,实现自己的伟大理想,唤醒无产阶级砸碎自己手中的枷锁,推翻统治阶级,劳动人民自己当家作主……为此,自己在政治斗争的漩涡中流亡,与无产阶级所有的敌人作斗争,带领一家大小凭着jīng神支柱的维系,心甘情愿一次次在贫困的死亡线上煎熬……

  你反对孩儿的婚事,为守自己百姓家的本分;你反对孩儿读书,由能赚钱的法律专业转为哲学专业……这些,孩儿都使你老人家大失所望,孩儿没有听妈妈的话,以至妈妈白发苍苍之年还为孩儿的贫困流亡而抱一块心病。

  妈妈,你真不理解你自己孩儿的心。孩提时,孩子的粗鲁为什么都能容忍,撞翻了你心爱的陪嫁花坛你不重骂一句;在外打斗划得血淋淋的手足,你还流着泪水替孩儿缚理;严冬的夜半,你几次颤抖着身子爬起来遮严孩儿的被物,以免感冒……这些,你都能忍受着。

  孩儿大了,自己有了主张,有了独到的见解,没有听你的话,你固执得眼汪汪看着孩儿身无一文流亡异国他乡。连这个时候你也不愿意将一文钱给一个“不听你的话”的孩儿,让孩儿像个孤儿样向外人借助维持生计,你死心眼认为:孩儿整日为着什么“主义”、“理想”,不行正路,有老有小的大男人不但不去一心赚钱养家,却让自己和一家去作无辜的折腾和牺牲……

  孩儿的心连自己的妈妈也难理解,难怪别人能理解自己?一二十年来,好在有朋友的理解和接济,好在有觉醒的劳动者们支持,否则孩儿还有为妈妈奔丧的一天?……

  一个全新的伟大的事业,不理解是暂时的,也是自然的。孩儿却理解妈妈那天下父母所共有的“望子成龙”的心。可眼下孩儿执着追求的事业还没有成功,妈妈善良的劳动百姓的那份“体面”还没有最终讨回来……然而毕竟事业在发展,革命运动有了新的喜色,《资本论》第一卷的写作也将进入冲刺阶段……从中,你和还多数尚不理解儿子的心的人会从中找到圆满的答案……

  “妈妈,你醒醒吧!”

  你听孩子对你说,莫看你儿一时甚至今生今世的困难,儿的行动可影响一代代的创造财富而深受剥削的劳动人民,他们从此会在困境中崛起,做国家的主人,建设一个文明民主的崭新的世界!

  马克思这位已45岁的头发花白了的“孩儿”在妈妈的灵柩前静静地、久久地默哀,任放纵的泪水dàng涤自己负疚的心灵……

  由于革命大风大làng的闯dàng,一二十年的流亡,作为长子没能在妈妈身边尽一点孝心,连妈妈十月的怀胎,孩提时的抱养也没有得到回报。儿也不曾这么想到过……可每天还要为一家大小的生计找亲朋接济……想到这一点,马克思内心刀剐一般疼痛……为了事业,基本放弃了生我养我的妈妈,兄弟姊妹16年才见上一面……最后连一句要妈妈理解、原谅、使妈妈得到慰藉的话也没能说上一句,妈妈就悄悄地走了,永远地走了……

  日月轮转,可人就怎么也不能轮转,根本就没有了一个下次能在妈妈身边弥补自己过失的机会……

  这位头发花白的孩儿,泪水从已花白了的胡须中源源注入妈妈灵柩的跟前……

  他不顾自己身体久病后刚刚恢复,不顾胸前生有大痈的疼痛,不听姐姐他们的劝阻,长时间地在妈妈面前让泪水说出自己许多年来要说出的话啊!……

  送妈妈入墓后,马克思走访了几家附近的亲戚,立即返回了伦敦。

  尽管自己正在第二次经济危机中,他没有专为妈妈的遗产在家里说上半句话,他全忘记了妈妈也有负疚孩子的地方,只想到自己长期流亡异国他乡欠老人家的太多、太多……

  马克思来伦敦不久,家里人按妈妈的遗嘱将马克思应多得的那份母亲的遗产用钱寄来了伦敦。

  马克思在经济困境中收到了母亲的遗产,收到了一小笔却沉甸甸的希望,又是收到了一分难以忍受的痛苦……母亲啊,最终不是在克扣孩儿,而是在克扣着她自己……母亲用一生的艰苦、俭仆寄给孩儿“愿铁成钢”的恨——和爱……


加入书架    阅读记录

 38/48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