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井毛泽东旧居的后面,有两棵大树,一棵是海罗杉,一棵是柞树。当年,毛泽东和朱德经常在这两棵树下观看红军官兵操练。一九二九年一月,两棵树和毛泽东居住的房屋被敌人烧毁。收复大井后,经过几场chūn雨,这两棵树竟奇迹般地复活了,而且枝繁叶茂。因此,井冈山上的老百姓称之为“常青树”。
习仲勋摸摸坚实的树gān,望望青翠的枝叶,无限感慨地说:“真是野火烧不尽,chūn风chuī又生啊!中国革命能够胜利,靠的就是群众,是他们和无数革命烈士的鲜血,浇灌了革命的常青树!”他站在两棵大树下,伫立良久,不忍离去。
在井冈山,习仲勋会见了王佐和袁文才烈士的后代。他嘱咐万绍芬说:“我们一定要把烈士家属的疾苦放在心上。把老红军、老赤卫队员和烈士家属的生活安排好,让人民放心,让党中央放心,让烈士在天之灵得到安慰。”
在走访井冈山老赤卫队员时,万绍芬向习仲勋讲了这样一件事:吉安地委领导到井冈山了解群众的生活情况,来到一位老赤卫队员的家门前,却见房门紧锁。有人告诉说,老人听说上边领导要来,一早就躲出去了。因为老人家里穷,怕上边领导看了心里难过,他觉得还没有靠自己的双手摆脱贫困,对不起领导。
习仲勋听了动情地说:“多好的老区人民啊!”
在井冈山,习仲勋还向吉安地委负责人建议,可以有计划地组织一些gān部到浙江、江苏两省定期兼职学习,学习那里改革开放的经验,去的人要少而jīng,要真正学回东西来。习仲勋的这个建议,得到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并付诸实施,形成gān部异地挂职锻炼的制度。
兴国县在全国是很有名的,毛泽东在这里做过调查,写了著名的《兴国调查》。当年作为苏区中心的兴国县,二十三万人口当中,有八万人参军参战,出了五十多名将军,有二万三千多人英勇牺牲,相当于长征路上每一里路就有一名兴国烈士洒下的鲜血。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兴国县的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有了提高,粮食基本能够自给,但还没有摆脱贫穷落后的面貌,水土流失特别严重。《人民日报》曾报道说,兴国已经出现了huáng土高原现象,如不抓紧治理,兴国就要“亡国”,它的邻县宁都就要“迁都”。在中央有关部门的支持下,这里已经采取了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治山育林,治理水土流失,出现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习仲勋对万绍芬说:“你们如实汇报情况,这是对的。在出发前,我已经讲过,这次下来,希望能够真实地了解老区的现状,一定要坚持实事求是,不回避矛盾,不掩盖矛盾,有一说一,有二说二,有喜报喜,有忧报忧。只有这样,才能弄清老区贫困落后的原因究竟是什么?我们在工作中还存在哪些问题?情况明,决心大,办法也就多,步子才会快。”
按原来的安排,习仲勋主要想看一些贫困落后村的情况,并要求不能弄虚作假。
习仲勋一行来到兴国县一户农民家里。户主是村里的会计,也是个党员,听说中央领导来了,十分兴奋,把家里厅堂打扫得gāngān净净,还在堂屋桌子上摆放了一碟薯片、一碟腌生姜、一碟金橘、一碟花生。
习仲勋一进门,就明白了这户是“好中差”里的“好”,是打过招呼的。他转身走了出来,对省上陪同的领导说:“这一家就不看了。我早说过,你们事先安排好了的,我不看!”随行人员都为习仲勋的直率感慨不已。
在瑞金,习仲勋参观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旧址和苏维埃代表大会会址,以及当年中央政府各部的办公室。之后又来到沙坪坝,这里有一口闻名于世的“红井”。当年,毛泽东发现这里的老百姓饮水十分困难,常常到很远的地方去挑水,便和当地群众一道打了一口井,使乡亲们喝上了清澈的甜水。解放后,沙坪坝人民在井边立了一块石碑,上边刻着“饮水不忘掘井人”几个大字,表达对共产党、毛泽东的感激之情。
习仲勋在井边看着石碑上的字,又仔细看着水井,感慨地对陪同的人说:“老区人民对我们党为老百姓做的每一件好事都铭记不忘。这说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体现在一件件大大小小的事情上。毛主席早就为我们做出了榜样。为老区人民服务,就是要讲实话,办实事,为民造福。”
在瑞金叶坪乡考察时,习仲勋问乡党委书记为老百姓办了几件实事,当得知办了四件事后,他坚持要看一件事,便和大家走到附近新打的水井前。这时村里群众纷纷围过来,争着和习仲勋握手,七嘴八舌谈着修建水井的经过和他们的喜悦之情,夸奖乡里gān部为大家办实事的好作风。习仲勋高兴地笑了起来,叮嘱乡党委书记说,要推广好的东西,注意运用典型示范,走群众路线,决不可以搞qiáng迫命令,qiáng制群众gān这gān那。否则,好事也可能办成坏事。
在赣南调查时,习仲勋看到有的gān部想给他反映问题,还要看在场领导的脸色。他当即对在场的地方领导指出,这个不好,这会败坏风气的,一定要改过来。不要怕揭露矛盾,揭露矛盾是为了解决矛盾,解决矛盾的过程就是前进的过程。我们就是在不断解决各种矛盾中前进的。我们共产党人从来不惧怕任何困难,但要实事求是地承认困难,认识困难,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只有这样,才能针对实际解决问题,才能有利于改革,有利于搞活经济,有利于安定团结,有利于巩固和发展目前这个大好形势。【贺氏藏书·刘大海jīng校】
习仲勋在江西老区视察期间,走村串户,去的最多的是贫困户家里。每到一村,他看到房屋简陋、景况不佳的农户,就径直走进去,问寒问暖,和户主促膝谈心。
在遂川县曾宪绂家里,习仲勋看到他身体残疾,妻子双目失明,房屋破旧,墙壁残缺不全,日子过得十分艰难,心情沉重,关切地对他说:“老乡,你们家的困难我们都看到了。”他转过身来对陪同人员说:“他们当年不怕牺牲,支援革命,现在有困难,又很体谅政府,我们应该时刻不忘自己应负的责任,尽快把老区建设好!”指示要帮助曾宪绂这样一类特困户发展生产,尽快脱贫,眼下先帮助他把房屋修一修。
习仲勋在村口遇到一位包着旧布头巾、衣衫褴褛的老人蜷缩着身子坐在墙角下,来了这么多人他却毫无反应,便走上前关切地问道:“老人家,您的身体还好吗?”这位赤着双脚的老人头也不抬地回答说:“好什么,只怕过不了这个冬天啦!”习仲勋的眉头一皱,心情很是不安。像这样贫困的群众,他路看到不少,对此忧心忡忡,寻思着这里贫困的原因究竟在哪里?他认真思考后对江西的领导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江西抓老区建设可能晚了一些,有的同志说晚了两年。还有些同志说领导重视不够,“左”的影响比较深,思想不够解放,许多方针政策问题也解决得不及时、不够好,这是老区建设比较落后的原因。我想这些话是有道理的。我看只要坚持实事求是的jīng神,不护短,不回避矛盾,不怕bào露问题,有一说一,有二说二,情况自然会明,原因自然会找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