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译红楼时间密码_陈林【完结】(6)

2019-03-10  作者|标签:陈林

  从证据法的角度来看,无论读者对后40回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作出何种评价,都不足以证明后40回是否为续写。这些评价在证据法上属于“意见证据”,不能作为证明争议事实的证据采纳。要证明后40回是续作,必须找出来历清楚、语义明确、确凿可信的文献史料,否则不能定案。拿不出证明程、高撒谎作伪的切实证据,那么就不能认定他们二人撒谎续书。

  著名红学家蔡义江先生在《红楼梦》浙江版前言《努力接近曹雪芹原著的面貌》中写道:“我颇怀疑甲辰本底本的整理加工者,就是那位不知名的后四十回续书的作者,而程传元、高鹗只是在它的基础上的修补加工,正如他们自己在刻本序文中所说的那样。”[35] 像这样一方面否认了程高撒谎续书,同时又不能证明其他人续书,却认定后40回为续作,这当然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

  要证明后40回不是续作,目前发现的几条史料已足以定案。上文所引的宗室诗人永忠《因墨香得观〈红楼梦〉小说吊雪芹》三绝句作于曹雪芹死后5年,永忠在诗里没有表达半点小说不完整的遗憾,如果他看到的《红楼梦》缺少了现存的后40回,就绝不可能写下“传神文笔足千秋,不是情人不泪流”这样的诗句。

  与曹雪芹同时并可能有过jiāo往的富察明义在其《题〈红楼梦〉二十首》中根本没有提到《红楼梦》只有80回,相反,明义读到的肯定是120回全本《红楼梦》。《题〈红楼梦〉二十首》第十八首:

  伤心一首葬花词,似谶成真自不知。安得返魂香一缕,起卿沉疴续红丝。[36]

  这首诗显然题写的是小说第九十八回林黛玉悲惨死去的情节,“安得返魂香一缕”显然是从小说中“香魂一缕随风散,愁绪三更入梦遥”化用而来的。

  《题〈红楼梦〉二十首》第十九首:

  莫问金姻与玉缘,聚如chūn梦散如烟。石归山下无灵气,纵使能言亦枉然。[37]

  这首诗显然题写的是贾宝玉离家出走的情节,“石归山下”显然来自于最后一回“那僧道仍携了玉到青埂峰下,将宝玉安放在女娲炼石补天之处”这一描写。

  清人周chūn在其《阅红楼梦随笔》中写道:

  乾隆庚戌(按,指1790年),杨畹耕语余云:“雁隅以重价购抄本两部:一为《石头记》,八十回;一为《红楼梦》,一百二十回,微有异同。爱不释手,监临省试,必携带入闱,闽中传为佳话。”时始闻《红楼梦》之名,而未得见也。壬子冬,知吴门坊间已开雕矣。[38]

  这就是说,在程伟元、高鹗于1791年刊行程甲本之前,已有120回本《红楼梦》在社会上传抄流行。这印证了程伟元在程甲本序言中“是书既有百廿卷之目,岂无全璧”的想法是正确的,同时也证明了程伟元能搜集到完整的后40回绝非谎言。

  《破译红楼时间密码》

  五、全面破解红学悬疑的新证据

  从证据法的角度来说,“曹雪芹是《红楼梦》原作者”和“后40回是续作”都是毫无证据的论断;“曹頫是原作者”和“现存120回是一个有机整体,出自一人之手”这两个论断依靠的都是一系列的“间接证据”。而且即使后两个论断完全成立,关于曹頫和曹雪芹的生死年份,以及两人的确切关系,学术界历来没有定论。

  笔者于2005年年初完成的红学论文《破译红楼时间之谜》(按:现定名《破译红楼时间

  密码》)向红学界出示了崭新的“直接证据”(北京《新京报》3月30日对论文作了两个整版的报道):在小说120回情节之下,隐藏并且暗示了一条从1706年到1724年的真实的年代序列,这是全面破解两百多年来红学悬疑的关键。这个真实的年代序列长久以来寂寞地存在于小说之中,同时又被作者用八字命理、天文历法、老太后去世和下葬,以及huáng河在河南境内大决口等情节充分地暗示出来。

  论文前面几章深入讨论了元chūn之死这一情节所暗示的真实年代。按照后40回文本提供的时间线索和情节逻辑来看,后40回的作者犯了三个明显的常识性错误:

  (1)按照正确的数值计算和命理典籍《三命通会》既定的“算命规则”,元chūn只活了31岁,而不是第九十五回所写的43岁;

  (2)元chūn正确的出生时间绝不是第八十六回所写的“甲申年丙寅月乙卯日辛巳时”,而是“某年正月(寅月)壬子日辛亥时”;

  (3)元chūn正确的去世时间也不是第九十五回所写的“甲寅年十二月十八日立chūn后的十九日”,而是“某寅年十二月立chūn后的年底或某卯年年初”。

  论文指出,后40回的作者将第五回的判词“虎兕(兔)相逢大梦归”明确描述成了“寅年丑月立chūnjiāo卯年寅月”这个特征时间,并以上述“故意显露的明显破绽”来暗示元chūn真实的生死日期。

  通过逐年查证自康熙最后一次南巡的1707年到程甲本刊出的1791年之间的历法资料,结合曹家史料进行综合判断,论文指出:后40回所暗示的元chūn的真实去世日期是壬寅年十二月二十九日(1723年2月4日)立chūn之后(二十九日当天或雍正元年癸卯年正月初一)。由死亡日期逆推,元chūn真实的出生时间就是“壬申年壬寅月壬子日辛亥时”(1692年2月18日),这个“八字”具有的命理特征才能最大程度地符合第八十六回所写的算命内容,并且这个“壬子日”不是“大年初一”,而是“正月初二”。

  有趣的是,小说第五十三回恰好以“朝贺”这一情节暗示了元chūn真实的出生日期是“正月初二”,而非“大年初一”。该回写到,“腊月二十九日”,荣宁两府做好了过年的准备;“次日”,贾母等人进宫“朝贺”,回来之后又去宗祠祭祀祖先;第三天,贾母等人又进宫“朝贺”,“兼祝元chūn千秋”。论文指出,从历代严格的宫廷礼仪制度来看,绝无“除夕朝贺”,第一次“朝贺”必定发生在“元旦”(正月初一),即封建王朝最高规格的礼仪大典之一“元旦朝贺”。

  论文详引《钦定大清会典》和《钦定大清会典则例》,说明了两次“朝贺”的法律依据,即从康熙八年开始,清王朝规定元旦当天朝贺皇帝,正月初二朝贺太皇太后和皇太后。这证明元chūn真实的生日的确是“正月初二”,同时证明后40回的确隐藏和暗示了一个真实的历史年代1723年,而且证明后40回作者就是前80回作者本人,120回是一个整体。

  将第九十五回中1723年这个真实的年代作为确定不移的时间坐标,就可以“还原”出一份从1706年到1724年的120回年表。论文以详实的史料文献证明了这个真实的年代序列能够成立。这就是说,小说作者的确是按照这样一个真实的年代序列来编织故事情节的。

  验证这一切并不需要复杂高深的专业知识、权威机构或专家学者,任何具有大学文化程度和上网能力的红学爱好者都可以很方便地从互联网下载合适的万年历软件(如华中农业大学刘安国先生编写的“日梭万年历”)和八字命理软件(如湖北荆门张涛先生编写的“命理玄微”),以及通过检索《四库全书》和《清史稿》的电子版本来检验笔者的论证。


加入书架    阅读记录

 6/72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