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场文化与潜规则/道破天机_净素道人【完结】(166)

2019-03-10  作者|标签:净素道人

  而靠人情关系来提高转载率在国内期刊界更是普遍的规则。吉林某大学的一本非核心期刊为了成为核心期刊,多年来主编一直在努力与人大复印资料、新华文摘、高校学报文摘的编辑们搞好关系。曾任该期刊的一位编辑告诉本刊记者“这么多年来,我们主编经常到北京、上海等地请这些编辑们吃饭,请他们到长白山旅游。我们国家地大物博,各期刊社又都分散在全国不同地方,为了提高转载率,编辑部一般都会邀请那些掌握转载资源的编辑们到当地去旅游。去年我就跟我们主编专程到上海来请《高校学报文摘》的主编和编辑们吃饭并邀请他们去吉林玩,费用我们全包了。”

  此外,还有一些期刊为了提升自己的档次,不断地策划专题。他们瞄准国内各高校的一级学术研究所和某些领域权威人士,请这些学者就一些前沿问题写成专栏。因为对某个问题探讨集中且全面,这样就能增加被转载和引用的几率,这样做也会使得其在核心期刊的收录过程中把握更大。

  期刊因为被冠以“核心期刊”之名可以正大光明地收取版面费来为编辑们谋福利、赚外快;教师和学者们可以通过各种关系和方式联系“核心期刊”们为自己发文章,以此来提高自己在学术界的名誉和地位;学生们在核心期刊上发表文章就能够无后顾之忧地毕业,甚至还可以搞“副业”;高校则在每年数以万计的核心期刊论文中你争我夺地排名论序。如此看来,在核心期刊这个链条上,每个环节都能够得到好处,难怪“核心期刊”会呈现出如此“繁荣和昌盛”的局面。

  12.14 关于假日腐败问题

  当领导要做到用权不用计,过节不失节,进步不进钱,生日不生财。

  “假日腐败”已经成为现在腐败的一个特点。“廉不廉,看过年;洁不洁,看过节。”节日对gān部是否廉洁是一大考验。相对而言,“假日腐败”有着比平时难以抵制的诱惑力。

  机关里的收入主要分为三种:白色收入——工资表上的收入,受法律保护;灰色收入——利用工作和职务之便额外获取的不太显眼的收入,这在权力部门和有权人那里是家常便饭,司空见惯属于普遍现象;黑色收入——也是与工作和职务有关的收入,只不过数量大,不是谁想黑就黑得上的。

  灰色收入和黑色收入的性质是很难区分的。如果硬要区分,只有一个简单的标准:那就是没穿帮的是灰色收入,穿了帮的便上是黑色收入。

  以费用不好解决为名,拿着发票到下面去报销,是一些贪官的一贯手法。

  以借的名义取得大量物品,出了问题就说全是借的,朋友之间的礼尚往来。但仔细考察这些借者的背景,皆有权力部门的影子,实际上也是权钱jiāo易。

  从过年关看领导gān部的权力观

  1月24日法制日报在《“节日腐败”为何难禁绝》一文导读中说:一个贫困县的县委书记,仅仅几年的chūn节、中秋两个节日,就收受礼金近百万元。法庭上,此人对检察机关指控的受贿事实供认不讳,但却认为,年节礼金是人情往来,不能算是受贿。

  这个狂收节礼的贫困县县委书记,就是河南省西华县原县委书记栾蔚东。这不能不使人想起原海南省临高县委书记吴光华在法庭上,也曾自以为是、理直气壮的辩称:“过年过节收红包,收点钱,在海南临高和儋州一带是风俗习惯”。

  “人情往来”、“风俗习惯”等等理由成为贪官们大肆收敛钱财的借口,这无疑是对社会主义社会文化生活的巨大讽刺。我们怎能忘记,移风易俗,提倡新风俗、新习惯可是从推翻封建制度就开始的,尤其是新中国建立后,人民当家做主,各级领导gān部不忘“两个务必”,同广大人民群众一起,坚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使新中国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创造了中华民族的一个又一个辉煌,才有了今天经济大发展的局面。

  在改革开放,经济快速发展的形势下,一些领导gān部不知不觉放松了世界观的改造,扭曲了权力观,使理想信念滑坡,私欲急速膨胀。逢年过节本是民间很好的传统,在一些领导gān部腐朽思想的倡导下,乐而忘“廉”、心安“礼”得,使封建社会的文化沉渣迅速泛起,不以为耻,反而为荣。

  在相当一部分贪官的眼里,过年过节下属们送钱,往往被视作“合法的灰色收入”。更有贪官认为节日里想不收“都没办法”。安徽林业厅原厅长唐怀民也有个绰号———“唐百万”。他间接听到后,颇不以为然。1995年夏天,记者在濉溪县采访时,唐怀民谈起了这个绰号。“我也知道有群众在私底下叫我唐百万。到了我这位置,想不成百万都没办法。”他举了个例子:逢年过节,下面gān部来我家,我总不能把他撵出去吧?来看我他总不能空着手吧?这么多乡镇、单位,一年十万二十万也没什么奇怪的。如照此推理,我们的领导gān部到退休时何止个个百万富翁,千万亿万也很正常。想想我们的毛主席、周总理等老一辈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岗位上逝世后留下了多少个人财产你们就不脸红心跳吗?

  权力观的正确与否是能否正确对待年关的关键。“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新一届中央领导的亲民政策和平民政治路线反复表现在他们“亲民、爱民、利民”的躬身实践中,这些年,每年的除夕之夜,人们早已熟悉了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等中央领导深入一线问寒问暖的身影,这些活动充分体现出以人为本的新鲜话语体系和亲民、爱民、利民的平民政治氛围。 他们没有被“人情往来”、“风俗习惯”等所谓的礼节所困扰,在他们身上看到的是与民同乐、“人亲喝口水也甜”。

  由此我们得出结论:正确权力观的本质是权为民所用。毛泽东同志早就说过,我们的权力是谁给的?是人民给的。谁授权,就要为谁服务,就要对谁负责,这是政治学的一条普遍原理,也是权力运行的一条基本法则。背离这一法则,权力就有丧失的危险。胡锦涛同志指出:“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区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这个“试金石”同样是衡量权力观正确与否的根本标准。每一个党员gān部都要清醒地意识到,自己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人民是权力的所有者。对领导gān部而言,权力只意味着责任和义务,权力越大,责任也就越大。决不能把权力当作以权谋私、巧取豪夺、中饱私囊的工具。

  年末官场上的“赶场子”陋习何时能改?

  chūn节前,官场上一些领导疲于奔波,一顿饭要跑好几个地方“赶场子”。很是无奈:“唉,来的都是上级,都是领导,哪儿不到场,面子上都说不过去呀!” 。几位领导轮番跑,“你方唱罢我登场”,这里哈哈说笑几句,那儿啪啪碰上几杯,菜没吃几口,话没说上几句,不饥不饱,不咸不淡,面子是否挣到还很难说,不尴不尬中倒显得更为疲惫。


加入书架    阅读记录

 166/470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