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场文化与潜规则/道破天机_净素道人【完结】(264)

2019-03-10  作者|标签:净素道人

  商业贿赂是一种以获得商业jiāo易机会为目的,在jiāo易之外以回扣、促销费、劳务费、报销各种费用、提供境内外旅游等名义,直接或者间接付给或收授现金、实物和其他利益的不正当竞争行为。

  商业贿赂基本涉及了所有公共行业,几乎无孔不入。商业贿赂qiáng大的“收买力”不仅危害了民众的经济利益和社会的商业秩序,而可怕之处正在于,商业贿赂已经从以往的官员腐败、权力寻租,发展成整个社会范围内的“职业寻租”,每个人都希望利用自己的职位,找到不正当的收入来源。商业贿赂、职位寻租已经变成社会的“潜规则”,深深侵蚀着社会经济的各个环节,甚至正常可以办成的事、可以做成的jiāo易,人们也得送点好处才心安,否则总觉得“心里没底”。

  腐败的“权力期权化”则是指在官场腐败中将“期权”引进了“有钱人”和“有权人”之间进行钱权jiāo易之中,是权力场上的“期货jiāo易”,“现货”jiāo易少了,“期货”jiāo易多了,权力拥有者已经非常得意地将自己掌握的公共权力作为对私有企业“放长线钓大鱼”进行“权力投资”的一种方式。并且有蔓延、发展的趋势。

  商业贿赂实质上收买的是“权力”。商业贿赂的重灾区,个个都是权力垄断部门和经济决策部门。可以说,哪里涉及商业审批,哪里就有商业贿赂的“机会”;哪里有购销权,哪里就有商业受贿的可能。治理商业贿赂的根本是治“权”,要把重点放在查处公务人员利用行政权力收受贿赂的行为上,解决好“权力寻租”的问题。

  有人深忧中国社会的诚信状况,而商业贿赂难辞其咎。商业贿赂收买的白仅仅是个体的道德操守,甚至收买了一个个行业、领域、部门的商业道德和政治道德。满载着脉脉温情的“红包”,在人情往来之中不动声色、轻而易举地颠覆了秩序、公平和操守;政府采购领域的商业贿赂败坏了政府的廉政形象,医药购销领域的商业贿赂危害了公共服务系统的诚信。。。。。。商业贿赂已经成为正义与公平的大敌。

  那些商业贿赂的重灾区,之所以会出现权力寻租和商业贿赂行为,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这些领域往往既是权力垄断部门,也是制度设计部门。于是,在防范权力寻租和商业贿赂以及进行权力约束和监管制度设计时,由于部门利益作祟,这些制度的弹性空间就比较大,或者是制度设计虽然完善,但执行力度的弹性却比较qiáng。

  商业贿赂由于手段的隐蔽性和专业性,给执法部门的执法造成困难主要在四个方面:

  一是概念模糊。商业贿赂不是一项罪名,在过去的司法实践中,检察机关一直将其作为贿赂案件的一种普通类型对待。在目前情况下,应该对一般商业贿赂行为和商业贿赂犯罪的界限作出专门规定。

  二是执法主体jiāo错。按照法律法规,对于商业贿赂,检察院、公安局、法院、工商局、税务局、纪委和审计等部门都有调查乃至立案查处权,这种管理模式容易导致执法不力、打击不力,还可能贻误直肠子佳的侦察时机。

  三是缺少侦察手段。贿赂案件多为“一对一”方式,商业贿赂更具隐蔽性和专业性,目前侦察手段单一,使侦破难度加大。

  四是一些行业已经形成“潜规则”。这些“潜规则”在诸如医药购销、工程发包等不少领域都成了共同默认的“行规”,操作更加隐蔽,并且根深蒂固。

  “商业贿赂”成为“权力腐败”的遮羞布

  今年起,反商业贿赂这个词语开始频频见诸报章及官方讲话。

  对于反商业贿赂,我举双手赞同。但我又注意到,商业贿赂、权力腐败及所导致的职务犯罪已开始在部分领导讲话及新闻报道中被混用和混淆,并且出现了用商业贿赂取代权力腐败和职务犯罪的倾向。

  摘录几则近期的新闻报道:“浙江3年查处13名厅级领导gān部受收商业贿赂案”,“陕西104名县处级以上官员因商业贿赂遭查处”,“北京jiāo通局原副局长毕玉玺在工程中收受商业贿赂1004万元”……

  请思考,上述贪官的落马主因是收受商业贿赂吗?绝对不是!

  商业贿赂的法律定义是指经营者为争取jiāo易机会,暗中给予jiāo易对方有关人员以财物或好处的行为。按此定义,上述落马的贪官,譬如毕玉玺,并不构成jiāo易中的一方,因其本人并不参与工程施工的jiāo易。他背后的北京市jiāo通局属于政府部门,也不具备项目法人的主体地位,也不能构成独立的jiāo易方。众施工队为何向毕玉玺行贿?关键在于毕某人手中的权力在工程招投标中能影响到谁中标谁中不了标。显然,毕某人受贿动用的是公权力,其犯罪性质系职务犯罪而非商业受贿。

  大而论之,只要犯罪对象被锁定为领导gān部或官员,他就不是商业jiāo易主体,哪怕其犯罪事实为gān预甚至幕后支配jiāo易活动而受贿,其受贿罪性质也必须归于国家公职人员职务犯罪。事实上,国家现行《刑法》正是这么归类的。

  市场经济形态下,商业贿赂一定发生于jiāo易过程中,当然权力腐败及与此相关联的职务犯罪,也有可能发生于jiāo易过程(譬如政府采购、政府工程发包),但多半发生于影响或左右jiāo易的过程(包括资源配置、市场准入行政许可、配额分配、行政审批等环节)。因而,商业贿赂与职务犯罪之间的犯罪构成条件、犯罪种类、犯罪性质和所引发的社会危害绝不可互相混淆。

  推而广之,商业腐败与权力腐败虽同属腐败,但二者的腐败性质和危害也截然不同。

  众所周知,由权力腐败所导致的职务犯罪对社会的危害程度,远远甚于商业jiāo易过程中发生的商业贿赂。因而,包括中国在内,各国法律对两种犯罪的惩罚程度也不相同。相对于后者,前者所受的法律惩罚要重得多。这几年,人们对贪官量刑愈来愈轻(乱)的现象日益不满,完全可以设想,一旦大量的因权力腐败所致的以受贿或索贿为特征的职务犯罪均被定义为商业受贿,其社会后果及对反腐败斗争的负面影响无须在此多作阐述。

  此外,权力腐败与商业腐败的性质也截然不同。前者是一种政治性腐败,它危害的是执政之基。与权力腐败的斗争关系到执政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商业腐败则属于经济领域的腐败,其破坏性主要集中于危害市场经济秩序。

  倘若把权力腐败定义为社会腐败的最高等级,那么商业腐败则属于社会的“亚腐败”。此外,权力腐败与商业腐败虽互为作用,但权力腐败却是商业腐败的源头所在。打击商业贿赂,整肃商业腐败,采用目前这种运动式的手段并非全无必要,其必要性首先在于它还符合中国国情,但运动式整肃商业腐败只治标不治本。若要治本,首先要治权力腐败这个社会腐败的总源头。

  总之,商业贿赂该打击,商业腐败亦该整肃。但倘若有意无意地把“老虎”与“苍蝇”相混淆,将严重妨害反腐败斗争的政治严肃性。(鲁宁)


加入书架    阅读记录

 264/470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