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场文化与潜规则/道破天机_净素道人【完结】(318)

2019-03-10  作者|标签:净素道人

  另一种则是通过权力gān预来施加影响。日前,《瞭望》新闻周刊载文称,当前,部门本位主义不断增qiáng,主管部门与下属企事业逐渐演变为利益共同体,主管部门给予下属企事业以行政垄断或特许经营,而下属企事业则向主管部门输送经济利益。这种双赢的牟利方式,牺牲的是绝大多数国人的利益,获利的垄断业人员和垄断业的上峰。通常来说,垄断行业一方面凭依qiáng大的行政垄断,排斥竞争,拒绝一切民营资本的介入,另一方面不遗余力利用行政权力抗衡一切反垄断的措施,比如“抵制《反垄断法》等于己不利的法律政策出台,或以本行业的特殊情况(如自然垄断、国家安全、为政府赚钱等)为由要求从相关法律政策中得到豁免,维持垄断。”

  综观以上两条,腐败垄断化的背后正在于权力市场化。公众赋予的公权力,不是良性运作,不是为公众谋取福祉,而是成了寻租、求租的工具,成了维持特殊利益集团的工具。有学者认为,导致收入分配不公的两大原因:一是腐败,二是垄断。其实,腐败和垄断从来就是孪生兄弟,绝对的垄断必然导致绝对的腐败,绝对的腐败往往根植于绝对的垄断。不打破垄断,腐败断难绝迹,而要想消弭腐败,必须从消除权力市场化开始。

  22.7 关于行政改革问题

  现代社会,由国家公务员组成的政府机关构成了科层制度的主gān。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庞大的行政管理机构。在中国,国家公务员还被称为机关gān部,是国家行政权力的化身。

  中国官员的数量肯定是世界之最。机构的急剧膨胀,势必带来机关人员的日益增多。政府机构的不断膨胀,是引起财政赤字、推动通货膨胀的原因之一。

  中国按照苏联行政管理体系即计划经济模式:按大规模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原则,各级部门自上而下对口设立经济管理部门,采取行政命令管理方式,通过指令性计划、严格控制工商领域的产、供、销、人、财、物等环节,由政府直接管理国营企业。

  苏联模式是典型的计划经济的产物,其特征表现为管得越死,分工越细,机构越多。凡是重要企业,都由中央各部门直接管理,省、市、县各级政府的行政主管部门都有自己的直属企业。随着公有制经济成分的不断扩大,需要管理的摊子也不断扩大。政府机构便急剧膨胀起来,为了方便管理,企业gān部由政府任命,也列入国家gān部编制序列。

  长期以来,gān部队伍的主要来源,一是战争年代过来的gān部;二是直接从工农大众中选拔出来的积极分子;三是军队转业gān部;四是大学毕业生。

  国家机构成了一个重要的就业单位。人们cháo水一般涌入gān部队伍,一旦进入了,这里就是永恒的归宿。为了能够容纳源源不断的人流,唯一的办法就是扩大机构。所以到后来,机构的扩大就不完全是管理的需要了,而成为接纳人员的需要。

  gān部阶层是由国家用财政养起来的,吃的是“皇粮”,加上中国能上不能下的人事制度,不管经济多么困难,财政如何吃紧,他们的工资都照拿不误。因此,当上了gān部,就等于端上了“铁饭碗”。

  长期以来,gān部待遇是按等级分配的,比起整个社会的平均收入水平来说,gān部待遇比较优厚,任何一个gān部,只要他努力工作,争取上进,物质待遇就会随着职务的提升而不断增加。

  到后来,随着经济的发展,gān部,尤其是掌握有实权的gān部,其身份和地位就更加令人炫目了。

  权力是特殊的商品。用权力和社会做jiāo易,百分之百赚钱,且无本万利。

  不管经济怎么改革,只要政府还管经济,权力就永远是具有价值的财富。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行政部门对经济的支配权过大,从资源调配、投资趋向、生产计划,一直到产品的价格和销售,一切都必须经过行政部门批准;于是权力就成为jiāo换社会财富最有分量的筹码。

  行政管理体制与机构改革的根本途径是政企分开,使政府集中jīng力搞好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由对企业的直接管理为主,过渡到间接调控为主,继续走给下面放权搞活的路,下放属于企业的经营自主权。政府的行政管理职能,主要是统筹规划、掌握政策、信息引导、组织协调、提供服务和检查监督。

  权力和利益的调整是政府改革中的核心问题。在政府的某些机构中,权力和利益是相辅相成的,有了权就有了钱,有大钱可以买通权。为什么现在关卡越来越多,因为从某些地方来看,一个层次就是一种权,也就是一笔钱。

  政事不分,是我国行政管理体制上长期存在的一大弊端,也是造成gān部队伍急剧膨胀,财政负担沉重的一个重要原因。

  执政党的机构与政府的权力如何划分,是机构改革的一大难点。一谈到机构改革,我们往往片面地认为是对政府机构进行改革,而忽略了党的机构的改革。党政不分现象依旧,政府机构的权力边界难以确定,导致了政府机构改革收效甚微。

  因此,在进行机构改革时,应该对执政党的机构与政府的权力关系加以明确的界定,通过法律的形式对党的领导地位和体制加以具体的规定。

  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决定了改革的主要任务是:一是全面转变政府职能,在继续转变政府经济调节与市场监管职能的同时,把政府社会管理职能与公共服务职能放在更加优先 位置上;二是以jīng简、统一、效能为原则创新组织体系;三是按决策、执行、监管相协调的要求,完善行政运行机制。

  “三定”(定职责、定机构、定编制)是行政改革最重要的一步,“三定”的质量决定行政改革的质量。

  在新的社会经济条件下,政府与社会关系的调整必然引发政府部门利益结构的调整,政府部门利益结构的调整必然引起部门利益的再分配,部门利益的再分配不可能实现部门间利益的绝对均衡。所以,最容易被人忽视也是最重要的改革力量,就是政府部门之间的“互动”。

  行政体制改革就是不断适应新的社会经济条件,最大限度的追求公共性利益。所谓的公共利益,便是具有公共性的共同利益,而共同利益则是具有公共性的个体利益。政府部门利益属于共同利益,不一定完全等同于公共利益。需要一个科学、民主、公开、透明的决策过程,需要相关者的充分互动,才能将狭隘自私的利益过滤掉。

  加大行政权力的内部约束力度,实现行政权中决策、执行、监督分开制约,按决策、执行、监督相协调的要求推进,是政府改革的一个既定方向。

  从一定意义上看,决策是利益的划分,执行是利益的实现。决策、执行、监督高度集中于一个部门,容易巩固“部门职责利益化”,容易造成部门之间的扯皮打架,容易使决策部门与执行部门彼此gān扰。

  在行政体制改革方面,我们似乎很难走出“jīng简——膨胀——再jīng简——再膨胀”的怪圈。美国历史学家诺斯古德。帕金森通过长期调查研究,提出了著名的“帕金树定律”:一个不称职的官员,可能有三条出路。一是申请退职,把位置让过能gān的人;二是让一位能gān的人来协助自己工作;三是任用两个水平比自己更低的人当助手。在某些领导眼里,这第一条路是万万走不得的,因为那样会丧失许多权力和荣誉;第二条路也不能轻易去走,因为那个能gān的人很可能超过自己,成为自己的对手;看来只有第三条路最适合。于是,两个平庸的助手分担了他的工作,他自己则高高在上发号施令。两个助手既然无能,也就只能上行下效,再找两个无能的助手。


加入书架    阅读记录

 318/470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