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场文化与潜规则/道破天机_净素道人【完结】(373)

2019-03-10  作者|标签:净素道人

  总之,中国的“知名度”是靠“官”来支撑的。一个人即使没有任何贡献,哪怕是个白痴,但只要作了“官”就有知名度,官越大知名度越大;一个人贡献再大,但只要没做官就难得有知名度,只有极少数例外(“明星”和金牌运动员)。这种现像在今天尤为突出。

  六、等级式厚葬和墓志铭

  中国人的墓葬在规模上有很大的悬殊,规模的大小与“官”有极为密切的联系。“秦始皇兵马俑”举世闻名,号称“世界八大奇观”,但秦始皇兵马俑只是“始皇陵”的一小部分,整个始皇陵的规模在已知世界上一定是空前绝后的,工程的浩大将使“世界第一大奇观”“埃及金字塔”大为逊色。好在建造金字塔的古埃及人以及他们的后辈在这个星球上永远地消失了,埃及的新主人(从中东迁入的阿拉伯人)并没有继承古埃及人“厚葬”的陋习;可秦始皇的后辈则一直延续到今天,并把“等级式厚葬”的“传统文化”不同程度的发扬光大。

  等级式厚葬的古风在五十至七十年代的毛泽东时代一度被扫进了历史的垃圾堆,那时的官是不允许占据大面积墓地的,且不允许在墓碑和棺木上花大钱,不论多大的官一律火葬,一律用价格不高的普通骨灰盒,官的大小只在追悼会的规模上体现出来。遗憾的是:老人家创制的这一善政后来被不同程度地“改革”了,各级官吏开始占据远远超出棺木面积的墓地,并在墓碑上大把大把地花钱,花上十万百万的绝不是个别现像。官大的墓碑一定大,不但大而且装饰华丽。火葬虽仍严格地执行,但骨灰盒的档次开始体现官吏的等级,平民的骨灰盒一般只花几十元,官的骨灰盒则要花大钱,从几千元一万元到几十万元。有些官光有昂贵骨灰盒还不够,还要在外面套上一个价格更高的稀有棺木……

  我真不明白把骨灰盛在昂贵的骨灰盒里有何益处,因为昂贵的骨灰盒多半是玉石做的,玉石的特征是坚硬致密。中国有相当多的官很迷信,相信并希望死后灵魂能够飞升。灵魂飞升的难易与骨灰盒的价格绝对成反比,普通的木质骨灰盒最利于灵魂的飞升,坚硬致密的玉石骨灰盒最不利于灵魂的飞升,若在外面套上一层棺木飞升就更难?!

  在西方文明的国度,人死后都葬在教堂里,每个上帝的子民都占据同样大小的墓地和一样大小质料的墓碑,小到乞丐大到总统,墓葬的规模都是一样的。

  中国的“官本位”文化还体现在墓志铭上,每个官的墓碑上刻写的都是他(她)曾经当过的官职,认为这是他最大的荣耀和成就,至于对人类文明进步真正有价值的贡献则只字不提。如果一个大官写过一本很有份量的畅销书,他的后辈绝不会作为最主要的成就刻在墓志铭上。

  美国的开国元勋,第三、四任总统杰斐逊的墓志铭上只写有三行字:

  “弗吉尼亚法案的制订者。

  《独立宣言》的起草人。

  弗吉尼亚大学的创始人。”

  杰斐逊当过的所有大官,从国务卿到总统则只字未提,因为他和他的后辈都认为上面的三件事恩泽后世,其正面影响可以延续几个世纪,是杰斐逊最最值得纪念的成就。官职的影响则人走茶凉。一度征服了整个欧洲的军神拿破仑在他政治生涯的顶盛时期,曾志得意满地列出了自己取得的一系列成就,排在第一也是拿破仑最最自豪的成果竟然是主持编篡《拿破仑法典》,而不是令整个世界目瞪口呆的伟大胜利。《拿破仑法典》的影响是久远的,事实上直到今天仍是法学院学生的必修课;战役的胜利则是暂时的,对人类文明的影响也很难说是正面的。

  七、平民的矛盾价值观

  新中国的中国人只经历了一次大饥荒,可我的家乡却经历了两次,第二次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期,原因是我们公社(相当于现在的镇辖管理区,不超过一万人)书记又一次搞“浮夸风”,使我这个六十年代出生的人也尝够了野菜和树皮的滋味。当村民发现周围的人都在吃米饭时,他们对某书记的痛恨无以复加,一有空就背地里用最恶毒的语言咒骂他,巴不得他现世报早一天恶死。“天意从来高难问”,某书记不但没有得报应,相反还升了官进了城。按理村民对他的痛恨不会减轻,因为某书记升官后仍没有为家乡作一件好事,可村民对他的恨竟然一天天忘怀了,几年后不再背地里诅咒他,甚至开始说他的好话,说他有“板眼”有能力,天生就是当大官的料(在村民眼中县官就是大官),前年最大的旺族“系谱”时还千方百计地请他回来捧场“做秀”……

  中国的老百姓最恨的是“官”,可他们心底最佩服的也是“官”,如此矛盾的价值观正是“官本位”文化的千年杰作。难怪贪官们刮地三尺时并不在乎百姓戳脊梁骨骂他们的娘,只是一门心思向上爬,因为升了官百姓就会认同他们,就会忘记他们昔日的恶。

  八、政务官的攀高身价

  八十年代上半期,我毕业后分到一所乡镇卫生院工作。有一天镇委书记来看病,像普通病人一样自己排队掏钱挂号买药,院长只上前和他握了一下手就走开忙自己的事去了,医生护士则连场面上的寒喧也没有,镇委书记也没有露出一点不快的脸色,因为这在当时是很自然的事。前年我去这所卫生院检查工作,不巧镇委书记患了感冒,豪华小轿车在门诊楼前刚停下,正副院长全上去热情地迎接他,然后院长在前面带路,三个副院长在后面陪同,引导书记免费作了一次全面的身体检查,完毕后又把他引进一间专门为他装潢的豪华病房(平时锁上门),把全院最年轻漂亮的护士调来作书记的专职护理,提供力所能及的医疗服务……

  去年的秋天我专程去拜访一位二十多年未见在家务农的儿时旧友,原意是想告慰日渐浓烈的田园情和亲切感,找回日渐远去的率直和纯真,凡是看过鲁迅小说《故乡》的人都能理解这份情愫。他老兄看到我后,那股高兴劲就不用提了,一边招呼妻子杀jī做饭;一边喊来了作邻居的村长,介绍说作家(其实我只是个医生,闲得无聊时写了几本书,和作家相距十万八千里)来他们村体验生活了。村长寒暄了一阵后,把摩托的引擎发动了。一个小时后,一辆小车在门口停了下来,来了几位乡gān部……

  类似的现像在今天已是司空见惯了,“官”成了装潢门面的“花瓶”和体现最高礼仪的“神祗”,凡是有点“彩头”的场合都少不了请“官”来捧场。无论这些场合离行政多么遥远,内容和行政多么不相gān,哪怕是一座新寺庙或宗族祠堂的落成,政务官还是被想方设法地请了来,否则就够不上档次,就会较少被人注目。

  政务官的身价在近十年无疑是一天天地攀高,都快高过庙里的神祗了。邓小平老人家一再告诫中国人不要人为“造神”,可“神”仍在加速度地制造出来。

  九、大学生择业倾向的变化


加入书架    阅读记录

 373/470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