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场文化与潜规则/道破天机_净素道人【完结】(81)

2019-03-10  作者|标签:净素道人

  虽然是一把手,如果上面缺少上级领导的有力支持,又没有来自下面基层的拥护,很可能是失败的。

  什么叫不团结?现在只要有人对一把手有意见就叫不团结,一把手整人就是组织意见。这叫什么逻辑?

  为官之道在于识人、用人。

  一二把手之间的团结一致,有利于迅速瓦解往日的派别,围绕自己形成新的核心。集体领导、一把手负总责、成员分工负责的体制和运行机制这种体制在赋予“一把手”足够权力的同时,又通过集体领导对“一把手”的权力进行制衡,既民主又集中,兼顾公平和效率。

  在涉及任何一个gān部努责乃至任何一个公民的命运问题上,希望任何一个人不要有太大的权威。一旦公民的命运掌握在大权在握的人手中,那么,他的升降荣rǔ就不取决于自己的努力而取决于他的运气。一个人的权力应该越小越好,小到这点权力不足以影响他人的命运。

  gān部在一个位置上gān的时间太久容易产生惰性,还容易形成个人的帮派体系,滋生腐败。

  以年龄为线一刀切的办法,是这些年组织部调整gān部惯常使用的手段。

  “如果鸦雀无声,反而大事不妙。”这句话是陈云同志说的。

  “鸦雀无声”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一个人说了算的“一言堂”,意味着具有绝对权力“第一把手”的“家长制”,意味着高压氛围下的“舆论一律”,意味着。。。。。。

  有的领导gān部不懂得民主的真正含义,不懂得行使民主的方法,不懂得执行民主制度;往往是想民主的时候就给一点民主,不想给民主的时候就不给一点民主,“鸦雀无声”的现象往往发生在这个领导“不想给民主的时候”。什么原因?就是民主还没有制度化、民主意识还没有进入领导gān部的头脑中。

  有的领导gān部听不得不同声音,自己的“权威意识”和“领导尊严”特别qiáng,其他人提出不同意见就是对自己领导权威的挑战,是不尊重自己的具体表现,是对方在“动机”上出了问题,于是“斗争意识”特别qiáng,动不动就对不同意见“上纲上线”,再加上一些“组织措施”,在这种情况下,一般都会是“鸦雀无声”的。

  有的领导gān部并不是因为自己高明得不得了才当了领导的,而是因为“关系密”、“背景深”、“后台硬”,是紧跟上级领导的、属于领导圈子里的人才当了官的;然而一当官之后就不认识自己了,就自以为是了,就目空一切了,就以为真理永远掌握在自己手中一样,就只允许别人听他的而不准自己听别人的,这种“小人得志”式的领导的必然结果肯定是“鸦雀无声”。

  还有一些领导本身就思想品德低下,当官就是为自己,为了自己的家族,为了自己的小集团,因而凡是与自己的利益、自己家族的利益、自己小集团的利益相违背的,就一律用权力进行封杀;如果这些官员与腐败挂上了钩,与“有钱人”结成了“利益联盟”,那么在疯狂的利益诱惑下,他就会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力进行围剿、镇压,在这种情况下,绝对不允许出现任何一点“杂音”,于是,只有“鸦雀无声”了。

  在中国的实践中,“党政一肩挑”、jiāo叉任职、两委合一等政治实验的模式,被一些地方广泛认同和借鉴,并得到大家有关部门的肯定。但是,“党政一肩挑”模式也存在着明显的隐患,很可能滋生缺乏制约的绝对权力,进而导致行政专横。在一些地区,甚至可能出现借“党的领导”之名,行个人集权之实,加剧gān部的弄权腐败行为。更为忧虑的是,为了保证“组织”中意的人选能够“党政一肩挑”,各种qiáng制性的“组织意图”将不可避免地入侵到人民的选举中,使宪法和法律所保障的权利被扭曲变样。

  矛盾的真正症结其实并不在于是否实行“党政一肩挑”或者jiāo叉任职,而在于多年形成的执政观念误区,在于基层党组织的权力化和行政化。党的十二大政治报告明确指出“党不是向群众发号施令的权力组织,也不是行政组织和生产组织。”

  “党的领导”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是,党通过法定程序,将自己的主张和人民的意愿上升为宪法和法律,各级党组织遵守宪法和法律,实际上就是坚持了“党的领导”。

  世人可能并不知道荣誉和耻rǔ并存的道理。只有善于自我修养的人,才能保持他的荣誉;不善于自我修养的人,荣誉只会给他加速带来耻rǔ。

  一个人在没有权力的时候,向往着权力,然而一旦进入权力的旋涡中心的时候,就会感到身不由己,就会感到随时有灭顶之灾,非常可怕。权力的诱惑是那样地不可抗拒,向往权力,又惧怕权力。这就是“叶公好龙”给我们的启示。

  元人严济中,身居高位,退下之后,备尝世态炎凉,心中无比愤慨,于是挥笔写下了“宁可少活十年,不可一日无权”的句子。

  专制制度最令人憎恶之处,便是权力控制一切,使人没有选择自己生活方式的自由。置身仕途之上的人,自然要受其控制,即使超然于仕途之外,权力也不放过你。秦朝的李斯被腰斩,是由于他太热衷于权力。而明朝的高启,对权力的可怕有着清醒的认识,他一生极力躲避权力,远离权力,即使被迫拖进了权力场中,也不介入权力的纷争,而且抽身退步不可谓不早。但是,你不过问政治,政治却偏要过问你;你不参与政治,政治却偏要将你裹胁进来,最终成为政治的牺牲品。

  仕途既是显途,也是险途。一个人既然投身于仕途,就应该有一副坚qiáng的神经,不要幻想一帆风顺,不要企求永远的显达, 应该经得起挫折,经得起打击,经得起不公正的待遇,经得起陷入谷底的重压。有人说,有了权力就有了一切,失去权力就失去一切。对一个政权是这样,对一个个体又何尝不是如此?

  官小能量大,小小的地方官制造大冤狱的事情还少吗?有时,作为朝廷的中央也无能为力,也只得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听之任之。在文化与权力的较量中,文化是太不堪一击的了。这也是中国的传统,在后世,我们不是见过多少大师级的文化jīng英,无端惨死于一些自以为奉了尚方宝剑的群氓的鞭鞑之下吗?

  国家的盛衰存亡,完全依靠权力的运作,权力运作得当,则国兴、国盛;失当,则国衰、国亡。从历史上看,文人也罢,武人也罢,任何一个政治人物,如果想为国效力,实现你的治国平天下的理想,你首要的是,要拼命取得权力,通过正常不正常的途径,甚至可以不惜代价,不择手段,只要能够达到目的,手段是在所不计的。当一个政治人物,发出了感叹时,就表明,他或者还没有取得权力,或者是已经失去了权力。

  从gān部权力的角度讲,官员的权力如同一个深不可测的“陷阱”,权力越大,“陷阱”越深,领导gān部如果不谨小慎微,则很容易滑入其间。党和人民给了gān部谋事的职位和权力,权力却给了gān部腐败的机会,在失去qiáng有力的监督下,缺乏自控力的gān部因而不可避免地要走上背离党和人民的不归路。有人憎恨金,说金钱害人,贪官们又何尝不是被权力所害?对权力缺乏约束,仅靠领导gān部自己的免疫力和抵抗力是不能保证gān部不误入歧途的。


加入书架    阅读记录

 81/470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