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与人生的盛宴—莎士比亚戏剧_黄乔生【完结】(18)

2019-03-10  作者|标签:黄乔生

  ----------------------- Page 51-----------------------

  悲喜剧 悲喜剧这个提法不免有些疑问,如果是喜剧,如我们前一章所说,总须 有一个较美满的结局,青年男女虽历经磨难,可也终成眷属。如果是悲剧, 我们在下一章中就会看到,结局悲惨、悲壮。悲喜剧是两者的混合吗?其实 这个结合的提法正是为了描述莎士比亚创作的一个过渡期,即从喜剧到悲剧 的过渡。这中间的分野并不是很明显的。早期出版的 《莎士比亚全集》以及 许多莎剧研究者都把这时期的 《特洛伊罗斯与克瑞西达》归入悲剧类。就是 说,虽然从情节和结局来看,它包含许多喜剧因素,但从戏的主调来看,却 是充满悲剧的yīn沉气氛的。其中主要人物在第三幕就已经良辰美景共享,双 双赴红尘了。但紧接着突变迭起、由喜而悲。而其中有些情节线索没有清晰 的发展和结局,给人的突出印象是由仙境到世俗、由希望到失望的下坠。另 外两部剧作 《终成眷属》和《一报还一报》较能体现悲喜剧的特点。

  ----------------------- Page 52-----------------------

  《终成眷属》 ——幸福的代价 《终成眷属》虽然有一个大团圆的结局,但来之不易,所费的周折不是 常见的 “好事多磨”,而是近乎残忍的折磨,其中人物为得到幸福所使用的 手段使人看了很不舒服。 其不同于以往喜剧之处,在戏一开始就显现了:男女主人公早早就结 婚,但不是因为真正的爱情,终成眷属是指他们后来的破镜重圆。 罗西昂公爵家的女仆海丽娜,端庄秀丽,偷偷地爱上了这家的小主人勃 特拉姆。但海丽娜自己也知道,这种高攀简直是不可能的。海丽娜出身卑微, 她说她这样就象是爱上了一颗异常灿烂的星,想跟它结婚一样;又说她这种 毫无希望的单相思就象一个可怜的印地安人对太阳的崇拜,太阳虽然在照耀 着它的崇拜者,但永远不会知道他。的确,勃特拉姆对她不屑一顾。正在这 时,国王召见勃特拉姆入宫,感念他那已故的老父亲对王国的忠诚,对他倍 加爱宠。而不料不久国王就身染沉疴病,御医束手无策。海丽娜从小跟父亲 学些医道,这时就应征入宫,用祖传的秘方医好国王的病,立了大功。国王 很高兴,按事先的约定,让海丽娜随便挑选国内一个男子为丈夫 (国王有权 安排他的臣民们的婚事),海丽娜胸有成竹、毫不犹豫地选中她的主人,年 轻的勃特拉姆伯爵。但这一位也毫不迟疑地回答国王说,他不愿意娶这个本 是穷医生的女儿,长期以来一直靠他父母恩典过活的姑娘为妻。但圣旨难违, 当天成婚。勃特拉姆郁郁不乐,这场婚姻徒具形式。勃特拉姆为了逃避,决 定去前线打仗,把海丽娜打发回家。海丽娜空喜欢一场,同少爷结了亲,反 而真正失去了他,还不如单相思时甜蜜呢。 她刚一到家,就接到勃特拉姆一封信,信上的几句话使她心碎, “我有 一天妻子在法国,我在法国就一天没有可留恋的。…… 只有你能从我手 指上得到这只永远也拿不下来的戒指的那一天,你才能管我叫 ‘丈夫’。然 而 ‘那一天’是‘永远不会来的’。”海丽娜悲痛万分,决定离开对她一向 仁厚慈爱的公爵夫人,留下一封信说,她的丈夫不必在外面飘dàng了,因为她 永远离家出走,再不来烦扰他了。 勃特拉姆在军队里作战勇敢,立功受奖,同时也爱上一位寡妇的女儿狄 安娜。正好她投宿在这位寡妇家里。海丽娜听说这件事,想出一条计策,要 得到勃特拉姆的爱,因为她心中仍爱着他。这条计策的中心就是把丈夫的戒 指拿到手。寡妇和狄安娜很同情她的遭遇,答应给予帮助。她们把勃特拉姆 请来,由海丽娜装扮成狄安娜接待他。在月光迷人的夜晚,他们之间的谈话 优美、缠绵、雅致极了。海丽娜那甜蜜的话语,她的活泼可爱的姿态使勃特 拉姆为之倾倒、为之心醉神迷。要是当初他知道海丽娜是这样,他就不会抛 弃她。人哪,总是贪婪地向外求发展,舍近求远,忽视了内心和身边的宝藏。 原来海丽娜作为仆人总是沉默寡言,那张长得很美的脸庞看得多了就不如初 次看见那么吸引人。这天晚上,由于化妆,由于一种隔离效果,一次见面, 一次谈话就使勃特拉姆爱上了她,当即发誓一定要娶她为妻,他不知道这就 是他的妻子。海丽娜趁此机会,向他要手上的戒指作为定情的宝物,于是她 得到了。 后来国王来到罗西昂公爵家,发现海丽娜不在,而且又发现自己原先赐 给海丽娜的戒指如今戴在勃特拉姆手指上 (他们那天晚上jiāo换的),怀疑勃

  ----------------------- Page 53-----------------------

  特拉姆暗害了海丽娜,遂命令将他逮捕。这时海丽娜出现说明了事情真象, 勃特拉姆也知道了妻子对自己的一片真情,还有她的聪慧以及其他种种优 点。这样,真正的结合也就是必然的了,何况有国王作主,老母敦劝呢! 从该剧情节安排上初看起来,它突出的是爱情与社会等级偏见之间的矛 盾,而实际情况要比这复杂得多,勃特拉姆看不上海丽娜,当然有阶级地位 的考虑,但同时也有出于爱情的思量,他曾与海丽娜作为主仆日常相处,并 未产生爱情。他拒绝与她结婚的理由就是爱情须 “凭自己的眼睛作主”。当 国王提出如果他嫌海丽娜出身贫寒,可以赏赐给她很多财富作为陪嫁时,勃 特拉姆也还是拒绝了。后来勃特拉姆爱上一个并不富裕也更加卑微的寡妇的 女儿,可见他注重真正的两情相悦。他原先看不上海丽娜,只是因为他未曾 认识到对方的许多好品质。当然,这种情况也许还要归咎于阶级地位的差别, 主仆之间怎能jiāo流思想感情呢? 在以前莎士比亚描写爱憎的喜剧中,权势的一方,有时常常是老年的一 方总扮演着棒打鸳鸯、凶神恶煞的反面角色。而在这出戏中,国王和伯爵夫 人却和蔼仁慈,竭尽全力玉成年轻人的好事。他们不是很得人心吗?其实仔 细讲来,他们代表的仍是那种世俗势力,只不过偶尔意见和平时不同罢了。 他们要维护自己的尊严和道德规范。我们并不特别感激他们,到头来,我们 还是赞成男女主人公,他们率真,一个挚热地爱,一个执意不爱,他们的理 由更充分一些。 但女主人公采取的办法总有些别扭。海丽娜是莎剧女性画廊中又一个大 胆执着的角色。她很勇敢,很有理智,巧于安排,善于利用,甚至扮成别的 女人与心上人相会。这里我们不能不感到有些悲哀,生活是这样不完满,爱 情的创痛如此深,以致青年人要用不优雅的办法去得到幸福,这幸福的代价 太过高昂。 女扮男装,偷梁换柱,在以往的剧作中总给人带来愉快和欣慰,而在这 里却使人心情沉重。这也就是为什么人们将这一时期的剧作称为 “悲喜剧” 或 “yīn沉喜剧”的原因。 21/35 首页上一页1920212223242526下一页尾页

  ----------------------- Page 54-----------------------

  《一报还一报》 ——善恶纠结 这个剧作和 《终成眷属》一样看了使人很不好受。因为其中充满了尘世 的丑恶,而善恶的界线又不如早期喜剧中的那么清晰。可以说作者对越来越 不如人意的现实失去了得心应手的控制。 象许多莎剧剧本一样, 《一报还一报》(Measure For Mea-sure)取 材于旧的剧本和故事,而其剧名则来自 《圣经·马太福音》第七章第二节: “你们不要论断人,免得你们被论断。你们用什么量器(measure)量给人, 也必用什么量器量给你们。”按照更仁慈善良的圣训,要以德报怨。这里虽 用 《圣经》词语,却非宣传教义。以bào易bào,牙眼相报,是现实世界的法则。 《一报还一报》在中国上演,取名《请君入瓮》,就是这个意思。 故事发生在维也纳公国。这里的公爵施文森修一贯性情宽厚,垂拱而 治,在深受臣民爱戴的同时,也助长了国内的一些不良风气。以前曾有过一 条法律规定,如果一个男人跟他的妻子以外的女人同居,就得被处死刑。现 在因公爵行无为之治,这一类的犯罪愈益增多,使公爵很不安。他想恢复法 制,又担心从宽容一下子变为严厉,人们受不了,把他看成一个bào君,影响 他的声誉和国家的安定。因此,他决定暂时离开维也纳,另派一个人代行职 权,整肃法纪。他和许多廷臣都认为素有 “圣人”之称安哲鲁的最能胜任。 公爵也想借此机会考验一下他的品行。这样,安哲鲁代理执政,公爵出巡。 但公爵没走多远就乔装打扮成修道士返回维也纳。 年青人克劳狄奥与未婚妻同居并使她怀孕违反了那条刑律。安哲鲁上任 伊始为儆效尤判他死刑。克劳狄奥的姐姐伊莎贝拉向执政求情,安哲鲁起初 坚持法律的公正和无私,说,判克劳狄奥罪的不是他,而是法律。即便这是 他儿子,他兄弟,也不能徇私情。而且决定第二天就执法。伊萨贝拉则qiáng调 仁慈的重要性和它对于人世的好处: “请老爷相信吧,凡是大人物的装饰, 不论是国王的王冠,摄政的宝剑,元帅的军杖,还是法官的礼袍,都一半也 比不上仁慈那样能表示他们的高贵风度。” 但后来安哲鲁为她的美貌所打动,心里转起不良的念头。他的内心是极 其矛盾的。几次要转身离去,都停住了脚步,因为他太想再看看伊莎白拉美 丽的容颜,再听听她天仙一般温柔的话语。终于邪恶占了上风,他提出以伊 莎贝拉的贞操换取她弟弟的性命。伊莎贝拉当然不从。这件事被隐藏在城内 的公爵知道了,就订了一个移花接木计,让伊莎贝拉答应下安哲鲁的要求。 原来公爵早已掌握了安哲鲁以前的一些不光彩的隐秘,他因为未婚妻玛丽亚 娜家道中落而无情地将她抛弃。公爵就让玛丽亚娜冒充伊莎贝拉夤夜赴约。 安哲鲁不知是计,在满足了性欲之后,还出尔反尔要坚持法律的 “正义”, 下令将克劳狄奥处死。危急时刻公爵命令狱卒用另一名死囚的首级替代。公 爵到法庭上揭穿了事件的真象,亮明了自己的身份。安哲鲁,这个一贯被人 们称为道德卫士的人原来是个伪君子。因为玛丽亚娜和伊莎贝拉求情,公爵 赦免了他,命他与玛丽亚娜成婚。公爵本人呢,在这件事中爱上了伊莎贝拉, 现在也比翼双飞。而维也纳的风气从此也更加淳厚了。 然而达到这种淳厚状态,获得这个团圆结局的手段却是不淳厚、不光明 正大的。许多莎剧批评家都认为这是所有三十七部戏中最让人厌恶、给人不 舒服感的剧作。我们在 《威尼斯商人》中曾看到了快乐世界中的一团yīn云,


加入书架    阅读记录

 18/28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