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怀仁堂_董保存【完结】(14)

2019-03-10  作者|标签:董保存

  副指导员在和欧阳海谈话中,倒了一杯水慢慢地喝着。彭德怀写道:“应该是一杯冷水,清凉清凉一下自己的头脑,……”并指出欧阳海谈话中“这个分析很有分寸”。

  副指导员也向欧阳海提了意见,希望他不要自负。彭德怀写道:“自负的同志,容易对领导上找差错。值得注意。”

  第380页,连长关英奎和副指导员在谈话。关英奎说:“正确地估量一个战士的进步,是与自己的思想改造紧密相关的问题……”彭德怀写道:“在领导上,时常把自己的旧习惯势力qiáng加于人。”

  连部办公室里,支委们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欧阳海一个人在操场上来回踱着想:“……看来,副指导员已经对我有了些成见。这以后再慢慢解释吧……”彭德怀写道:“成见是可怕的,但是慢慢可以改变。”

  副指导员针对自己的错误,想起了毛主席的教导:“以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最大利益为出发点的中国共产党人,相信自己的事业是完全合乎正义的,……难道还有什么不适合人民需要的思想观点、意见、办法,舍不得丢掉的吗?”

  彭德怀写道:“这话说得多好,要照这样行动才对。”

  欧阳海想:“……又有一个艰苦而重要的岗位在等待着我了。……革命路上总是这样的:一个任务紧接着一个任务,一场战斗接着一场战斗,……”彭德怀写道:“革命是不间断的,也一直不会间断。”

  读到第436页,欧阳海说:“人活着嘛,总是为了劳动。……我呀,要是不让我gān活,不让我工作,哪怕让我活上一百八十岁我也不gān。活着也是个废物嘛!……”彭德怀写道:“这话是真的,已有(很)深体会!”

  久经磨难的元帅,对自己的信念、理想却不曾产生动摇。在读《欧阳海之歌》的时候,凡是写到理想信念的时候,老人家总要发一番感慨——

  欧阳海拿出《红岩》来读着,他读着江姐临牺牲时说的“……为共产主义理想而牺牲,脸不变色,心不跳……”的话,心里激动不已地想:一个共产党员能无惧死亡,“这是他从事的伟大事业所决定的……”彭德怀写道:“共产主义的事业,能促使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奋不顾身。”

  指导员曾武军对欧阳海说:每一个共产党员“活着,为了党的事业战斗;死,为了党的事业献身。……我们的前辈……我们这一辈,下一辈,下十辈人,还要继续斗争下去。……”彭德怀写道:“这是多么大的热情和热力啊!”

  欧阳海牺牲前的一段描写,曾被不少评论所激赏——“停止前进!火车来了”。突然,驮pào的战马受惊朝轨道上奔去!钢pào横在铁轨中间,4秒钟内车头就将与战马相撞。这一霎那,欧阳海冲上来啦。一个信念推动着他:“……为共产主义理想献身的时刻到了!共产党员应该冲上前去!”在这里,彭德怀先划了一个大红惊叹号,写道:“他的信念只一个”。后面又划了两个惊叹号。

  “欧阳海冲上了铁路!抢在车头到达之前,拼尽全力推开了战马!……满载旅客的列车免遭颠覆!旅客的生命得救了……共产党员欧阳海却被巨大的火车卷进车轮底下,倒在血泊中……”彭德怀在这后面划了三个惊叹号,写了八个字:“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刘延生从欧阳海的衣兜里掏出了一本《毛泽东著作选读》和一个被鲜血染红了的笔记本。笔记本第一页上清晰地写着:“即使有一天,这个世界上没有了我,我也仍然衷心地相信:共产主义的理想必然胜利,一定会有更多觉醒了的人为它战斗!”

  彭德怀在这里写道:“欧阳海是伟大一生,永远不朽,他的革命jīng神将教(育)千千万万人民,成百的欧阳海!”

  一本不寻常的自传

  (或“如椽之笔写人格”)

  ——访中纪委常委彭钢少将

  彭钢是彭德怀元帅的侄女,她的父亲彭荣华烈士是彭德怀的二弟。彭德怀从朝鲜回国后,彭钢一直跟随着伯父生活。她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纪律检查部部长,现为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委、全国妇联副主席。目前,她正在抓紧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收集整理彭老总的文稿。

  问:最近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出版了《彭德怀自传》,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我们想请您谈一谈彭德怀元帅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写自传的?这个自传又是怎么出版的?

  应该说,这本书资料很宝贵。这不是因为他是我的伯伯,我才这么就说。广大的读者,特别是青年读者,只要认真看了这本书,就会有这样的印象。

  这个自传,写于一个特殊的年代。四十岁以上的同志都知道,伯伯是在“文化大革命”中被迫害致死的,在他被关押的日子里,专案组反复要他写jiāo代材料,为了回答专案组提出的许多荒诞无稽的问题,他亲手写下了几十万字的材料,有的写在笔记本上,有的写在纸上。有好几个稿。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共中央为他平反,召开了隆重的追悼会。会后,我跟他原来的秘书王焰和伯母浦安修商量,应该把伯伯的一生搞清楚,光靠几篇回忆文章是不够的。他们说这个主意好。浦安修以彭德怀夫人的名义给有关部门写了一封信,经批准,1979年就成立了彭德怀传记编写组。分头到各地查阅材料,当时分工我写青少年时期。我到了湖南、江西、山西等地收集材料。1980年我到总后工作,离开了编写组。这部自传,是以伯伯70年写的材料为主,同时参考了他在庐山会议后所写的“八万言书”等一些材料。由浦安修和当时的中央文献研究室主任李琦整理,编写组对一些需要加以注释的地方进行了注释。李琦在战争年代给伯伯当过秘书,对他很有感情。在他们的努力下,1981年整理出来,并以《彭德怀自述》的名字发表。受到了广大读者的热烈欢迎。

  问:这个自传和人们所说的“八万言书”是什么关系?

  说到这本书,就不能不说到1962年的所谓“八万言书”。——当时中央召开了七千人大会,对前些年的左的东西进行纠正。也就是在那次会议上的报告中提到1959年庐山会议,提到彭德怀的问题,说伯伯里通外国。说别人可以平反,惟有彭德怀不能平反。

  那时他已从中南海搬到挂甲屯吴家花园住了。我也正好在家,记得那天我进他的办公室,他说你看一下这个。——说他“里通外国”的话就在那份材料上。他很气愤,简直是怒不可遏。我能说什么呢?他沉默了半天,说:我应该按照宪法,应该告状。我对他说:“你说我天真,我看你也天真。”那天他掉了眼泪。他是一个非常热爱自己祖国,对党对人民特别忠诚的人,说他里通外国,他实在无法容忍。掉眼泪也不奇怪。


加入书架    阅读记录

 14/84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