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怀仁堂_董保存【完结】(31)

2019-03-10  作者|标签:董保存

  肖华喝了口水接着说:“聂荣臻元帅和陈赓大将专门去了一趟苏联,签订了一个新技术协定,苏共同意帮助我们搞‘两弹’,他们的专家说,靶场要有地对地、空对空、舰对舰、地对空、地对舰、舰对岸、空对地等专业,他们将派48个专家分别到这些专业部门当顾问,中国也要有40多个专家与他们搭配。我们的专家已陆续调来一些,在pào兵大院东楼办公,暂挂‘pào兵营房工程建筑部’的牌子,主要是为了保密,今后组建过程中还需要什么人,你可以从二十兵团里选调。”

  “二十兵团还在朝鲜呢!”

  “他们马上就会回来的!”

  就这样,在毫无思想准备、没有任何退缩余地的情况下,孙继先来到这个最初叫“靶场筹备处”,别名“pào兵营房工程建筑部”的地方。

  很快,在北京市东直门外左家庄设了个办事处,有陆军、海军、空军、pào兵、装甲兵、工程兵、雷达兵、电话兵、卫生兵、文艺兵等着装五花八门的人进出。当地老百姓经常好奇地询问:“你们到底是什么部队呀,怎么什么样的军装都穿呢?”

  有一天孙继先来到这里,正碰上有老百姓在问一个战士,战士没好气地说:“我们是杂牌军!”

  孙继先自嘲道:“我从正经的兵团司令成了杂牌司令了!”

  “gān在戈壁滩,埋在青山头!”

  说来也是一种矛盾现象,发誓“gān在戈壁滩,埋在青山头!”的孙继先,对基地建在酒泉附近并不十分赞同。晚年他还说:“把基地建在这里并非最佳选择。”

  导弹试验靶场的架子搭起来了,地点选定在哪里?

  统帅部责成聂荣臻元帅组织导弹试验靶场勘察小组。成员有聂帅秘书安东、pào兵司令员陈锡联、工程兵司令员陈士榘、总参作战部部长王尚荣、总后装备部部长万毅、二十兵团司令员孙继先以及海军和空军的有关领导。

  1958年年初,在料峭的寒风中,勘察小组乘坐的专机从北京出发,先向北到东三省,再飞内蒙古坦dàng的草原,到宁夏、甘肃、新疆的无垠沙漠,从上海至青岛一线的海滩,到大西南崇山峻岭……它几乎飞遍了祖国的天涯海角。

  飞机在河套以西银川市附近盘旋,孙继先看到,这里背靠有粮仓之称的“银川”,有生命之源huáng河水,有可用于建立发she基地的山岭和荒滩。飞机在一片荒滩上降落了。勘察小组经过实地勘察,认为这是合适建场的地点。

  回到北京后,苏联专家却认为,这里的地域还不够宽阔,地质条件还不理想等等。

  又经过几天的寻找,勘察小组又选了内蒙古自治区的额济纳地区(位于甘肃酒泉附近)的一块地方。这里地域开阔,有足够的建场面积。

  苏联专家认为后一个地点好,孙继先等人认为银川附近好。两种意见分歧严重,孰是孰非,很难说得清楚。孙继先认为额济纳旗不仅jiāo通不便,而且生存条件太差,增加了大量本来可以减少的人力、物力、财力和jīng力的消耗;从战略角度看,这里离边境太近,又是一片开阔的平地,无险可守,机械化部队只要两小时行程就可到达这里……

  军委经过多方考虑,最后还采纳了苏联专家意见,决定定点额济纳旗地区。

  自己虽然有不同意见,但军委作了决策,就要无条件执行。在漫长的战争年代,孙继先养成了这样的习惯和作风。此次定点,军委决定后,他再没有说过二话。只是当他离休后,听说基地的家属孩子上学等问题还是不能很好解决的时候,他说过,要是把点定在银川附近就没有这问题了。

  他第一次来到了戈壁滩,真正见识了“风chuī石头跑,遍地不长草,天空飞鸟绝,大雁不落脚”的景象。同行的人都在骂这里的条件恶劣。孙继先低头不说话。

  在额济纳旗政府所在地“青山头”,他开口说话了,指着一片绿yīn问:

  “这里为什么是绿的?”

  同行的人告诉他,祁连山融化的雪水从较深的地层流经这里渗了出来,使这座孤零零的小出头披上了绿装。

  他沉思良久,说:“这叫我想起在南京军事学院时刘伯承元帅提出的口号‘gān在石头城,埋在紫金山!’我今天也提一个口号——gān在戈壁滩,埋在青山头——他百年之后,家人遵照他的遗愿,把他的骨灰埋在了“青山头”一侧的烈士陵园。

  “伸手派”

  孙继先曾经和人们说起基地初创时的情况,说:“我那时是一个光杆司令,既没有政委,又没有副司令,那叫‘伸手派’,要人,要钱,要设备。为要人,我几乎踏破了总gān部部的门槛。要了政委,要副司令,要各部的部长……”

  在孙继先受命组建导弹实验基地任务时,国防部成立了一个“五部”。部长万毅负责二十基地的管理工作。孙继先去万毅部长那里“汇报”,万部长心知肚明,说:“你找我,是要人要钱。我既不管人又不管钱,我到哪里去弄啊?你要人,就直接去总政治部要,要钱嘛,恐怕找总长也不行,总长拿不出那么多钱,只能去找总理了!”

  孙继先又到罗瑞卿那里“汇报”,罗总长倒gān脆,说:“我们一起去找总理吧!”

  总理对发展我国的导弹事业非常重视。在经济状况相当紧张的情况下一下子批了五个亿,主要用于基地的基本建设,包括修专线铁路、军用公路和全部设备的安装费用等等(这里不包括购买苏联设备的费用,购设备属国家大项目,是由基地报计划,从外贸部出钱购买)。当时,周总理、罗总长用了很大jīng力亲自抓基地建,国家有再大的困难,也要保证基地的建设。特别是周总理,频繁召见孙继先,询问基地建设的进度。

  在孙继先看来,一切事情都是有人gān的。因此,在基地创建初期,他用了大量的jīng力来“要人”。总gān部部对孙继先提名的gān部,在严格政审的前提下,基本上是开绿灯的。原空三军政委栗在山被孙继光要来了,而且破格从正军提拔为正兵团,被任命为基地第一任政委。广州军区参谋处处长李富泽不想来,也被他拉来当了副司令。……

  总gān部部要求,基地选调gān部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政治条件好,(必须做到三清白:家庭成分清白,个人历史清白,社会关系清白。)二是身体条件好,三是有一定文化程度。在20世纪50年代,从部队选调文化程度高的年轻人是有一定难度的,一是这样的人本身就少,二是即便有,原单位也不肯放。地方政府在这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援,送来了一大抢大学生,包括学纺织、学商业的等都送来了。由于专业不对口,孙继先只好把其中一些大学生(主要是纺织等专业的大学生)送了回去,并安排他们到专业对口的岗位工作。但有一些专业不对口的大学生,坚决不走,立志留在戈壁滩,献身祖国的科研事业。孙继先最后拍板:“这种人统统留下,分配到各个实验部安排工作!给他们发挥自己才能的位置!”


加入书架    阅读记录

 31/84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