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传_张梅煊【完结】(3)

2019-03-10  作者|标签:张梅煊

  李鹤章,本名章锬,号季荃,“生而英毅,自幼读书,颖迈不群”,jīng通史书。可是,李鹤章的官运却远不如两个哥哥那般亨通。他几次乡试,都没有考中,于是,便放弃学业,研究“经世致用之学”。可以说,李鹤章是个比较现实的人,而且也善于把握机会。李鸿章刚回家乡办团练的时候,李鹤章也积极参与,拉来一队人马,成为亲兵营的统率。李鸿章创办淮军,李鹤章也是骨gān。李鸿章派给他很多任务,希望他成为做大事的人才。李鹤章虽在军队里立过不少战功,可是有一次溃败身负重伤后,便害怕上战场了。不过,李鹤章还算走运,率军一直打到常州,获得huáng马褂和三品头衔的甘肃甘凉道台。李鹤章不喜欢西北,没有去上任,留在了两江总督衙门做事。曾国藩曾经请李鹤章帮助“剿捻”,李鹤章借口身体不好,离开军队去做生意。或许因为他在军旅看到了太多的生生死死,认为还是挣钱比较舒服和实在吧。凭借他大哥和二哥的关系,李鹤章的生意自然也不会差。李鹤章没能当上大官,他的子孙却很有作为。三儿子李经羲曾任中华民国时期的国务总理,李经羲的曾孙李道豫作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驻美大使。

  李蕴章,本名章钧,号和荃。12 岁的时候,瞎了一只眼睛。他性格温和、孝顺。由于身体残疾,李蕴章负起照顾双亲的任务。据说,他善于理财,“好谈经世务”。一生居家的李蕴章倒也做了一件大事,这就是资助并主持编修《续修庐州府志》。修志这事,最早是李鸿章的意思,李鸿章提出康熙年间的《庐州府志》年代久远,要续修,并把这个差事jiāo给了李鹤章。李鹤章后来去世了,李蕴章接着修,终于取得一个完美的结局。这部书从光绪三年修到光绪十一年,共有 100 卷,另有遗补一卷。内容丰富,史料齐全。李鸿章对此书很满意,并亲自作序。就在这部书修订刚刚完稿之时,李蕴章去世了。这部书最后是李蕴章的儿子李经世完成的。

  李凤章,本名章荃,号稚荃。他性格倔犟,曾经跟随父亲在京城读书,因为屡试不应,便放弃学业,帮助父亲办团练。在李鸿章帮助下,一度在湘军名将鲍超手下办理营务。李凤章善于理财,后来一直做生意。《烟台条约》签订后,芜湖海关和租界正式成立,李鸿章把镇江的米市迁到芜湖。在李鸿章的示意下,李凤章举家迁到有经济发展前途的芜湖。李凤章主要从事房地产和典当业,还放高利贷,做粮草和船运生意,成为几个兄弟中的首富。

  李昭庆,本名章钊,号幼荃,监生出身。少年时特别聪明,文史皆通,文章写得很有气势。但是官运不好,花钱买了个员外郎。他早年跟随李鸿章办团练,后来在淮军做事。他性情清高,和淮军将领关系不好,李鸿章遂派他回老家招募兵勇。在湘军攻克天京的时候,李昭庆经常给曾国藩写信,提出一些战略上的建议,很受曾国藩的赏识。无奈,李昭庆只是个纸上谈兵的书生,在跟随曾国藩“剿捻”期间,犯了很多错误。他觉得打仗很累,就提出不gān了。曾国藩迁就他,派他守城,谁知他径自回家了,曾国藩很生气,李鸿章不得不为此给曾国藩写信检讨。李鸿章觉得李昭庆办事不利,难成大器,一直没有保举他。李昭庆仕途不顺,一直心情不好,去世的时候年仅 39 岁。文安的长女(名字无考)具有大家风范,做事周全,是个理家的好手。她嫁给合肥的首富张家,丈夫叫张绍棠。张绍棠在妻子的鼓动下跟着李鸿章办团练,进入淮军。他为淮军做了不少事情,最后官至提督。文安的次女玉娥博览群书,吟诗做赋,堪称才女。写过一本《养性斋诗集》。她的丈夫是同村的费日启,加入过淮军,做到知县。

  1.2节 科场翩翩一少年

  李鸿章小时候天资聪颖,聪明异常。五六岁的时候,他和几个小朋友在池塘边玩耍。正好,私塾先生周jú来池塘边洗澡。他把衣服脱下挂在树杈上,随口吟道:“千年古树为衣架。”李鸿章一边玩一边接了一句:“万里长江作浴池”。周老先生看这孩子出口不凡,心里很喜欢,想教他读书。周先生打听到这孩子原来是自己的好朋友李殿华之孙,于是找到了李殿华的四子,李鸿章的父亲李文安,告诉他说李鸿章聪颖过人,很有文采。于是李文安把老大李瀚章和李鸿章一起叫到自己的书房考试。李文安看到书房的账本,随口说出上联:“年用数百金,支付不易”;李鸿章随口对出:“花开千万朵,色彩无穷”。李瀚章没有对出。李文安又出上联:“风chuī马尾千条线”,李瀚章对:“雨洒羊皮一片腥”。李文安摇头说,意境不美。李鸿章又对出:“日照龙鳞万点金”。李文安听后,大喜,觉得这句子不但工整,而且自有一番气魄。

  李文安决定让鸿章随同哥哥瀚章一起接受启蒙教育。李鸿章本来名叫章铜,李文安给他改了新名字叫“鸿章”。意思是希望他“鸿图大展,文章经国。”后来,李鸿章真的实现了李文安的愿望。其实,在这之前,李鸿章就随父亲读书了。父亲的书房叫棣华书屋,是个环境优美的地方。李鸿章是从这里走上求学之路的。由于李文安对李鸿章的教育严格但不拘泥,所以李鸿章不仅能博览群书,而且善于思索,并显露出他性格中决断、刚猛的一面。

  李文安在家里养了一缸漂亮的金鱼,全家人都很喜欢。有一天,李文安对家里人说,今年金鱼产子多,是个好兆头,今年家族里的孩子能考取秀才的肯定多,并点着名字说这个孩子可以进学,那个孩子也可以进学。第二天,李文安发现一缸鱼全死了,一追查得知是李鸿章gān的。李文安生气地斥问:你为什么把鱼都弄死了?李鸿章很认真地回答说,这么多人都进学,怎么就没有我?这缸鱼不能留,该死。李文安说,你才 11 岁,还不到进学的年龄呢!

  李鸿章小时候的学习,侧重于应付科举考试。他的义理、经济之学进步很快,制艺技巧也不错。虽然,李鸿章的父亲和后来李鸿章的三位老师都崇尚宋学,但是从李鸿章早年遗留下来的著作中,人们没有看出李鸿章对“宋学”或者“汉学”、“经世之学”有什么兴致。他写得一手好文章,早期主要作品是诗和赋,内容多反映友情和亲情,词句优美华丽。有研究者发现,李鸿章早期的诗词中有一种“雄健的风格”,是“一种不受任何迂腐思想gān扰、技巧臻于完美的得心应手的大手笔。”

  1840 年,18 岁的李鸿章考中秀才。那时候的李鸿章相貌堂堂、身材高大,十分出众。

  1843 年,李鸿章的父亲李文安从北京来函,叫李鸿章入都,准备来年的顺天府乡试。时年21 岁的李鸿章看了父亲的信之后,心情特别兴奋。这是他一直企盼的,也是一直在为之努力奋斗的目标。于是,挥毫作《入都》10 首。他的这些作品,当时曾广为流传。下面是其中之一:

  一肩行李又吟囊,检点诗书喜欲狂。

  帆影波痕淮浦月,马蹄草色蓟门霜。

  故人共赠纯仁麦,荆妇同持陆贾装。


加入书架    阅读记录

 3/29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