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传_张梅煊【完结】(5)

2019-03-10  作者|标签:张梅煊

  李鸿章首先在周天爵处入幕。入幕是当时清国的一个重要的官场现象。一般有地位的官僚,手中都要培养幕僚,即所谓养士。一般有学问有才gān的人都有过当幕僚的经历。幕僚既是官僚的学生,也是官僚的得力助手,也就是我们今天说的“智囊团”。很多有才学的青年通过入幕的机会,对官场政治会有很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在一些具体事务的操办中,锻炼了自己的能力。所以说,入幕与养士是一件对双方都有利的事情,这也是中国的幕僚制度能够久盛不衰的缘故。

  在周天爵处,李鸿章主要做的事情就是消灭捻军。捻军,原称捻党,起于清朝初年,由淮河两岸的穷苦老百姓组成的反抗压迫的结社。后来逐渐发展到山东、河南、苏北等地。捻军的成员复杂,有农民、渔夫、手工业者、船夫、饥民等等。他们最早做的事情就是抗粮、抗差、吃大户、劫富济贫。活动的时候,数十人或者数百人为一“捻”,各部自号为捻,各不相同。首领被称为“捻头”。本来捻党主要进行的是经济方面的斗争,并没有明确的政治纲领。但是,随着太平天国的壮大,安徽、河南等地的群众纷纷结捻响应,捻党逐渐发展成为捻军,规模和组织日益严密。所以消灭捻军也成为清政府迫在眉睫的一件大事。

  李鸿章跟随周天爵参加了两次较大的消灭捻军的战役。一次是镇压定远陆遐龄起义,一次是镇压活跃于颍州、蒙城、毫州jiāo界处的陈学曾、纪黑壮起义。安徽巡抚李嘉端开始指派李鸿章独立指挥军事。1853 年 6 月,李鸿章手下已经拥有兵勇一千人。这些人都是李鸿章从地方团练和其他部队征集来的。8 月,在安徽北部巢县附近,李鸿章的这支军队首次战胜了一小股太平军,使得李鸿章初博小名。为此,安徽巡抚李嘉端还专门上奏清廷,请求给予李鸿章“六品顶戴、蓝翎”的奖励。其实,当时李鸿章虽然恪守职责,但仗却是打得毫无章法。李嘉端之为请功,不过是老官僚为自己脸上贴金。

  就在李嘉瑞为李鸿章请功后不久,太平军大将石达开率部到达安庆,主持太平军的西征军事。石达开大军所到之处,清兵溃不成军,望风而逃。随后,石部步步进bī,直取集贤关、桐城,吕贤基所死守的舒城危在旦夕。 李鸿章慌忙在合肥拼凑了几百兵勇,赶往舒城大营。眼看太平军就要打进来,吕贤基做好了以死报效皇恩的准备。看到这种情况,李鸿章很是为难,他想自己总不能和那些士兵一样逃跑吧?可是,不跑的话自己也很难活命。在他犹豫不决之际,一个叫刘斗斋的人劝说李鸿章快点逃跑,开始李鸿章不好意思,不料刘斗斋已经把马牵出来了,李鸿章索性上马连夜跑回了家。11月,就在李鸿章逃跑的第二天,太平军攻下舒城,吕贤基投水而死。次年 1 月,太平军攻克庐州,新任安徽巡抚江忠源也被迫投水自杀。

  咸丰帝急命福济为新任安徽巡抚。福济,满洲镶白旗人,字元修,道光进士。是李鸿章考进士时的副考官。福济不懂用兵之道,所以到达安徽之后,立即召李鸿章入幕。福济对李鸿章很重用,一同商量军事大计。福济对于李的每一建议,都认真地考虑。由于太平军实力雄厚,援军和粮饷不断,致使清军连连败北。福济决计不再qiáng行攻打,而是等待太平军失去外援,弹尽粮绝,发生内乱时再伺机进攻。 1855 年 2 月,李鸿章带兵占领含山,杀死太平军千余人得清廷赏赐知府衔。李鸿章乘胜配合副都统忠泰攻打巢县太平军,双方僵持不下。这时他接到父亲去世的消息。1855 年 7 月,李文安在合肥去世。 李文安是 1854 年回到安徽带团练的。当时,安徽庐州的团练在李氏父子的带领下,整齐有序,堪称是团练的典范。李文安身体很好,喜欢喝酒。1855 年 7 月,酒后无疾而终。李鸿章得知父亲去世的消息,悲痛万分,急忙赶回去料理丧事。就在这时,巢县的太平军发动了猛烈进攻,副都统忠泰战死沙场,清军覆没。李鸿章因不在军中而幸免于难。

  李文安曾手书遗训给李氏兄弟:“贼势猖獗,民不聊生。吾父子世受国恩,此贼不灭,何以家为,汝辈努力以成吾志!”李文安,这个在坎坷的仕途上奋斗一生的普通官员,至死不忘剿灭“逆贼”,他对大清国的忠诚确确实实是发自内心的。也许,正是因为大清国上上下下还有很多像李文安这样的臣子拼命保驾,还有像李鸿章、曾国藩这样的才学超人之士运筹帷幄,太平天国才没有完成他们消灭大清的志向,洪秀全才会兵败如山。

  李文安的死,给李鸿章以很大的思想打击,在他很多诗文中我们都可以看到他对父亲的深深想念和沉沉悼念。对父亲的遗训,让李鸿章铭记在心,一刻不敢懈怠。1855年11月,福济、和chūn等督兵勇攻陷庐州,李鸿章从战有功,受到嘉奖。其后兵分两路,西南直指舒城、三河、庐江等地;东南则进犯巢县、和州、东关等地。这次战役除了舒城小胜之外,其他各地均以失败告终。李鸿章参与的东南战事,也是一路溃败。他极为郁闷,以诗赋志——

  四年牛马走风尘,浩劫茫茫剩此身。

  杯酒藉浇胸磊块,枕戈试放胆轮囷,

  巢湖看尽又洪湖,乐土东南此一隅。

  我是无家失群雁,谁能有屋稳栖乌。

  其悲凉之情,溢于言表。1856 年 9 月,太平天国发生空前内讧。福济、和chūn等趁机督军打通庐州东南和西南通路。李鸿章参与了巢县、和州、东关等战役,因有功而加按察使衔。1857 年 2 月,太平军的青年将领陈玉成和李秀成又向安徽北部发动进攻,攻克桐城、舒城等地。李鸿章部溃败,他带领母亲仓惶北逃。1857 年秋,李鸿章向清廷请求为亡父丁忧守制。因为李鸿章征战有功,清廷将李鸿章jiāo军机处记名,等到有道员缺出,给予简放。就这样李鸿章结束了五年的团练生涯。

  在李鸿章帮办团练的过程里,既有不知所措的迷茫和困惑,又有实践中的探索和积累。他虽然有“专以làng战为能”的不良记录,以及“翰林变绿林”的恶名;但是从清朝统治阶级的立场来看,他的确在为维护大帝清国的江山而苦斗不已。  在五年的“牛马走风尘”里,李鸿章逐渐懂得了一个道理:为将之道,在于dòng察机先,真正做到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不能在乎一时的成败,要通观大局,万万不能逞匹夫之勇。而对自己溃败的种种经历,落魄仓皇的心情,李鸿章是深感羞愧的。这种羞愧,比起他在仕途上不尽如人意的坎坷,更深刻地刺痛着他的心。这种愧感并不因为受到朝廷的几次嘉奖便能平息的!

  2.3节 湘军幕府新谋士

  1859 年 1 月,李鸿章投到曾国藩的门下做了一名幕僚。曾国藩和李鸿章除了早年在京城的多次会晤,一直有书信往来。当时李鸿章的哥哥李瀚章在曾国藩统率的湘军里做事,很受曾国藩的重用。

  就在李鸿章帮办团练期间,曾国藩多次写信给李鸿章,直接建议他效仿湘军的成功经验,别开生面的锻炼出一支有战斗力的队伍。李鸿章的守制丁忧即将结束时,一次次盘算着出路。漫漫人生无常,冷冷官场无情!这么多年来的处事心得告诉李鸿章,那无法预测的政坛风云变化和人物沉浮奖惩,说到底还是人际关系的争斗。把握好可以依靠的人,才是最为关键的。此时同是回家为父守制结束的李瀚章,被曾国藩派到江西总理粮台事务。临行,身为长子的瀚章决定带着母亲一起去南昌任上。李瀚章携母走后,太平军再破庐州。李府祖传宅院尽为太平军烧毁,家中所藏也被扫动一空。看着残垣断壁,看着家宅被毁的痕迹,看着惊慌失措的家眷,李鸿章不禁又想起父亲“此贼不灭,何以家为”之遗训,心中蔓延着无尽的悲凄。


加入书架    阅读记录

 5/29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