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大儒_舒大刚/杨世文【完结】(135)

2019-03-10  作者|标签:舒大刚 杨世文

  主要参考书

  1.宋史·道学传》

  2.《宋元学案》卷50《南轩学案》

  3.南轩全集》

  4.《宋元学案》卷4《五峰学案》

  5.《朱文公集》

  6.张栻《论语解》

  7.中华书局:《陈亮集》

  8.侯外庐等主编《宋明理学史》第10章

  9.贾顺先《宋明理学新探》

  亦凡公益图书馆扫校

  下一篇 回目录

  婺学之祖 吕祖谦

  (1137——1181)

  吕祖谦字伯恭,婺州(今浙江金华)人,生于宋高宗绍兴七年(1137年),卒于宋孝宗淳照八年(1181年),人称东莱先生.与朱熹、张栻齐名,同被尊为"东南三贤","鼎立为世师",是南宋时期著名的理学大家之一.他所创立的"婺学",也是当时颇具影响的学派之一.

  一、世代宿儒 家有中原文化之传

  吕祖谦出生于一个儒学和官僚世家,其先祖本东莱(今安徽寿县)人,六世祖时迁至开封.北宋时期著名的大官僚吕公著即吕祖谦的五世祖,从这时起,吕家便开始成为显扬于世的儒学世家.自吕公著开始,其家族"登学案者七世十七人"(《宋元学案》卷19《范吕诸儒学案》),全祖望考证说:

  考正献(吕公著)子希哲、希纯,为安定(宋初大儒胡瑗)门人,而希哲自为《荥阳学案》,荣阳子切问,亦见学案.又和问,广问及从子稽中、坚中、硼中,别见《和靖学案》,荥阳孙本中及从子大器、大伦、大猷、大同,为《紫微学案》

  紫微之从孙祖谦、祖俭、祖泰,又别为《东莱学案》.共十七人,凡七世.(同上)这个著名的宋代儒学世家,许多家族成员都是很有名望的儒家学者,同被选入《宋元学案》,名列儒学史册.吕祖谦的六世祖吕夷简,做过宋仁宗的宰相,封申国公(后徙许国公),显扬于时,五世祖吕公著,在此宋仁宗、英宗时历任天章阁待制等职,神宗时为御史中丞,哲宗时为尚书右仆she兼中书侍郎,死后赠申国公,是著名儒师胡援的学生,自己也是有名的儒家学者.吕公著之子吕希哲在神宗朝历任崇政殿说书、知州等职,为北宋儒林中有名的学者之一,《宋元学案》对其人专立《荣阳学案》.公著次子希绩、三子希哲是著名象数学家邵伯温的学生,均为儒林学者.希哲之子好问、切问亦名列学案(《荣阳学案》中有传).好问在钦宗时,官至尚书右丞,恩封东莱郡侯.祖谦的伯父吕本中,官中书舍人,兼权直学士院,南宋著名诗人,也是儒学名流之一,世称东莱先生(后人称昌本中为大东莱,称吕祖谦为小东莱),其学说及生平见于《宋元学案》卷36《紫微学案》.

  由上可知,吕家不仅是两宋著名的儒学世家,同时也是显耀于世的官僚世家,身为重臣者代有其人."宋兴以来,宰相以三公平章重事者4人,而夷简公著乔梓,居其二焉,是以逮祖谦,绵历七八世,祖武孙绳,父作子述,一以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德为事,家学渊源最为深远."(《重修浙江通志稿·丽泽源流传》)家学连绵相传,至吕祖谦乃发展为高峰,祖谦之后仍然连绵不绝."故论者谓中原文献之传,独归吕氏,其他名公矩儒弗及也."(同上)此处虽有夸张之词,但也说明吕学在两宋占有重要地位,绝非虚言.

  二、创建婺学 兼采众家不私一说

  宋代儒学突破了汉儒严守师法和偏重训诂考据的治学方法,侧重于对儒家经典义理的阐释发挥,因而其思想方法比较灵活,有利于各家争鸣.因此,仅在南宋的理学阵营中,就形成了吕学、朱学、陆学三大不同的学派.如果从哲学上分,朱学属客观唯心论,陆学是主观唯心论,吕学则企图将心学和理学相调和,带有明显的折衷主义色彩.全祖望在《宋元学案》中说:"宋乾(乾道)、淳(淳熙)以后,学派分而为三,朱学也,吕学也,陆学也.三家同时,皆不甚合.朱子以格物致知,陆学以明心,吕学则兼取其长,而复以中原文献之统润色之,门庭径路虽别,要其归宿于圣人则一也."(《东莱学案》)这说明在南宋理学阵容中,上述三派各有其一特点,而吕学则带有综合朱陆之学的特色.但从大范围看,三派同归宗于孔孟.

  "吕学"之称,是以学派创立人之名来名其学派,正如"朱学"、"陆学"以朱熹、陆九洲之名称其学派一样.在《宋元学案》中,全祖望还将"吕学"称为"婺学",这是用地域名称来区别不同学派的方法.正如人们把朱学称为"闽学"一样.其实,上述两种称号都不能说明某学派的性质.单就"婺学"而言,当朱、陆创立学派的同时,婺州地区还兴起了唐仲友和陈亮的"婺学",这仅仅是因为唐、陈二人所创学派都在婺州地区,其实他们之间的学术思想并不相同,如陈亮创立的永康学派则反对空谈性理,带有明显的反理学性质,唐仲友之学虽称之为"婺学",他却"不专主一说,苟同一人,隐之于心,稽之于古,合者取之,疑者阙之."(《宋元学案·说斋学案》)也qiáng调经世之学.全祖望说:"乾、淳之际,婺学最盛,东莱兄弟以性命之学起,同甫(陈亮)以事功之学学起,而说斋(指唐仲友)则为经制之学"(《宋元学案·说斋学案》).这说明"婺学"又分为不同学派,故后人又有将吕祖谦的学派称之为"金华学派",这个学派和朱陆的学派同属南宋理学内部的三大派别之

  "吕学"最大的特点是"不名一师,不私一说".《宋史》本传说:"祖谦学以关洛为宗,而旁稽载籍,不见涯氵矣.心平气和,不立崖异,一时英伟卓牵之士,皆归心焉."这说明吕祖谦的儒学思想十分博深,不象朱熹和陆九渊那样门户森严,专守一说,他随和包容,具有一定开放性.这种治学作风是吕氏家学的传统性格,自吕希哲就开始形成.全祖望说:"荣阳少年不名一师,初学焦千之,庐陵(即欧阳修)之再传也.已而学于安定(胡瑗),学于泰山(孙复),学于康节(邵雍),亦尝学于介甫(王安石)而归宿于程氏,集益之功,至广且大……."(《宋元学案·荣阳学案》).吕希哲虽然是一个理学家,但也是一位不名一师的儒家学者.

  大东莱吕本中,是南宋时期的著名文学家,又是一位著名的理学家,他继承了吕氏家学的风范.全祖望说:"大东莱先生为荥阳冢嫡,其不名一师亦家风也.自元祐后,诸儒名宿如元城(刘安世)guī山(杨时)、鹿山(游酢)、了翁(陈瑾)、和靖(尹(火享))以及王信伯之徒,皆尝从游,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德."(《宋元学案·紫微学案》).

  "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德"是吕氏家学之传统,全祖望在《宋元学案》中指出:

  "自正献公(吕公著)以来,所传如此,原明(吕希哲)再传而为先生(昌本中),虽历登杨、游、尹之门,而所守者世传也.先生再传而为怕恭(吕祖谦),其所守者亦世传也,故余别为先生立一学案,以上绍原明,下启伯恭焉."(同上)他又说:"紫微(吕本中)之学,本之家庭,而遍叩游、杨、尹请老之门,亦尝及元城(刘安世).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德,成公(吕祖谦)之先河,实自此出."(同上)"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德"一语,出自《周易·大畜》:"君子以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意思是,要学习古人之言行,多学习古代之典籍,以涵养自己的德性.

  自吕公著开始,其子孙都十分重视对上下古今历史和文献的广泛学习,这个传统一直延续到南宋.故有"中原文献之传,独归吕氏"之美称.


加入书架    阅读记录

 135/233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