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西方净土变图》,除了佛与弟子外,图中展现了琼楼玉宇、仙山碧树,乐队高奏,舞翩翩,一派花团锦簇、绚烂华丽的气氛。
敦煌壁画的人物造型,由粗犷而進入jīng细,身躯准确生动,男子宽衣博带,气象雍容;女子体态丰肥,艳丽多姿。尤其是菩萨像,更多现实生活中的女性之美,端庄文静,窈窕可爱,温柔亲切。
除了敦煌壁画之外,唐朝还拥有色彩斑斓的墓室壁画。唐代的墓室壁画,亦随着帝王厚葬之风的发展,规模和艺术水平均令前代望尘莫及。特别是乾陵内章怀太子李贤墓、永泰公主李仙惠墓、懿德太子李重润墓壁画,篇幅宏大,布局严谨,内容丰富,如驯豹、客使、宫阙、宫女、伎乐、马球等宫廷奢逸生活内容,皆在画面上一一展现。
另一幅《礼宾图》,描绘三位外族宾客怀着崇敬、严肃的神情,在汉族官员的陪同下,正等候着太子的接见。他们不同的形貌特征、装束打扮,刻划得纤毫毕肖,唐朝中外各族的jiāo流盛况,借此可见一斑。
永泰公主陵中的壁画达百余米,绘武士及男女侍从,队列参差有序,掩映呼应,人物或回眸低语,或颔首盼顾,或端庄从容,或闲雅温驯,无不仪态优美,情感丰富;衣纹线条抑扬起伏,宛若流水行云,富于跌宕韵律。懿德太子墓室壁画则表现崇楼杰阁的壮观,宫廷仪仗的宏伟,金碧辉煌,气势磅礴,jīng彩纷呈。唐代无名画师用笔流畅、色彩明快,以及善于利用空间jiāo错关系,造成画面变化丰富而又不失和谐统一的jīng湛艺风,表明唐代绘画总体水平的发达。
书法艺术
唐太宗在《指意》中说:夫字以神为jīng魄,神若不和,则字无态度也,以心毫为筋骨,心若不坚,则字无劲健也。他推祟晋代大书家王羲之书法,谓之“尽善尽美”。所以唐代书法以王羲之为宗,兼容碑刻,篆隶。真楷体势风范,由欧、虞、褚至颜、柳,书家辈出。而草书则出现了“颠张狂素”。唐代墨迹流传至今者也比前代为多,大量碑版留下了宝贵的书法作品。
*初唐三大家—欧、虞、褚
初唐书法三大家是欧阳询、虞世南和褚遂良。可谓“书至初唐而极盛。”
欧阳询的书体以险峻见长,其楷法无论用笔还是结体,都有十分严肃的程式。用笔以点画钿、结构狭、字端正、力劲健而著称;结体时字里行间jīng研穿插避就,笔画安排至细小处仍见匠心。由于他的楷书严谨而易学,向来被初学者作为习字的范本。
虞世南的书法沉厚安祥,得大令宏观。唐太宗曾称虞世南有五绝,即德行、忠直、博学、文词、书翰。太宗曰:有一于此,足为名臣。世南一人,有出世之才,遂兼五绝。《书断》评:欧(阳询)若猛将深入,时或不利;虞(世南)若行人妙选,罕有失辞。虞则内含刚柔,欧则外露筋骨,君子藏器,以虞为优。当时虞的声望便在欧上。由此可见中国自古以来凡事以人品为上,物品为下。及南逝,太宗常常叹息:“虞世南死,无以论书者。”
后来魏征把褚遂良推荐给太宗,太宗即命他为侍书。其字体融汇二王(王羲之与王献之父子)、欧、虞之态,明净而媚好,沉着而飞动。世谓其书:“字里金生,行间玉润,法则文雅,美丽多方”。一时风靡天下。
*唐书之顶峰—颜筋柳骨
中唐大书家颜真卿一改唐初瘦劲书风而为雄qiáng,其字体厚重而雄媚,结构宽阔,气势磅礴。充满忠义与悲怆的人生使颜书在晚年的笔墨动势中有如老树枯林,中藏浓花嫩蕊,一本怒生,万枝争发,生机盎然。难怪苏东坡曰:诗至于杜子美(甫),文至于韩退之(愈),书至于颜鲁公(真卿),画至于吴道子,而古今之变,天下之能事毕矣。
晚唐书法家柳公权之行草酷似辕门列兵,森然环卫,字尚骨法,顿挫鲜明。较颜字瘦硬,比欧字雄厚。唐穆宗曾问其写字的方法,柳公权回答说:“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这一典故传为“笔谏佳话”。《蒙诏帖》为行书代表,名迹喧赫,气势夺人,乾隆题诗赞之“险中生态,力度右军(王羲之)。”后人称 “颜筋柳骨”是也。
此外,张旭以“草圣”名世,兼能楷书。其真楷“至严”而草书“至纵”,时人觉得不大相信。这其中的道理苏东坡予以形象的阐述:真生行,行生草。真如立,行如行,草如走,未有未能伫立而能走者也。所以历朝历代每一位书法大家必是先工楷书后才能他顾耳。张旭是“狂草”的奠基人。
怀素继承和发展了张旭的草书笔法,也以“狂草”得名。他的小字如chūn花初放,清新秀丽;大字如公孙大娘之舞剑器,奔腾洒脱,后世学者广为效仿。
诗歌篇
可以说,唐诗包涵了大唐的一切!
打开《全唐诗》的第一页,赫然入目的第一句唐诗“秦川雄帝宅,涵谷壮皇居”出自唐太宗之手。唐太宗不仅奠定了大唐帝国三百多年繁华的基石,同时一扫先朝诗词的靡靡之气,为唐诗开启了一个雄浑闳阔风骨神逸的全盛时代。由浅易的“chuáng前明月光”起,一直写到友谊爱情、田园山水、大漠边关、生离死别,以及整个唐朝的历史演進,诗句优美,婉然动人。
初唐四杰
在高宗到武则天初年,诗坛开始兴旺,并有“以文章齐名天下”的初唐四杰,为诗道首开先河。他们“年少而才高,官小而名大。”四人分别为王勃、骆宾王、杨炯和卢照邻。
王勃的《腾王阁序》:“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首先将人引入唐诗美丽如画的境界。他的送别诗一反悲伤的常态,“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感情真挚,豁达动人。
到公元684年,唐室大乱,武则天篡权。此时的骆宾王身处扬州,他誓死效忠李唐,与李敬业(名将李绩之孙)筹备起兵救国勤王,并亲笔起草了气势磅礴的《讨武曌檄》,勾起天下人民忠烈的爱国之心,其文提到:武则天迫害忠臣长孙无忌乃“人神之所共嫉,天地之所不容。”并用“一抔之土未gān,六尺之孤何托。”描写武则天亲夫唐高宗刚死,坟土未乾,唐中宗就被废。 以“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天下。”作结,充满天下必归李唐的决心。
相传此檄文传入京师,武则天看后竟然大赞骆宾王才华出众,叹不能拢络为己用。后来义军战败,一说骆宾王被杀,另一说他落发为僧,不知所终。
盛唐之音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如此千古绝唱谁人所作?陈子昂也!一首《登幽州台歌》chuī响了盛唐诗坛的第一声号角,将时空推至远古的洪荒,那与生俱来的孤独与悲怆令人感到生命在浩宇中的渺小,无尽的寂静曾触动多少红尘中人“我是谁?我从何而来?”的哀伤。
诗仙与诗圣的诞生
李白与杜甫的诞生,恰似两颗巨大如轮的星斗,令唐诗的夜空放出耀眼的光芒。诗仙李白一生风流俊逸放làng形骸,荆门huáng金台、天姥明月宫皆往神游,佳人与美酒、金戈并铁马无不入梦,其诗作广阔繁多如huáng河之水天上来、惊世名句滔滔不绝,令人dàng气回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