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五千年历史真貌_心缘【完结】(126)

2019-03-10  作者|标签:心缘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渡荆门送别》)

  “昭王白骨萦蔓草,谁人更扫huáng金台?行路难,归去来!”(《行路难之二》)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梦游天姥吟留别》)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jiāo欢,醉后各分散。” (《月下独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消万古愁。” (《将進酒》)

  “长风破làng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行路难之一》)

  “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突营特杀呼延将,独领残兵千骑归。”(《从军行》)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这些千古名篇名句至今依旧朗朗上口,让人回味无穷。相传李白乃是天上的太白星转世,李白亦称自己是“谪仙”。

  而诗圣杜甫一生历经了兵荒马乱家破人亡的沉痛,目睹了人民流离失所骨肉相食的凄绝,所有的怀才不遇与感时伤世从诗人胸中迸裂而出,发出了震撼河山的呐喊。

  “国破山河在,城chūn草木深。”(《chūn望》)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gān云霄…”(《兵车行》)

  “…杀人亦有限,立国自有qiáng,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前出塞九首》)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蜀相》)

  “合昏尚知时,鸳鸯不独宿;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 (《佳人》)

  读杜甫的诗歌,悲天悯人之情由心中自然升起。

  瑰丽悲壮的边塞诗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燕山之雪大如席,片片chuī落轩辕台”,“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这些豪迈瑰丽的诗句把我们带到那空旷的塞外,但见天边落日如血,峰头白雪皑皑,脚下huáng沙万里,夜来月光如霜。谁料这如水的月色中竟“不知何处chuī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如果说中原诗多描写优美的田园风光,那么边塞诗就饱含了悲壮的生离死别。“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虽通篇没有一个“死”字,但征战所带来的必然的“生死存亡”被王翰一语道破。

  “huáng河北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chūn风不度玉门关。”可以说是所有边塞诗的代表作。

  晚唐诗歌─夕阳无限好

  晚唐的白居易才气横溢,就凭一句:“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chūn风chuī又生。”应考官场,震动朝廷上下。他敢于直言,忠贞正直,终于开罪了那些官中权贵,被贬官江州。

  当他被流放为地方官时,对民生疾苦有了更深的体会,所以曾为百姓办了许多好事。他的诗歌用词朴素、简单易明,所以首首唱得街知巷闻。比如: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这一首《长恨歌》以唐玄宗与杨贵妃为历史背景。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琵琶行》表达了琵琶女与正直知识分子的不幸。

  这两首诗早在白居易有生之年就名满天下,正是“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纵使大唐国势日益衰竭,但唐诗在历史上已取得了无可替代的位置,至今千古传诵!

  音乐篇

  初唐时期对于文艺方面的豁达兼收,使边陲少数民族和邻境诸国的乐器及歌舞艺术空前的大量传入中原,以致唐朝歌舞大曲的成就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清商乐》、《guī兹乐》和《西凉乐》组成了唐朝音乐的主流。

  《清商乐》形成于魏晋之时,是中原汉族的俗乐,它使用传统的乐器琴、瑟、筑、秦琵琶、笙、箫、笛、筝、卧箜篌、编钟、编磬类等。音色优雅舒缓,多为坐伎部在堂上坐着演奏,歌舞者最多四人,技巧细腻。

  《西凉乐》源于后凉(公元386~399年),它往往将汉族乐器钟、磬、笙、筝、卧箜篌与西域乐器竖箜篌、曲项琵琶混合使用,所以《隋书?音乐志下》称其“音乐声调悉与书史不同”,兼有胡乐与汉乐的特点。

  《guī兹乐》则来自于前秦时期(公元382年)偏远的西北边荒,它在西凉乐器的基础上增加了筚篥、五弦琵琶、贝、铜钹、拍板、大鼓等。多为立伎部在堂下站着演奏,歌舞者可多达六十四人至一百八十人,气势豪迈雄浑,舞蹈铿锵有力,带来了一种粗犷的震撼人心的艺术风格。

  盛唐歌舞大曲

  唐代音乐有大曲、小曲之分。大曲恢宏壮观,小曲轻快活泼。大曲中有一部分又称为法曲,其起源与宗教有关,所以往往掺杂了道教的音乐在内。

  《秦王破阵乐》(也称《七德》)为太宗所造,属武舞。吕才、李百药、虞世南、褚亮、魏征等制歌词。一百二十人披甲持戟而舞,享宴奏之,天子避位,坐宴者皆兴。此曲“雷大鼓,杂以guī兹之乐,声振百里,动dàng山谷。”

  《庆善乐》(也称《九功》)同为太宗所造也,属文舞。此曲独用西凉乐,最为闲雅。舞者六十四人,衣紫大袖裾襦,戴假髻穿皮靴。舞蹈安徐,以象文德洽而天下安乐也。

  《霓裳羽衣》则是当时最负盛名的曲子。白居易有诗云:“千歌百舞不可数,就中最爱羽衣舞。”据说在开元年间一个中秋十五的夜晚,道士叶法善邀玄宗同游月宫,聆听了仙乐《紫云曲》,玄宗通晓音律,暗中记了下来,回来后亲自谱曲并教梨园乐伎弹奏。这就是绝美的《霓裳羽衣曲》的来历。乐中多丝竹之音,宛转清雅;舞者身穿翠孔雀上衣与艳似彩虹的裙子,如仙女般出尘飘逸,正像道家的羽化飞升。

  隋代出现的集中外乐舞的“九部乐”,唐代时增为十部,足见歌舞之盛。在民间艺术的浸染下歌舞向戏剧又靠拢了一步。这时有所谓大面,又称代面,即戴着面具演出的戏。著名剧目是《兰陵王入阵曲》。据说,北齐兰陵王高长恭勇冠三军,但容貌俊美。他觉得不足以威慑敌人,便戴上木刻面具上阵。此戏曾传至日本。此外,《兰陵王》、《拨头》、《踏摇娘》这三个唐代有名的歌舞戏,都各有简短却完整的故事,有人物,有冲突。情节的发展,走向规定的结局。

  音乐大家

  在这百花盛开的唐朝,不但涌现了一大批诸如李guī年、曹氏家族、安万善、董庭兰、李凭等等名满天下的音乐演奏大家,还出现了不可胜数的舞蹈表演家。


加入书架    阅读记录

 126/359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