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五千年历史真貌_心缘【完结】(151)

2019-03-10  作者|标签:心缘

  而泰定帝死后的五年之间,换了五个皇帝。泰定帝的儿子天顺帝在位不到两个月,就被武宗次子文宗图帖睦尔赶下台。文宗即位一年后,迫于形势,又让位于总领漠北军事的异母兄明宗和世瑓。明宗自一月即位于和宁之北,至八月,就被权臣燕铁木儿和文宗密谋害死,文宗复位。他在位四年,死后,由文宗皇后与燕铁木儿等立明宗年仅七岁的次子为帝,即宁宗。他十月即位,十一月就死了。燕铁木儿和文宗皇后又立明宗长子妥懽帖睦儿为帝,即元朝末代皇帝顺帝。他利用权臣之间的矛盾,维持了三十多年的统治。

  关于元朝灭亡的预言

  《推背图》第二十六象预言了元朝的灭亡。二十六象的图中画着一个僧人,后面跟着几个美女。暗指元顺帝受僧人迷惑,妄信房中术,整天沉迷于女色中。

  谶文是:“时无夜,年无米。花不飞,贼四起。”第一句指元顺帝与僧人整日yín乐,不分昼夜,而庄稼却是年年欠收,百姓家里没有隔夜的粮食。老百姓没办法生活,只好四处为贼,但元顺帝却根本听不到这方面的消息。

  颂文是“鼎沸中原木木来,四方警报起边陔。房中自有长生术,莫怪都城澈夜开。”其中“木木”合起来是个林字,指红巾军所立的皇帝韩林儿。意思是说中原红巾军起,韩林儿已经bī近京城;四面八方都响起了警报。而元顺帝却相信房中有长生术,不分昼夜的在宫闱中yín乐。

  元朝末年的天灾和元朝的灭亡

  元朝最后一个皇帝是顺帝,在位35年(1333年至1368年)。因为他荒yín无道,因此他在位期间是元朝历史上疫病流行最多的时期,史书载有12次之多。平均每三年就有一次疫病发生。疫病在顺帝至正后期尤其集中,几乎到了每年都有一场疫病的地步。

  至正十二年(1352年)以后,大疫一场连着一场爆发,社会秩序混乱。这年正月,翼州、保德州发生大疫。至夏天,龙兴发生大疫。至正十三年(1353年),huáng州、饶州大疫。十二月,大同路大疫,许多人得病死去,文书记载是“死者大半”。至正十四年(1354年)四月,江西、湖广先是出现大饥荒,后是“民疫疠者甚众”。十月,京师先是大饥,“民有父子相食者”,疫病又接踵而至。至正十六年chūn天,河南大疫流行。至正十七年(1357年)六月,菖州蒙阳县大疫。至正十八年(1358年)六月,汾州大疫。这时期中原农民起义此起彼伏,政府派军队前去围剿,“两河被兵之民携老幼流入京师,重以饥疫,死者枕藉”。宦官朴不花雇人收埋尸体,到至正二十年四月,累计掩埋了20余万人。这场京师大疫连续两年之久。

  至正十九年(1359年)chūn夏,莒州沂水、日照二县和广东南雄路大疫。这年二月,在金陵建立政权的朱元璋派兵突然攻至杭州,杭州被迫关闭城门达三月之久。城门被围不久,城内粮食吃尽,由于四周jiāo通被切断,粮食无法运入城内。 “一城之人,饿死者十六七”。朱元璋兵退后,从吴淞江里来的运米船先后到达,人们眼看可以活命了,传染病却开始蔓延,死亡大半。至正二十年(1360年)夏天,南方一些地区疫病流传,其中绍兴路的山yīn、会稽二县疫病最为严重。二年之后的chūn夏之jiāo,绍兴路又一次出现大疫。

  同那些早已退出历史舞台的朝代一样,蒙古人缔造的帝国和王朝的崩溃的根本原因是统治者的昏庸无道。

  元朝末年,统治黑暗,经济崩溃,huáng河决口,灾害连年,而顺帝对此不闻不问,继续行其荒yín之事。政治的腐败,军费的无限扩张,皇帝、贵族和官僚,只知享乐,欺压百姓,各种矛盾已经发展到了激化的地步。尽管中国老百姓一向不过问政治,但就如温州、台州老百姓的旗子所写的:“天高皇帝远,民少相公多,一日三遍打,不反待如何?”,就如《醉太平小令》所描述的:“堂堂大元,jian佞当权,开河变钞祸根源,惹红巾万千。官法滥,刑法重,黎民怨。人哭人,钞买钞,何曾见?贼作官,官作贼,混贤愚,哀哉可怜!”

  于是,当积怨达到饱和状态时,就会喷发而出。元朝末年,爆发了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其中,以方国珍举兵最早,首先在浙江沿海袭击官船。此后白莲教成为反元的中心,以韩山童为首领,密谋起兵,后来因计划泄露被杀!韩山童死后,刘福通立其子韩林儿为帝,组成红巾军。另有自称红巾南派的徐寿辉、陈友谅、方国珍等人,以及不属于红巾的张世诚。

  朱元璋为后起之秀,他先依附郭子兴,待郭子兴死后,余将归朱元璋,兵势qiáng盛,其后阳奉韩林儿为北方屏障,依序击败南方之陈友谅、张世诚、方国珍。大局已定,朱元璋在应天府即位,是为明太祖,改元为"洪武"。1367年,朱元璋发布讨元文告,命将领徐达、常遇chūn北伐,第二年,攻占大都,元朝灭亡。

  蒙古人建立的元朝在中国的统治终于宣告结束,入主中原仅九十年。

  文学和史学篇

  文学

  元朝文学的最高成就─元曲

  元曲,是元朝文学上的最高成就,与唐诗宋词可以比肩。元曲包括剧曲和散曲两种。剧曲当时称为杂剧,在元代极为盛行。据统计,有姓名可考的剧作家有八十多人,作品有五百多种,保存到现在的还有160多种。

  元朝以前,传统的文学体裁是抒情的诗歌和散文,而从元以后,文学作品的体裁出现了有情节、有人物、有说有唱的戏剧。

  在至元、大德时期(1264年~1307年),出现的著名剧作家有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等人,世称元曲四大家。他们的代表作品是关汉卿《窦娥冤》、白朴《梧桐雨》、马致远《汉宫秋》、郑光祖《倩女离魂》等。此外,王实甫的《西厢记》也是脍炙人口的名著。这些作品都不同程度反映了当时的现实生活,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散曲,是指象杂剧中的曲牌一样而没有念白和折子的歌曲,或者简而言之是元代的民歌。其中包括成套的“套数”和“小令”,据不完全统计,散曲作家中有姓名可考者有187人。

  在南方,以南曲腔调演唱的温州杂剧等地方戏发展成为南戏,亦称传奇。著名的四大传奇是:《荆钗记》、《白兔记》、《拜月亭》和《杀狗记》。

  杂剧、散曲和南戏(传奇)多方面的反映了当时的现实生活,对后来戏剧文学的发展和许多地方戏曲、剧种的兴起,都有深远的影响。

  史诗

  元朝除了为后世留下了杂剧、散曲和南戏(传奇)外,还留下了一些优秀的史诗。比如藏族民间说唱体的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就是在元朝写就的。当时在全国广泛流传。还有《密勒日巴传》,作者署名是后藏疯人海如嘎,成书约在13世纪后期,主要描写僧人密勒日巴的一生。

  此外,还有作者不可考的《元朝秘史》(即《蒙古秘史》),不仅记录了蒙古的起源和成吉思汗、窝阔台汗时的历史,而且也是诗歌、口碑、传说等民间口头文学的汇编,是一部蒙古民族的史诗,也是蒙古族的可考的第一部历史文献。


加入书架    阅读记录

 151/359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