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金华火腿
说起浙江金华地区汤家村的风腿是远近闻名的,但要说汤家村制作风腿开始于哪个朝代。可谁也说不清。只听说那时汤家村,每家都养猪,因为生活苦,人食的饭都很差,猪食就更不用说了,尽吃些野草野菜,养上年把的猪才七十来斤。到了年底,就把猪杀了过年。老百姓除新年头上吃一点外,把余下的挂在屋内风gān。
汤家村穷僻山村,离城七十里,进城似上天。汤家村的人,长年累月都在深山中度日。村上,有个叫汤七的小后生,每年乘早chūn山溪水满时,用竹排把山货运到城里去卖。又从城里买些布、盐等货物回来,很受村里人的喜欢。有一年早chūn,山溪水满,汤七准备进城。他心想:这次带点什么山货进城呢?他忽然想起城里出卖的那些熏腿不但少,熏得又黑,一点也不好看。就打定主意,带些熏腿进城去试试。
第二天,汤七带着各家火腿进城去了。一到城里,大家看到汤七的熏腿,腌得淡,而且又是前夹肥肉,再加熏得又燥,颜色也不像城里的熏腿那样黑,都很喜欢,不多时便抢购一空。城里人称它为“淡熏”,并要汤七下次多运些来。汤七回村后,把情况和乡亲们一说,个个喜出望外。一面商量专门熏制前夹腿肉卖的行当,一面选汤七等几个小后生专跑城里,推销熏前夹腿肉。从那时起,汤家村家家户户养猪熏腿,把熏前夹腿肉叫做“淡熏”。
汤家村的淡熏在城里出了名,汤七等几个小后生跑城里的趟数也就多了。一次,城里有爿山货店,向汤七订了百余只淡熏,汤七马上收拢各家淡熏,装排起运。谁知水急làng高,一不小心,竹排撞上岩石,连人带货翻入水中,幸亏人未伤着。他们连忙从水中捞起淡熏,可是,上好的淡熏被水一泡,颜色变得更淡了,而且软乎乎的,山货店会要吗?汤七急得一时拿不定主意。不过汤七到底是个聪明人,他心想:城里人不是喜欢淡颜色的腿吗?gān脆乘天晴,把各家熏制的腿洗成一个颜色,再把它晒gān,说不定更受欢迎。于是,他们把竹排修好以后,在竹排上搭了个木架,把洗好的腿一只只挂在架上,然后撑起竹排赶路。
说也奇怪,这些挂在木架上的淡熏,一经太阳晒,山风chuī,一只只被chuī晒得huáng澄澄,硬梆梆,闪光透亮。汤七等人见了好不高兴。
这天,山货店老板知道汤七要送货来,早就在埠头等候。当他一见汤七把淡熏全挂在木架上,只只金huáng发亮,心里越发喜欢。不等竹排靠近埠头,便问:“汤山客,这批淡熏怎么金huáng发亮,与上回不一样啊?”
汤七说:“这是日头晒,山风chuī的腿呀!”
山货店老板有点耳背,加上汤七讲得又快,只听到后边的一点话音,急着又问:“什么?风腿?……风腿好哇!”
汤七在竹排上听山货店老板说:“风腿好哇”,便凑将过去说:“风腿是比淡熏好哇!”
不多工夫,汤七等人已把风腿搬进了山货店。老板忙在店门口挂起了一块“上等风腿”的大招牌。一会工夫,这批风腿便被抢购一空。从此,风腿便比淡熏更有名气了。制作风腿的人也越来越多。慢慢地,各地都传开了。
戴荣芳搜集整理
第88章 围裙
从前,府河边上住着一个叫张良的孤儿。有一年冬天,张良在野畈地里,看到一只小白狗娃,冻得直打哆嗦,就把它抱起来,带回屋里喂着。
一天,张良从田里回来,闻到一阵饭香。进门一看,桌子上摆着几碗饭菜。张良想,这是哪个弄的饭?
一连几天,餐餐都是这样。问隔壁,说没弄。问全湾,都说不晓得。
这一天,张良不到吃中饭的时候就回来了。扒在门缝里一瞄,看到一个蛮体面的姑娘在烧火。张良故意咳了一声。一咳,姑娘连忙跑到chuáng跟前,拿起一张白狗皮,往身上披,变成了那只小白狗。啊,姑娘就是那只小白狗。
第二天,张良又早早回来,猛地推开大门,一把抢过那张白皮。姑娘没有了狗皮,向张良求情。张良不给,硬要问个究竟。
原来,她是一只白狗子jīng,看到张良善良老实,日子过得蛮苦,来帮他烧火。张良说:“做人该几好,硬要变狗子?你不嫌我,就跟我做媳妇。”
那姑娘一笑,说:“跟你可得,你要把皮子给我。”
张良担心她跑了,不给。姑娘说:“我穿得单薄,没得皮子,不冷?”张良一想,也是的,就剪下一块皮子,给姑娘围在胸前,把剩下的皮子丢到灶里烧了。
从此,张良在外头做活,白姑娘在屋里烧饭,小日子过得甜甜的。
大家都羡慕他俩,学着他俩,慢慢地,女人烧火做饭,胸前总要系个白围裙。
杨凤超口述
章建华搜集整理
第89章 头上系白布的由来
过去,四川农村的老百姓,不兴戴帽子,头上总是盘一条白帕子。不管男女老少,一年四季,chūn夏秋冬,都这样。这种习惯,据传说是给诸葛亮戴孝留下来的。
诸葛亮忠心治国,爱戴百姓,给百姓不少好处。因此,当他北伐中原,操劳过度,病死军中的消息传回成都后,四川百姓无不悲伤,家家户户,都像死了父母亲一样,给他披麻戴孝。
当时,人们还没有给丞相戴过孝。由于是自动戴孝,没有统一的规定时间,谁也不知从何日起至何日止。人们只能根据自己得到噩耗的一天开始戴孝,有的先戴,有的后戴,先先后后,参差不齐。人们争先恐后戴上孝,可谁也不愿意先揭下孝,因大家都从心里爱戴和怀念诸葛亮。可是,人们要下地gān活,老是把孝帕披在头上也碍事。有的人就想了一个办法,gān活时把孝布盘在头上。其他的人见这个办法很好,也都在gān活时把孝布盘在头上。这样,百姓天天gān活,孝布就天天盘在头上。一盘二盘,久而久之,便成了习惯。往后,人们感到,这孝布盘在头上,不仅表示了自己怀念诸葛亮的心情,而且还有实际用处。夏天防太阳晒,冬天保暖,起着帽子的作用。这样,白帕子就没有摘下来的日子了,一直保留在头上,一代一代传下来。
张劲搜集整理
第90章 猫头鞋
江南水乡,特别是苏南太湖地区,刚学会走路的孩子都要穿猫头鞋,据说要一连穿破七双才行。
年轻的母亲,在做鞋时,喜欢用蚕茧剪成猫的眼睛和鼻子打成底样,然后再用彩色的丝线刺绣。白线眼睛黑线眸子,huáng线绣成大鼻子,嘴和胡子用红绿线,再用绸布做猫耳,形象bī真,纤巧jīng致。一双猫头鞋就是一件jīng美的民间艺术品。
孩子们为什么要穿猫头鞋呢?说来话就长了。
很早以前,shòu中之王是猫,它不但本领高qiáng,而且大公无私。就说最简单的一件事吧,人们用十二种动物做生肖,猫派了别的伙伴,惟独漏掉了自己,所以今天我们就没听到过谁的属相是猫。当时的虎是个愚蠢的庞然大物。可是,它一心想当shòu王。它知道没有本领是当不了shòu王的,所以它特地拜猫为师,专心学艺。猫呢,循循善诱,把自己窜、抓、扑,捕等各种本领毫无保留地教给了虎。虎的本领逐渐大了,尾巴也翘起来了。它想,世上除了猫,不就是我本领最大吗?于是起了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