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要光荣还是梦想:我的人生笔记_石钟山【完结】(23)

2019-03-10  作者|标签:石钟山

  有道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自由的“大师们”自然是一批jīng英,于是惺惺相惜了,这批jīng英们不约而同地就走到了一起,紧紧密密地把自己团结了。文章是要做的,否则就不是大师级的作家了,“大师”自然不同于一般人,文章只写jīng英们的事,那些日常生活吃喝拉撒也都显得与众不同,只有这样才够段位,于是一篇又一篇以“jīng英”为主角的文章就出笼了,“jīng英”们的故事非同凡响,自然是前卫先锋,如何离婚泡妞,又如何出入高档饭店,纸醉金迷等等,都是“jīng英”们的锦绣篇什。

  刊物也不甘落后,编辑、主编唯恐被骂成老土、没文化、乡下人,都这个年代了,谁也不想当一个没思想的人。于是,大批抢购“大师们”的锦绣篇什,纷纷摆在自家显眼的位置,以期招揽众家骂主。期期地等,艾艾地盼,办刊人眉头的疙瘩越拧越重,他们仍不知,醋从哪酸,盐从哪咸。都先锋了,都前卫了,咋还不见更多的顾客来品尝,是想难为办刊人咋的?

  办刊人在抱怨,刊物越来越难办,读者愈来愈难伺候。读者骂作家一代不如一代。广大的读者是谁?是作家做钳工的爹、扫大街的娘,是念不起书辍学的妹子、是下岗寻出路的哥,是教书的二大爷、是分发报纸的三婶……这些“大师”的亲人们,眼睁睁看着打小在自己身边长大的“王二小”把文学弄得今天这个模阵,他们痛心,他们骂娘,心冷了,胃寒了,自然不会捧“王二小”的场,换句话说是不捧文学的场。文学失去亲爹热娘还有谁捧这个场?

  亲爹热娘,亲妹亲哥的不买账了,也失望了,于是他们只能思旧,想起了鲁迅,怀念张恨水……

  先锋前卫起来的“大师”,早忘记了当年的“王二小”是谁,怪爹娘老子太劣根,太乡土,太没文化,于是发誓:自己的东西是写给少数人,乃至下代人看的。你们爱咋的就咋的吧。要革命就要有牺牲,jīng英们所走的路永远是孤独的。这么想过了,哥儿们姐儿妹们挽手,挺胸抬头往前走。情景悲壮而又苍凉。

  老实本分的亲人们一直不明白,刚换掉开裆裤没几天的“王二小”,转脸咋就把亲人们忘了呢?去jīng英,去前卫,去孤独,这不是扯犊子嘛!人们终于失望了,齐下心,也就不把“王二小”当人看了,反正也不指你那一块云彩下雨了,去你的吧!

  亲人们埋下头,一如既往地奔自己的生活去了。任凭昔日的“王二小”、今日的“大师”去摘星采月。亲人们心目中的文学就是另一番模样了。

  第43章 作家?水暖工

  时下,外行人大都把写字的人称为作家,作家到底是个什么,外行人是很难有个准确定义的。就是靠写字谋生的作家也很难为自己下一个准确的定义。用是否是某级别的作家协会会员来衡定一个作家的级别,显然也不合适。

  在外人眼里,作家这一行当挺神圣也挺平常。说神圣,大都是对那些名字、作品熟悉,但对作家本人又属陌生的那一类,只闻作品不见其人,于是就显得神圣伟大。当然,作家总要生活在人群中,吃喝拉撒和平常人没有什么不同,于是在熟悉作家的人群中作家就平常,平常得和水暖工没有什么区别。

  其实这种感受是再正确不过的。作家因其职业的不同才称其为作家,作家属于生产jīng神食粮的那一种人,是人们生活中的软件。在茶余饭后,人们在jīng神上想一个对话的场所,才会读作家的作品,这时作家才显得有用,在读者的心中才伟大才神圣。

  更多的时候,作家总是显得无足轻重,甚至远不如水暖工。每户家庭都曾面临过水管漏水、暖气不热等大事小情,因此,水暖工在邻居们眼里极受尊敬,和水暖工打招呼言词间也会透着无限的热情。作家在日常生活中就不会受到这样的礼遇,偶有邻居见作家会言不由衷地道一句:大作家,送本书吧。作家把书送过去了,还很郑重地签上了自己的名字,接下来,书的命运如何完全要看索书人的心情了,完全有可能被人用来包垃圾、揩油污了。这一点也不怪作家本人,先不说他的书写得好坏。

  作家永远是属于一少部分人的,在这些人中作家才是作家,作家才神圣、伟大。

  聪明的作家应该有两套思维,一套是写作时用,一套是生活中用,只有这样,作家才能在理想与现实中生活得好一些。往往是,作家在写作时智商很高,生活中智商却很低,这也是作家中的一大特点。

  还有一种作家,过去曾经是作家,写出了一些让人们记住或没记住的作品,后来再也写不出了,就是写出来也没有人愿意发表了,这类人仍把自己当作家看,不论是写作还是生活中都糊涂着,这类人一天不清醒,灵魂到肉体就永无宁日。

  作家要看清自己,什么时候是作家,什么时候是凡人。不管是多么伟大的作家,都存在于平凡中,有人注意到你作品的伟大,你才不平凡;没有人认可你作品的伟大,你将永远平凡。生活中处处受窘的作家,不妨换一种思路去生活,也许日子会好过一些。

  第44章 怀念笔会

  如今想办好文学刊物不是件容易的事,若召集作家们聚会一次,那就更是难上加难了。但仍不时地有侠肝义胆的刊物或出版社为了答谢作家们的支持,也为了今后的发展,想尽办法或拉赞助或从牙缝里挤,也要热热闹闹地张罗一次笔会。

  笔会的作家们大都来自天南地北,有的熟识有的第一次谋面,不管在这之前见过没见过的,文章都相互读过,神jiāo已久,来往起来毫无障碍,一会功夫便认识百年似的,推推搡搡,说说笑笑,文人自古无大小。

  笔会是一方小世界,是文人的世界,在这十天八天中,同吃同住同玩,这样就很容易营造出一份属于文人的氛围。氛围当然是轻松的,自由的。文人办笔会大都把地点放在名山秀水之类的地方,这就给参加笔会的作家带来份好心情,说说笑笑间把名山看了,水游了。其实这一切都是次要的,重要的是作家们在这十天八天中给自己放了一回长假。在这个假期中,作家找到了一个真实的自己,全无伪饰的自己。

  作家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都有着自己的背景,在家里为人父(母)为人夫(妻),单位上或小心谨慎地当着别人的下属,或艰难地当着别人的小头目,总之,都是伪装后的自己,极不真实。为了在这个世界上存在下去,活得极累,极烦心。如果笔会上的作家们个个都风流个个都倜傥,而把这瞬间的潇洒当成作家生活的全部时,那就错了。作家们都是凡人,他们同样会为了职称、房子、柴米油盐而劳神费力,在现实生活面前大都一筹莫展,而笔会恰恰让作家们暂时忘掉了这些烦恼和不快,让他们活一回真我。这就是笔会对作家们的诱惑。

  酒在笔会上是不能少的,游玩了一天,晚上聚在一处,三杯两盏过后,话就多起来,这时大都不说什么正经话,自然也很少说文学。说一些古今中外的趣闻轶事,调侃一些时弊,谈笑间,酒又过了几回,飘飘然间,聊天不知不觉又换了一种味,浑的或不雅的故事在席间飘来dàng去。有许多经典故事就这样,从这一地流传到那一地,从今天流传到明年……这是笔会的一乐。暂时忘却自己“背景”的作家们,胡话也说了,男男女女面前,也幽默了,也机智了,自我那份感觉也找到了,转眼间,笔会也该结束了。


加入书架    阅读记录

 23/39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