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勇无畏,勇中有温柔之情的人。"
"独具慧眼,达于永恒深处的人。"
"以生命火,来照亮真实之光的人。"
"甘于沉默,不爱自我炫耀的人。"
"情智jiāo融,有似云雀般欢愉的人。"
"自我节制,因节制而高雅的人。"
"喜爱无限,公然向死亡挑战的人。"
"天真自然,明亮一如赤子的人。"
"生而忠诚,因忠诚而伟大的人。"
"dòng察明锐,以直觉便能看见神圣的人。"
……
这些话,使我们知道英雄何以为英雄,而这些特质,都是大乘菩萨的特质,或许我们可以这样说吧:菩萨,正是最伟大的人间英雄!菩萨行,正是最高远的英雄行径!
菩萨与一般有间英雄最大的不同是,菩萨从不以为自己是英雄,而是随顺在众生之中,与众生同样的仰望。此外,菩萨不求世间的名利与权位、菩萨不被时空所拘限。
菩萨有无喧的胸怀,但不认为自己的胸怀够广大。
菩萨有无尽的慈悲,但不以为自己的慈悲够深切。
菩萨有无量的智慧,但不以为自己的智慧够宏伟。
菩萨有无限的柔软,但不以为自己的温柔够细腻。
菩萨是人间的英雄,这一点是可以确定的,但菩萨之所以为菩萨,是在他的无求、无私、无怨、无悔、无往、无着。
英雄的成功,是时代与环境改革的标帜,是在无数凡夫的枯骨上站立的。
菩萨的成功,是使凡夫都成为菩萨,使最苦难之地,犹有最高洁的心灵,使最烦恼浊恶之地,也应成最清净殊胜的国土。
英雄,是历史的旗帜。
英雄,是永恒的诗歌。
英雄,是浓云中的闪电人,是危崖间的走索者。
菩萨,是温暖柔和的日月,是架在危崖间让人走过的桥。
英雄的歌谣总是写在书册,以美人的幽魂镶边,用醇酒的熏陶作注。
菩萨的诗章则是流在空中,用智慧的馨香做油,以慈悲的清净为火。
不断的燃烧,却不留形骸,成为永恒的蓝天的一部分。
密在汝边
有一位和尚去问临济义玄:"如何是真佛、真法、真道,乞师批示。"
临济说:"佛者心清净是。法者心光明是。道者处处无碍净光是。三即一,一即三,皆空而无实,有如真正道人,念念不间断。达摩大师从西土来,只是觅个不受惑的人,后遇二祖,一言便了,始知从前虚用功夫,山僧今日见处与佛祖不别,若第一句荐得,堪与佛祖为师。若第二句荐得,堪与人天为师。若第三句荐得,自救不了。"
他说明了三个重要的观点,就是"心清净"、"心光明"、“处处无碍净光”,若能了知这三者,一句话就完了,何必虚用许多功夫!
在禅宗里,我们时常讲到"开悟",以禅的第一义谛而言,"开悟"是证得空性,得到彻底的解脱。但是从凡夫的视界看来,开悟是多么遥远的事,然而,遥远并非一定不可及,我觉得,每天都能开启一些智慧、发起更大的悲悯、能有新的超越与承担,使似清净一点、光明一点、自在一点,虽是那么微不足道的一点点,也算是一种"开悟"了。
印顺导师曾写过一篇文章《解脱者之境界》,认为证得者法真性的境地是无法形容的,如果从方便去说,约可由三事表达:
一,光明:那是明明白白地体证,没有一丝的恍惚与暗昧。不但是自觉自证,心光焕发,而且有浑融于大光明的直觉。
二,空灵:那是直觉得于一切无所碍,没有一毫可粘滞的。经中比喻为:如手的扪摸虚空,如莲华的不着尘垢。
三,喜乐:由于烦恼的滥担子,通身放下,获得从来未有的轻安、法乐。这不是一般的喜乐,是离喜离乐,于平等舍中涌出的妙乐。
因此,解脱者的心境是"不忧不悔"、"不疑不惑"、"不忘不失"。
印顺导师对解脱者心境的说法,可以与临济禅师的话对照来看,我们虽无法恒常保有光明、空灵、喜乐之心,生活里却也有不少光明、空灵、喜乐之境,那么,就从那里时入吧!时常提起光明的念头来照亮生命、提起空灵的观点来超越生活、提起喜乐的心来洗去苦恼的尘埃,这就是一步一步走向"开悟"、"不受人?quot;、"解脱者"的道路了。
惠明向六祖慧能请法之后,又问六祖:"还有密意否?"六祖说了一句明照千古的话:"密在汝边!"
追求开悟的人总会不自觉的想:"是不是有什么秘密的方法或通道去寻找智慧或开悟呢?"
其实,最大的秘密是在生活、在自我、在生命历程的每生个环节,只看人有没有承担、能不能开启而已。我们如实的生活,在生活中得到一丝清净、光明、自在、空灵、喜乐,都能时时觉照到"密在汝边",这是在堪忍世界中还能奋起,坦然向万里无寸草处行去的、最大的密意!
老婆心切
临济宗的祖师临济义玄,他对弟子无情的棒喝在禅宗史上很有名,但他在追随huáng檗希运习禅的时候,也被打得很惨。
他在huáng檗处已经很久了,每天只是随大众参禅,有一天首座和尚睦州问他:"你在这里多久了?"临济说"三年了。"睦州又问:"曾经参问过师父没有?"
他说:"不曾参问。"
"为什么不问呢?"
"不知道问个什么?"临济说。
睦州就建议他:"何不问'什么是祖师西来意'呢?"
临济觉得有理,就跑去问师父:"如何是祖师西来意?"但话还有问完,就被huáng檗打了一顿。他回来后,睦州问他结果如何,他难过的说:"我的问声未绝,师父就把我打了一顿,不知如何是好?quot;睦州叫他不应该这样就泄气,不妨再去问同样的问题试试看。
临济连续去问三次,三度被打。
临济暗恨自己愚鲁,又觉得可能与huáng檗因缘不契,就向huáng檗告辞,huáng檗教他去见大愚和尚。
临济到了大愚那里,大愚问他:"从什么地方来?"
他说:"从huáng檗那里来的。"
大愚问:"huáng檗对你有什么教导?"
临济委屈的说:"我三次问祖师西来意,三次都被打一顿,到现在还知道过错在哪里?"
大愚说:"这个huáng檗这么老婆心切,为了你能彻底解脱,竟动手打了你三次,让你来这里问什么有过无过!"
临济被大愚一说,忽然彻悟了,感叹的说:"原来佛法无多子!"
大愚一把抓住临济的衣领大骂:"你刚才还说自己不知道错在那里,现在又说佛法无多子!是什么道理,快说,快说!"
临济没有回答,伸拳就向大愚的肋下打去,大愚把他的拳头托开,对他说:"这是你师父huáng檗的事,和我无关。"
临济于是告辞大愚,回来重见huáng檗。huáng檗看到他就说:"你这样来来去去,有什么了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