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明,千里皆明_林清玄【完结】(22)

2019-03-10  作者|标签:林清玄

  从这个故事里,我们知道主张空明的禅并非虚无,而是应该涵容时空变迁中一切现实的景况,在两千多年前,禅心固已存在,推到更远的时空中,禅心何尝不在呢?纵使在最科技前卫的时代,一切为人类生活前景而创造的行为中,禅又何尝不在呢?如果要把禅心从科技、方法中独存抽离出来,禅又如何活生生地来救济这个时代的心灵呢?所以说,在燠热难忍的暑天,汗流满地的坐禅固然表现了禅者清凉的风格,若能在空气调节的凉慡屋内坐禅,何尝不能得到开悟的经验呢?

  禅心里没有断灭相,在真实的生活、实际人生的历程中也没有断灭。记忆,乃是从前的现实;现在,则是未来的记忆。一个人若未能以自然的观点来看记忆的推移、版图的改变,就无法坦然无碍面对当下的生活。

  我们在生命中所经验的一切,无非都是一些形式的展现,过去我们面对的形式与目前所面对的形式容有差异,我们真实的自我并未改变,农村时代在农田中播种耕耘的少年的我,科技时代在冷气房中办公的中年之我,还是同一个我。

  学禅的人有参公案的方法,公案是在开发禅者的悟,使其契入禅心。我觉得参禅的人最简易的方法,就是把自己当成公案,一个人若能把自己的矛盾彻底地统一起来,使其和谐、单纯、柔软、清明,使自己的言行一致,有纯一的绝对性,必然会有开悟的时机。人的矛盾来自于身、口、意的无法纯一,尤其是意念,在时空的变迁与形式的幻化里,我们的意念纷纭,过去的忧伤喜乐早已不在,我们却因记忆的版图仍随之忧伤喜乐,我们时常堕落于形式之中,无法使自己成为自己,就找不到自由的入口了。

  我喜欢一则《传灯录》的公案:

  有一位修行僧去问玄沙师备禅师:

  “我是新来的人,什么都不知道,请开示悟入之道。”

  禅师沉默地谛听一阵,反问:

  “你能听到河水的声音吗?”

  “能听到。”

  “那就是你的入处,从那里进入吧!”

  在《碧岩录》里也有一则相似的公案:

  窗外下着雨的时候,镜清禅师问他的弟子:

  “门外是什么声音?”

  “是雨的声音。”弟子回答说。

  禅师说:“太可悯了,众生心绪不安,迷失了自己,只在追求外面的东西。”

  河水的声音、雨的声音、风的声音,乃至鸟啼花开的声音,天天都充盈了我们的耳朵,但很少人能从声音中回到自我,认识到我才是听的主体,返回了自我,一切的听才有意义呀!这天天迷执于听觉的我,究是何人呀?《碧岩录》中还有一则故事,说古代有十六个求道者,一心致力求道都未能开悟,有一天去沐浴时,由于感觉到皮肤触水的快感,十六个人一起突悟了本来面目。每次洗澡时想到这个故事,就觉得非凡的动人,悟的入处不在别地,在我们的眼睛、耳朵、意念、触觉的出入里,是经常存在着的!

  我们的记忆正如一条流动的大河,我们往往记住了大河流经的历程、河边的树、河上的石头、河畔的垂柳与鲜花,却常常忘记大河的本身,事实上,在记忆的版图重叠之处,有一些不变的事物,那就是一步一步踏实地、经过种种历练的自我。

  在混沌未分的地方,我们或者可以溯源而上,超越记忆的版图,找到一个纯一的、全新的自己!

  谦卑心1 谦卑比慈悲更难。

  慈悲是把众生当成自己的子女,从心底生起自然的慈爱与关怀。

  谦卑是把众生当成自己的父母,从心底生起自然的尊崇与敬爱。

  我们知道,无条件地爱子女是容易的,无条件地敬父母则很少人可以做到。

  所以,谦卑比慈悲更难。

  2 通常,我们对身份地位权势比我们高的人,容易生起谦卑之念,不易生起悲悯的心。

  反而,我们对身份地位权势比我们低的人,容易生起悲悯之念,不易生起谦卑的心。

  这是我们的我执未破,在人中有了高低。

  修行的人应该训练自己,对众人敬畏位高权重的人,发起悲悯;对地位卑微生活困顿的人,生起谦卑。

  有名利地位的人不是也很值得同情悲悯吗?

  没有名利地位的人不是也很值得感恩尊敬吗?

  对富贵豪qiáng的人悲悯很难,对贫贱残弱者的谦卑更难。

  3 悲悯使我们心胸宽广,善于包容;谦卑令我们人格高洁,善于感恩。

  慈悲是由感恩而生的,感恩则源于真正的谦卑,骄傲的人是不懂得感恩的,而由于感恩,我们才可以无憾的喜舍。这是四无量心慈、悲、喜、舍的发起,谦卑的感恩是其中的要素。

  有一位伟大的噶丹巴上师教导我们,思考某些因果关系,来发展我们的四无量心,这思考的方法是:

  我必须成佛,是第一要务。

  我必须发菩提心,这是成佛的因。

  悲是发菩提心的因。

  慈是悲的因。

  受恩不忘是慈的因。

  体认众生皆我父母,这个事实是不忘恩的因。

  我必须体认这一点!

  首先,我必须念念不忘今世母亲的恩,而观想慈。

  然后,我必须扩大这种态度,以包括所有还活着的众生。

  透过这种思考,我们可以愉快地观想,不断地念:

  当我愉快时,

  愿我的功德流入他人!

  愿众生的福泽充满天空!

  当我不愉快时,

  愿众生的烦恼都变成我的!

  愿苦海gān涸!

  我们的观想可以得到真实的谦卑,谦卑乃是感恩,感恩乃是慈悲,慈悲乃是菩提!

  4 谦卑就是谦虚,还有卑微。

  谦虚要如广大的天空,有蔚蓝的颜色,能容受风云日月,不会被雷电乌云遮蔽,而失去其光明。

  卑微要如无边的大地,有翠绿的光泽,能承担雨露花树,不会被污秽垃圾沉埋,而失去其生机。

  谦虚的天空不会因破坏而嗔恨,卑微的大地不致因践踏而委屈。

  永远不生起嗔恨、不感到委屈,是真实的谦卑。

  5 我一向不愿穿戴昂贵的服饰,不愿拥有名牌,因为深感自己没有那样名贵。

  我一向不喜出入西装革履、衣香鬓影的场合,因为深感自己没有那样高级。

  我要谦虚卑微一如山上的一株野草。

  谦卑的野草是自在的生活于大地,但野草也有高贵的自尊,顺着野草的方向看去,俯视这红尘的大地,会看见名贵高级的人住在拥挤的大楼,只有一个小小的窗口。

  我不要人人都看见我,但我要有自己的尊严。

  6 一株野草、一朵小花都是没有执着的。

  它们不会比较自己是不是比别的花草美丽,它们不会因为自己要开放就禁止别人开放。

  它们不取笑外面的世界,也不在意世界的嘲讽。

  谦卑的心是宛如野草小花的心。

  7 宋朝的高僧佛果禅师,在舒州太平寺当住持时,他的师父五祖法演给了他四个戒律:

  一、势不可使尽——势若用尽,祸一定来。

  二、福不可受尽——福若受尽,缘分必断。


加入书架    阅读记录

 22/32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