拈花菩提_林清玄【完结】(13)

2019-03-10  作者|标签:林清玄

  这句话也是令人动容的。牛马在乡下,永远是最艰苦承担的象征,不过,那最重的犁也只有牛马才能拖动。学佛者也是如此,只怕自己不能承担,何惧于无众生可度呢!这样想,就更能体会“欲为诸佛龙象,先做众生马牛”的深意了。

  我们不能离开世间又想求得出离世间的智慧,因为"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犹如求兔角",我们要求最高的境界,只有从自己的生活、自己的周遭来承担来觉悟才有可能。

  佛法中有"当位即妙"、"当相即道"的说法。所谓"当位即妙",是不论何事,其位皆妙,就像良医所观,毒有毒之妙,药有药之妙。所谓"当相即道",是说世间浅近的事相,都有深妙的道理。--世间凡事都有密意,即事而真,就看我们有没有智慧了。

  "时到时担当,没米就煮番薯汤。"也应度该作如是观,真到没有米必须吃番薯汤的时候,是不是也能无怨,品出番薯也有番薯的芳香,那才是真正的承担。

  病苦魔

  读《祖源禅师十魔乱正》,指出了修禅会遇到的十种魔事,第八种魔事称之为"病苦魔",是说修行者应该使身体健康,否则身心不安,学道有碍。

  他开出了如何保养身体的方法,对现代一般人也非常有用,摘记于下:

  调理脾胃节择饮食,少食厚味且忌生冷。

  饥莫读诵,饱莫负重。

  食后勿睡,xué忌饱餐。

  好吃腐烂、爱食煎炒、偏贪五味。

  qiáng用非物湿地坐禅。

  风处打睡,汗出入水。

  受暑贪凉,当风沐浴,露卧星下。

  大饥、大饱、大喜、大怒。

  大寒、大暑、大雨、大露。

  内伤外感,一切失调。

  祖源禅师特别指出,身体多病固然是"业衍",但自己失调也会变生百病,那就与业没什么关系了。

  我觉得现代人大部分的病来自饮食,而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厚味","生冷"--尤其是现代孩子的病,多是来自吃冰冻食物,值得注意。

  不大

  宣化上人说:"当我第一次听到梵文'佛陀'(BUDDHA),就觉得读音好似'不大'。此'不大'意谓无贡高我慢。佛是无人、无我、无众生、无寿者相,故不大亦不小,非去非来;来而未来,去而未来。尽虚空偏法界,无不是佛之法身所在,无在而无不在。不但在此世界,乃至于无量无边之微尘世界,都是佛的法身周遍。"

  真是说得好,唯其不大,才能遍满虚空,也唯其不大,才是最大。

  我第一次看"佛"这个字,拆开来是"弗人",也就是"非人"的意思,感到很大的震撼,人的最高至极的境界竟是"非人",那表示人实在是一个束缚,如果能解开做人的一切束缚,就是佛了。

  "不?quot;也是如此,每次呼吸进入胸腔的空气大是不大?秋晨中挂在绿叶上的朝露,大是不大?这些都不大,但纵使我们走遍世界,都还呼吸着空气,都可以看到露水。

  打得开,不大就是最大。

  打不开,再大也是小的。

  不可坏心

  “菩萨住此现前地,复更修习满足不可坏心,决定心,纯善心,甚深心,不退心,不休息心,广大心,无边心,求智心,方便慧相应心,皆悉圆满。”

  "菩萨发如是大愿已,则得利益心,柔软心,随顺心,寂静心,调伏心,寂灭心,谦下心,润泽心,不动心,不浊心。"

  "此菩萨于诸众生发十种心。何者为十?所谓利益心,大悲心,安乐心,安住心,怜悯心,摄受心,守护心,同已心,师心,导师心,是为十。"

  这是《华严经》抄下来的几段,可以让我们看见菩萨的种种心,我们要看看自己是不是能学习菩萨,只要看是不是具有这些心就行了。《楞严经》里也说:

  "妙圆纯真,真jīng发化,无始习气,通一jīng明,惟以jīng明,进趣真净,名jīng进心?

  "心jīng现前,纯以智慧,名慧心住。执持智明,周遍寂湛,寂妙常凝,名定心住。定光发明,明性深入,唯进无退,名不退心。"

  "心进安然,保持不失,十方如来,气分jiāo接,名护法心。"

  "觉明保持,能以妙力,回佛慈光,向佛安住,犹如双镜,光明相对,其中妙影,重重相入,名回向心。"

  菩萨的心真是不少,在《大日经》里,大日如来答金刚手菩萨之问,甚至把心分成六十种,又大别为"善心、恶心、清净心"三类,其中善心与清净心是菩萨的心,可知菩萨的心是一直走向善与清净之路。

  这么多的心,总名就叫做"菩提心",凡具有善与清净质地的心行都是菩提心的本质,正如《华严经》所说:"菩提心者,犹如一切佛法种子。"

  具有菩提心要到什么地步呢?《师子请问经》说:"由何一切生,不失菩提心,梦中尚不舍,何况于醒时?"要做到即使在梦中也不舍菩提心,醒的时候更不要说了。

  菩提心之所以可贵,是在于它坚固不坏,我深信,一个人只要发过一次菩提心,它必会成为顺净的种子,总有一天会生出菩萨的芽苗,若智若悲,皆不退坏;或常或住,皆悉圆满。

  大雁塔

  唐朝贞观年间建于西安的"大雁塔"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传说有一天是一位大菩萨舍身的日子,寺里的法师和信徒都到寺前纪念。正在大家聚集一起的时候,一群人字的雁子从天空飞过,有一位僧人起了一个念头,开玩笑对旁人说:"我们生活艰苦,一直不能饱腹,菩萨也应该知道吧!尤其今天是他舍身的日子。"

  他的话声甫落,空中雁群里的一只雁子突然笔直地坠落,当场触地而死。

  众人为这突来的景象惊悚莫名,当然没有人敢把这只雁子饱腹,不仅以一种虔敬的心,埋了那只雁子,还在雁子坠落的地方盖起了一座大塔,这就是留存到今天,中国最伟大的佛塔"大雁塔"的缘起。

  这个故事也令我惊悚,修行者的念头是多么重要,使我想到《华严经》中说:

  菩萨如是念念成熟一切众生,念念严净一切佛刹。

  念念普入一切法界,念念皆悉遍虚空界。

  念念普入一切三世,念念成就调伏一切诸众生智。

  念念恒转一切法轮,念念恒以一切智道利益众生。

  念念普于一切世界种种差别诸众生前,尽未来劫现一切佛成等正觉。

  念念普于一切世界一切诸劫修菩萨行不生二想。

  好一个念念!就是珍摄每一个念头、清净每一个念头、发行每一个念头。而遍虚空界,每一个念头都是为了供养佛菩萨和利益众生,没有一个念头是为了自己,这才是念念。

  只要念念不忘利益别人,菩萨的修行并没有公式,我们从一只雁子落下的姿势,看见了坚固的菩萨行,也看见了,菩萨飘逸衣角时那样超凡之美。

  菩萨的一世有如雁子,常常只是一念。

  第一义


加入书架    阅读记录

 13/19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