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冢随录_马伯庸【4部完结】(202)

2019-03-10  作者|标签:马伯庸

  罗中夏初时还有些慌乱,随即便恢复了正常。他冷笑一声,口中诗句不断,竟丝毫不受五悲笔的影响。那些悲云被怀素草书冲得难以聚成一团。

  自古文人多悲愁,如李煜的愁笔、杜甫的秋风笔、唐婉儿的怨笔、韩非的孤愤笔、陈子昂的怆然笔等等,或殇国运、或叹数奇,或感伤时事,或深沉幽怨,每各有不同。这五悲笔不过是个对自身仕途充满怨懑的文人,从境界就已经落了下乘,又岂是拘束得住放dàng不羁的李太白?

  诸葛冬见拘不住青莲笔,奋力驱使五悲笔灵。那五悲笔突然笔须戟张,分作五束,狰狞如huáng山怪松。

  那些悲云陡然增多,层层叠叠,一lànglàng朝着青莲笔涌去。〈五悲文〉里共有五悲:一悲才难,二悲穷道,三悲昔游,四悲今日,五悲生途。世间任何人,都逃不过这五种悲伤的范围。此时这五悲同时爆发,乌云密布,滚滚黑云中一悲高过一悲,一时间竟有要压过青莲笔的势头。

  罗中夏此时境界,与往日大不相同。他只略抬了抬眉头,先停下了〈草书歌行〉,改口轻声吟道:「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卢照邻在〈五悲文〉字里行间,充满着未能出仕朝廷的委屈,进而怀疑人生。而这几句太白诗,说的正是不事权贵、游遍名山的潇洒之姿,简直就是当面抽他的脸,而且还抽得劈啪作响。

  一头幻化的白鹿自青莲笔端跃出,甫一出世,便放蹄狂奔,如行走于五岳之间,无牵无挂。五悲之云被挂在鹿角之上,一会儿功夫就被急速飞奔的白鹿扯得七零八落,风流云散。诸葛冬吐了一口血,身子晃了几晃。

  悲愁之情与洒脱之意,并无绝对qiáng弱之分。李煜的伤chūn悲秋,足可压制岑参与高适的边塞豪情;而苏轼的豪放洒然,轻易便可横扫「孤凤悲吟」的元稹。

  无非只是境界高低而已。

  罗中夏准确地感知到了对方的风格,并准确地选择了诗句予以对抗。这就是他的境界。颜政和秦宜在一旁看得瞠目结舌,他们印象里那个无知大学生,不知什么时候已经变成了这等qiáng者。

  诸葛chūn原本打算是让五悲笔困住青莲,使其意志消沉,然后其他三笔齐上彻底压制,这也是他们四兄弟的常规战法。但现在诸葛冬已经动用到了五悲的层次,还是无法约束住罗中夏的境界,看来寻常方式已不足以应对了。

  诸葛chūn十指并拢,低声念动几句,他头顶的滕王笔,连续吐出气象万千的烟霞,烟霞中似还有孤鹜展翅。整个空间都开始剧烈地波动起来,无数裂隙凭空出现,旋即又消失不见,很快便构造出一栋jīng雕细琢的古朴楼阁,檐角龙梯无一不具。

  「〈滕王阁序〉?」罗中夏眉毛一扬,这篇古文他曾经读到过,不过当时他境界不够,不能领悟其中jīng妙之处,只依稀记得那两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是千古绝唱。看来眼下这诸葛chūn是打算把自己困在腾王阁内。

  「可笑!」

  罗中夏深信,这些jīng雕细琢的东西,岂能比得过「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的煌煌大气。他从容换作〈关山月〉,足可以抵消〈滕王阁序〉的影响。

  他早已经顿悟,笔灵之间的战斗,不是靠技巧,也不是靠能力,而是靠境界。

  一轮云海间的明月,足以撑破腾王阁的狭小空间。

  可就在这时,罗中夏突然觉得一阵寒风袭上背心,他下意识地蹲下身子,一柄长枪如蛟龙出水,擦着他的肩膀刺了过去。腾王阁内太过狭窄,罗中夏无法及时闪避,只得就地翻滚一圈,朝右边躲去。长枪这东西硬直不弯,在如此狭窄的空间内如果一击不中,很难立刻收回去重组攻势。

  可罗中夏这一次猜错了。刚才长枪明明已横着擦过肩头,枪杆尚未收回,下一秒钟枪头却突然从脚下的地板突出来,从下向上猛然撩起。他的肩膀能感觉到枪杆仍旧在继续横着前进,枪头却朝着竖直方向挑刺。

  这就好像是多了两个空间缝隙,一横一竖,长枪从缝隙横进,却从另外一个缝隙竖出。

  罗中夏暗暗叫苦,如果对方能够随意控制空间出入口,那么那杆长枪无论怎么刺,都可以从任何方向刺向自己,简直防不胜防。

  正在他思考哪首诗才能完美地破解掉困局的时候,诸葛秋的声音邪邪地传到他的耳朵里:「臭小子,等着被我戳穿吧!」

  诸葛秋的笔灵炼自杨炯。杨炯诗文以「整肃浑雄」、「气势轩昂」而著称,诸葛秋的边塞笔,便是一柄气贯长虹的长枪。五悲挫其心志,滕王封其行动,然后这致命一击,就jiāo给了化为长枪的边塞笔。

  诸葛秋长枪一送,本以为罗中夏避无可避。可罗中夏情急之下掣出了倚天剑,反身一挡,剑枪猛然相磕,铿锵作响。罗中夏的倚天剑毕竟qiáng悍一些,拼了数招,长枪一退,又消失在半空。

  这长枪来去自如,无影无踪,罗中夏手提倚天剑,环顾四周,心中忐忑不安,不知敌人何时从什么方位再度出手。他忽然想到一句太白诗来,不禁苦笑道:「拔剑四顾心茫然……这句诗倒符合如今的情形。」他让青莲笔幻化出数面盾牌,横在身前,以备敌人偷袭,一动不动地站在原地,捕捉着战机。

  诸葛chūn在腾王阁外,冷冷一笑,这个青莲笔冢吏看似qiáng悍,终于还是中了自己的圈套。

  罗中夏以为他的笔灵叫滕王笔,便以为只有〈腾王阁序〉。孰不知,〈滕王阁序〉不过是王勃的成名作,他真正最高的境界,却是另外那两句诗: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天涯若比邻。

  所以空间和距离对王勃的笔灵来说,没有意义,它可以在任何空间打开一个缝隙,并在其他再打开一个缝隙,两个缝隙之间的距离恒等于零。

  刚才边塞笔化作长枪,正是靠滕王笔「天涯若比邻」的能力,才能自由地在空间之中穿梭。诸葛chūn并没指望诸葛秋能打败罗中夏,他的目的,只是让罗中夏对「天涯若比邻」心存忌惮,老老实实待在腾王阁里。

  而真正的杀招,就在此时出现。

  就在诸葛chūn和诸葛秋两人的配合完成的一瞬间,第三个人以无比jīng准的时机加入战局。

  诸葛夏,以及骆宾王的檄笔。

  第二十一章 飞书走檄如飘风

  〔——出自《全唐诗》一百七十六卷·李白〈送程刘二侍郎兼独孤判官赴安西幕府〉〕

  骆宾王在初唐四杰中排名最后,然而名望却最响。这名望并非因为他诗文jīng致,而是来自于他讨伐武则天的一篇檄文:〈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

  当年武氏篡唐,徐敬业起兵讨伐,骆宾王亲撰檄文。这篇檄文写得风云色变、气吞山河,海内为之震动不已。就连武则天本人读到其中「一杯之土未gān,六尺之孤何托」两句时,都问左右这是谁写的。左右回答说是骆宾王,武则天感慨说:「这样的人才未能被朝廷所用,都是宰相的过失啊。」

  〈讨武后檄〉字字锋利,句句yīn损,揭皮刺骨,不留任何情面。千古檄文,公推是篇第一。即便是陈琳的〈讨曹檄文〉,从气势上也要弱上三分。


加入书架    阅读记录

 202/210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