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面的一个人正把下面的人压在地上,埋首在那个人的胸口附近,他的手腕上有两节漆黑的锁链,刚才正是它们在地上摩擦发出的声音。
那个人影浓密的黑发绵延开,挡住了他和他身下的人,但是正好露出了此人光洁如玉的背脊,像一截白玉质地的古琴琴脊。
君怜安下意识退了一步。平日里小到极点的声音此时此刻却变得震耳欲聋。
君怜安的心狂跳起来,她立刻转身就跑,但无论怎么跑,她都仿佛深陷黑暗泥沼,没办法远离这里。知道跑不了后,君怜安放弃了无谓的动作,慢慢转头,看向这黑暗中的人影。
那个人缓缓抬起了头。
“嘶!”君怜安倒吸一口凉气。
鲛人平日里本就白皙的脸颊更加苍白,上面沾满了猩红的血液,诡谲危险。一双美目不复清澈,如同一对藏在蚌壳深处的珍珠,幽深明灭,带着残忍的笑意。
它少有的露出一个明显的笑容,裂开的嘴唇里,尖锐的牙上似乎还有几块触目惊心的肉块。鲛人松开了身下的尸体,扭动尾巴,双手撑在地上,一步一步的向君怜安爬过来,- shi -腻的尾部在地上留下一条反光的水渍。它手腕上两节锁链垂在地面上无力的摩擦着,发出哀号的呻|吟。
鲛人的目光死死的所在君怜安的身上,那双眸子里翻涌着野兽的凶煞。它学着人类的发声,吐出两个声调怪异却清晰无比的字眼:“……怜……安。”
“啊!”
君怜安猛地坐起来,呼哧呼哧的喘着气。寂静的夜色里,她的喘息格外明显。房间的香炉里仍旧冒着袅袅的香烟——是舒缓的安眠香。月色朦胧,人定寂寂,蟋蟀的声音连绵不断。
君怜安平复下剧烈起伏的心情,摸了摸额头,才发现自己已经满身大汗,浸透了雪白的内衫。她复杂的望着窗外挂在漆黑夜幕上的上弦月。
“梦吗?”
……
…
“消失了一个人?”大皇子问道。
“是,有个婢女进去之后就没出来。”
大皇子了然地点点头:“把那个婢女的后事处理了,让人再去给那只畜生加几条锁链,告诉君怜安,那只畜生以后的喂食都要她在场监督。”
“是。”
作者有话要说:
小宫女:一只颜狗受到debuff【震慑】
鲛人:趁机攻击,并产生暴击效果
君怜安:冷漠.jpg
第4章 鲛舞
尚水宫少了一个人的事情就这么无声无息的过去了。没有人提及,也没有人去质疑,一切照旧,好像和曾经没什么不一样。但还是有些微的不同。
君怜安坐在琉璃池旁新添的麒麟凳上,懒散的用手支着下巴,望着不远处女婢战战兢兢的投喂,显得兴致缺缺。
大皇子的命令她无法拒绝,也懒得室里室外来回跑,便索- xing -让人在这房内增添了桌凳,除了晚上睡觉,她练舞的时候也不用离开这里了。
鲛人吃完,婢女便立刻行礼退了下去。
室内一时静谧着。
鲛人把目光移向她,双手轻轻地拍击水面,喉咙里发出轻微的“婴”声。
君怜安看也没看,也没有废话,撑起软软的身体,一个旋身就开始起舞。君怜安是真正的热爱着跳舞,也许一开始只是为了生存,为了在小小的红楼里向上爬。但日日夜夜的,她的确是爱上了这样舞蹈时肆意的感觉,不用思考如何讨男人欢心,不用思考用什么样的手段才能压住暗流涌动的争艳群芳,她可以完全放松,全心全意地投入进一支舞,专注地感受那种虚幻的自由。
她发自灵魂的热爱这种虚假。
鲛人专注的望着君怜安,银蓝的尾鳍露出水面轻巧的拍打,柔和的力道就像落花轻抚流水。它的喉咙里传出莫名的轻吟声,不是平时那尖锐得吓人的气音,而是一种奇异的嗓音,轻软而空灵,像晨雾一般笼罩着整个屋室,缠绵而氤氲的不断回响。
君怜安动作微微顿了顿,若有所感地阖上眼睛。
没错,就是这样,这支舞就应该是这种感觉。
好像有什么补全了缺陷,君怜安放空大脑,平时苦练却总是觉得少了关键点的舞蹈仿佛信手拈来,古册上简单勾画的舞蹈在她的脑海里一闪而过,四肢已经本能的舞动起来。
最后一个动作随着鲛人越发淡去的嗓音而停下,君怜安轻轻喘了一口气,微垂的头抬起来。她扫了一眼水中的鲛人,第一次温柔的笑了。这张笑颜没有柔媚,没有诱惑,没有虚伪,只是纯粹的快乐的,弯起的眼睛里闪着潋滟的光彩,美艳逼人。
鲛人眸色逐渐深浓,似乎有一点红光从眼底闪现,勾起的唇角让整张脸都带上了点点不明的味道,但是很快,随着它所哼的尾音的消散,一些莫名的东西也像滴入水中的墨一样消散了。
君怜安停下舞步,柔和的眉眼再次恢复平时似笑非笑的妖媚模样。
“这才是这支舞,这才是它真正缺少的舞魂。”君怜安看着鲛人,“不知作出这支无名舞的究竟是怎样惊才绝艳的人物,想必和你们因缘深厚。”
说到这儿,君怜安突然笑了声:“如果是我,定要称这支舞为‘鲛舞’。”
鲛人歪着头望着她。
君怜安弯腰靠过去,漆黑的眼睛与深蓝的眼睛相对。她动作缓慢的伸手,去轻触鲛人凝脂般的脸蛋。虽然带着柔和的笑意,但只有君怜安自己知道,她到底有多谨慎。
只不过有些时候,赌一把,也许能赢得意想不到的结果。
她君怜安,骨子里就有赌徒的疯狂。
一个理智到极点的疯子。
若为男儿身,必当会是丝毫不弱于当世纵横的人才。
她的手抚在鲛人柔软的脸蛋上,微微移动,顺着瀑布般的黑发滑下来。
“阿鲛。”君怜安盯着那双清澈的眼睛微笑道,“我期待着与你一起面对圣上与文武百官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