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鉴评价张巡随机应变,雷厉风行,所以叛军都信服他的智谋。这话不假啊,以张巡的智谋,在古之名将当中也是很突出的了,而且他必能胜任现代黑客的职业,什么都能破解。另外,张巡在军事上灵活多变,譬如他练兵从不按什么古人的兵法,而是让部下将领们各自按照自己的方法去教习。有人就问其中的原因,张巡说:“现在和叛军作战,叛军主要是蕃兵蕃将,特点是忽合忽散变化不定,所以就需要我们锻炼应付突发的事件的能力。如果将士们动辄请示上级,一旦有突然袭击,那就来不及了。所以我让士兵们了解将领的心意,将领又能够熟悉士兵的情绪,这样再作战的时候,就如手指挥指头一样自如了。”张巡除了智谋高超,他的身先士卒也很令人敬佩,而且军令甚严。有时战斗激烈,有些将士会不自觉的后退,张巡就在阵地上对他们说:“我就在这里绝不离开,你们都应该为我回去与敌人继续jiāo战。”所以将士无人敢再后退,又都纷纷向前,与叛军死战,最后都能打退敌人的进攻。但张巡并不是一个霸道的人,他待人很诚恳,胸怀坦dàng,加之他随机应变,出奇制胜,并且赏罚分明,能够与部下同甘共苦,在军中威信很高,他部下将士都肯为他拼死效力。
但睢阳毕竟已经十分凄惨了,坚守睢阳的士兵仅剩下六百人,张巡和许远把全城分成两部分,各带一人,亲自率兵固守,张巡就守在东北,而许远则守在西南。二个人和士兵们共患难,一起吃茶纸饭,日夜苦战,再没有下过城楼。对于攻城的叛军,张巡则动之以理,晓之以情,以他们的这种逆境,居然说动了前后二百人来投诚,并为之死战,看来张巡的口才也是很出色的。
睢阳一直是在自己坚守,孤城向敌——当是时,许叔冀在谯郡,尚衡在彭城,贺兰进明在临淮,可是谁都拥兵不肯来救睢阳。不过我们也不能太责备这三个人,因为这就和当初许远不愿分粮给另两郡是一样的道理:万一那座城投降怎么办呢,岂不是白派兵去了?一旦分兵,若叛军转而猛攻自己的城,那自己又如何守得住呢?事实上,如果是这种担忧的话,是大有可能成为现实的,但说什么,见死不救都十分让人遗憾。没有援兵支持的睢阳城,守卫起来日益艰难了,别人不肯主动来援,如果自己去求援呢,未必不会没用吧。张巡这么想着,便让南霁云带三十名骑兵突围出城,到临淮去求救。南霁云出城相当不易,有数万叛军来阻挡,但南霁云十分勇猛,帅这三十骑兵直冲敌阵,左右开弓,几乎所向披靡,等突出重围后,南霁云这边仅伤亡了两名骑兵。来到临淮,南霁云见到了贺兰进明,向他表达求援的意思,贺兰进明则说:“现在睢阳城不知存亡,就算派援兵去,怕也没什么用。”南霁云说:“我以死向您担保,睢阳现在绝没有被攻陷。再说睢阳如果被叛军攻下,下一个就轮到了临淮,我们两城就好像毛和皮相依,皮之不附,毛将焉存?将军怎能见死不救呢?”贺兰进明很喜欢南霁云的这份率直和勇猛,但终究还是不肯听他的劝告,并qiáng行把他留下,酒食侍侯,好好的招待他一番。南霁云见此,十分悲伤,哭着说:“我突围出来的时候,睢阳城中的将士已经有一个多月没有粮食吃了,就算我想在这里吃下这些美味,但又怎么能咽得下去?将军您手握qiáng兵,眼看着睢阳就要陷落,却丝毫没有救援之意,这岂是忠臣义士的行为?”说罢,南霁云咬下来自己一个手指头,jiāo给贺兰进明,并说:“我南霁云既然不能完成主将jiāo给的任务,就请留下我的一个手指以表示信用,我也好归报主将。”座中的人见此都很受感动。但感动归感动,贺兰进明最终也没有派出一个人。贺兰进明之所以不敢轻易分兵救援,除了担心张巡、许远将来的功名会超过自己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房琯当初嫉恨他,任命他为河南节度使,又让许叔冀作他的节度都知兵马使,两人都兼御史大夫,而许叔冀自恃所部兵力qiáng壮,而且与贺兰进明又是一样的官职,不肯接受贺兰进明的节制,所以贺兰进明担心许叔冀会乘机袭击他——那么,我们怨尤的黑名单上,除了李巨、贺兰进明,现在又加上了一个许叔冀,睢阳城破的责任,他们都有份。这样,南霁云只好离开临淮,重又回到危城睢阳。但,三十人出城还好办,入城却是怎么也不可能,所以他又到达宁陵,还好,宁陵城使廉垣肯与他一起去睢阳,于是他们率步、骑兵三千人,于八月初三的夜里,突进叛军的包围圈里,边战边进,终于进到睢阳城中,伤亡十分惨重,只剩下了一千人得以入城。当南霁云将贺兰进明不肯来援的消息说出来时,城中将士和官吏得知救兵无望,最后一点希望都被这无情的拒绝击的粉碎,无不痛哭起来——虽然一千二百多年了,我们不可能听到当年睢阳城中悲凉绝望的哭声,但单看文字足以使我们也难过起来。前面已经难过了几次,记忆犹深的是悲情三人组的悲惨下场,还有颜杲卿和建宁的死,而睢阳未破,已足以令我们先难过一阵子,后面的事情,可想而知,是比这还要凄惨的。叛军知道没有睢阳无援兵来救,又加紧了围攻。
终于,睢阳城中的粮食吃尽了。这时有人建议:放弃睢阳,向东撤退。张巡与许远就此商议,一致认为:“睢阳是江淮的屏障,如果放弃睢阳,那么叛军将长驱直入,侵占江淮。如果能守住睢阳,哪怕只是守一天算一天,也比放弃要好。而且睢阳将士在饥饿病累的折磨下,体质都已经很弱了,要撤退也必定是走不掉的。战国时七国争雄,同盟国之间还会互相救援,说不定我们周围的将帅还会来救我们的。”如果说这是三个理由,第一点是从大的角度出发,是为了国家而守睢阳;第二点是从自身条件考虑,即使走也未必能跑得过人家;第三点则是有点画饼充饥了,虽然他们很难得的没有绝望,但却注定要失望。在这三点理由下,许远、张巡最终没有主动离开睢阳半步。
睢阳城中没有粮食了,怎么办?起初不是还用粮食混着茶纸吃么,后来就单吃茶纸;茶纸也吃完了,就把马杀了食用——马是战将最亲密的伙伴,如今为了生存,不得不杀这些最好的朋友,只怕吃的时候也是和着泪下咽的;但马也被杀光了,大家只好到处去抓鸟雀,鸟是会飞的,不好抓,但地上的动物就好抓一些,于是大家同时也挖地寻觅着老鼠。鸟还好些,但老鼠这么恶心的东西都不得不吃了,睢阳将士是多么无奈,但鸟鼠也有吃完的一天,还有什么替代品呢?——人。张巡先做出了榜样,杀死了自己的爱妾,给士兵们吃,许远也起带头作用,杀死了他的家奴。但几个人无非也只能是吃几顿,要解决问题,给所有人找着食物,该怎么办?没有办法,张巡下令,把城中的女人全都搜寻出来,杀死后吃掉。然后女子也都被吃光了,接下来就轮到了老弱病残的男子。我们可以想象,这时间拖的也太长了,食物的更换历经了好几个阶段,最后终于到了最顶级的吃人。而城中的人都知道,无论怎么样,最后都是死,城不破,会饿死,也许还没等自己饿死,先被人吃了,而城破的话,叛军屠不屠城都是没准的事,但叛军烧杀掠夺几乎是必然的。反正都是死,那人们也就不存在叛变的想法了——只怕是叛变也没机会,不叛变,也许被吃的还晚点,叛变的话就会有一群忠心耿耿却又饿的眼睛发绿的将士围上来……到最后,总共吃了两三万人,城里剩下的来的就只有四百将士。唉,想当初张巡初守睢阳时,士兵有一万人,城中百姓有数万,张巡每见一个人就询问他的姓名,后来几乎都认识了,可是现在,除了战死的、饿死的,被吃掉的也有这么多,张巡自己心里也一定不好受。睢阳前后大小战斗总共有四百多次,杀敌十二万人,用的守城器械和武器却都是从敌人那里缴获的。但,他们真的没有力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