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子仪到了绛州,解决李国贞被杀之事。郭子仪到后,王元振自以为有功,就请求郭子仪不要惩治他,但郭子仪说:“汝临贼境,辄害主将,若贼乘其衅,无绛州矣。吾为宰相,岂受一卒之私邪!”因此,郭子仪把王元振及其四十个同谋抓起来全部杀掉了。听说这个消息,辛云京也放手来处理变乱,杀掉了杀死邓景山的几十个人,局势这才平稳下来。
四月间唐代宗即位,由于鱼朝恩、程元振都比较忌讳郭子仪等有功之将,所以八月郭子仪还京后,表请辞去相关危险职务,代宗也便顺势免去他的军权,然后又一次束之高阁,不过这回代宗又他加了个官,山陵使,就是给皇帝修陵的。通鉴于此处与《旧唐书》稍有不同,《旧唐书》的意思像是代宗一上来便免去了他的军权,但通鉴记七月郭子仪又被任命兴平、定国副元帅,与三月的任命是一样的,疑为衍误。十月,代宗任用雍王为元帅,本来又想以郭子仪为副元帅,但由于鱼朝恩、程元振的缘故而取消。此时距安史之乱的结束已经很近了。
安史之乱后,郭子仪多次进言说:“吐蕃、党项不可忽视,应当及早防备他们。”代宗也没怎么注意,后来吐蕃果然来侵犯长安。有人来犯,边将告急,可是朝中代李辅国任元帅行军司马的程元振却把所有告急文书压下,根本不向代宗禀报。十月,吐蕃军队进犯泾州,刺史高晖投降,又做了吐蕃军队的向导,引导他们深入内地。吐蕃军队经过邠州时,代宗才终于得知吐蕃入寇的消息。很快,十月初二,吐蕃军队进犯奉天、武功,离长安已经很近了,于是京师大恐。仓促之下,代宗任命雍王李适为关内元帅,郭子仪为副元帅,出镇咸阳以抵御外敌,可见长安中留下一个将军是多么有用。可怜郭子仪闲居已久,部下早就都离散了,这时临危受命,只好临时招募,征到了二十名骑兵就匆匆启程了。到咸阳时,吐蕃率领吐谷浑、党项、氐、羌等各族军队总共二十多万人,漫山遍野,前后达数十里,已经从司竹园渡过了渭河,顺着山脉正向东涌来。无论如何这二十人是抵挡不住的,郭子仪便派人入朝奏报军情,请求支援,结果又被程元振拦下了。虽然有渭北行营兵马使吕月将的两番对抗,但最终也没能挡住吐蕃——吕月将很值得钦佩,他所部也只有二千人,明知怎么也挡不住,仍然拼死作战,最后全军覆没,吕月将本人被俘,后来就再也没有消息了,或许被杀了?不知道,但吕月将和他手下的士兵们很值得哀悼一番。
长安城中,代宗正在操练军队,但是吐蕃已经跨过了便桥,说话便到。代宗不知所措,只好于十月初七逃往陕州,当初玄宗出逃的情景又生动的再现了一次,官吏们躲藏起来,禁军则一哄而散。但好在大家都有了经验,而且和上一次不同的是,吐蕃重在抢掠,不一定要占领,所以躲过一时便好。听到吐蕃到长安的消息,郭子仪急忙从咸阳赶回来,到长安的时候,代宗已经走了。有句话是“来的早不如来的巧”,代宗走的时间也是很巧的,他刚出宫苑大门渡过浐水,叛降吐蕃的she生军将领王献忠就返回长安了,胁迫着丰王李珙等人去迎接吐蕃军队。当他们走到开远门时,遇上了郭子仪。郭子仪大声呵斥,王献忠跳下马来,跟郭子仪说:“主上东迁,社稷无主,令公身为元帅,废立在一言耳。”郭子仪听事没有回答,李珙又上前问:“你为什么不说话?”郭子仪很清楚形势,所以断然否决,训斥了他们一番,然后派兵把他们送到代宗那里。第二天,代宗一地到了华州,由于州府的官吏早就逃散,没有人来提供食宿,所以和当年玄宗一样的惨。幸好鱼朝恩带着神策军从陕州前来迎驾,代宗才有了安身之地。
于是郭子仪收敛人马,勉励将士们共雪国耻,攻取长安。这时代宗因为担心吐蕃军会东出潼关,所以召郭子仪去陕州。郭子仪上表说:“我若不收复长安,就无法来见陛下。而且我出兵蓝田,吐蕃军一定不敢向东出击。”代宗表示同意。吐蕃这时已经立广武王李承宏为皇帝,想掳掠一番之后整队回国,结果听到百姓传言郭子仪要打回来的消息,信以为真,开始率军撤退。这一次吐蕃入寇,在众节度使都不敢轻易来救援皇帝的情况下,只有郭子仪勇于挑起重担,并且立下克复之功,所以从此代宗十分倚重他。
接着便赶上仆固怀恩的反叛,又是郭子仪去平定的。郭子仪在朔方军中素有威望,所以他一出马几乎就是不战而屈人之兵。后来仆固怀恩两次诱吐蕃攻打长安,第二次他骗吐蕃和回纥人说郭子仪已被鱼朝恩害死了,而代宗也已逝世,所以这些人有恃无恐。不想回纥人在泾阳居然又看到了一个活蹦乱跳的郭子仪,大惊失色,“怎么你原来还活着?”郭子仪说:“昔回纥涉万里,戡大憝,助复二京,我与若等休戚同之。今乃弃旧好,助叛臣,一何愚!彼背主弃亲,于回纥何有?”责备他们背信弃义,回纥人很诚实,说本来听仆固怀恩的话,以为郭子仪和代宗都死了,所以才敢来,否则,“何至于此?”然后请求和郭子仪见面。郭子仪力排众议,只带了数十骑兵前往,比演义里关公的单刀赴会差不了多少。正是郭子仪的威望和这份气魄胆量,很令人折服,所以宴会上郭子仪说动回纥与唐结好。吐蕃人听说这件事,怀疑回纥会与唐联手来攻打自己,所以连夜就逃了,果然在路上遇到了唐军和回纥军,本想大抢一番的吐蕃,不但白抢了一回,自己也搭上了不少东西,而且还被打的大败,如果仆固怀恩还活着,吐蕃人一定和他算帐。
代宗时期,郭子仪以七十多岁的高龄居然担当起了朝廷的顶梁柱,实是辛苦了老人家。德宗即位后,郭子仪又被德宗免去了军权,然后又做了代宗的“山陵使”,尽管军权又没了,但地位仍然不断攀高,此前代宗曾想任他为尚书令,郭子仪很知趣的辞掉了,这回德宗加封他为太尉、尚书令,而且尊号为“尚父”。但郭子仪毕竟年岁太大了,这位经历了玄、肃、代、德四朝的老将军,于建中二年(公元781年)病逝,时年八十五。当时“帝悼痛,废朝五日。诏群臣往吊,随丧所须,皆取于官。赠太师。陪葬建陵”,赐谥忠武。
郭子仪是善始善终,满门富贵,即使程元振、鱼朝恩对他百般诋毁,最后的影响也只限于夺去军权,而于他身家性命却毫无伤害,原因是,“书一纸征之,无不即日就道”。招之即来,挥之即去,毫无脾气,这是皇帝最理想的大臣,所以最终皇帝哪怕真对他起了疑心,也仍然会释然。但郭子仪可以没脾气,但他活的也并不轻松,身居高位,又有这么大的威望,如稍有差错,那几十年的英名就付之东流了,不过,郭子仪最惦念的该是自己的子孙吧,他怎么也要为他们考虑。郭子仪有一个儿子郭暖,娶了代宗的女儿升平公主——我想大家一定想起了打金枝之类的戏曲,不错,戏曲正是由历史而来,不过新旧唐书却是找不到,不知通鉴是取自哪个笔记?出处倒也不必计较,但这件事对郭家来讲,真是虚惊一场。郭暖和公主赌气说的话“汝倚乃父为天子邪?我父薄天子不为!”确实比较容易惹麻烦,所以郭子仪当时吓得把他囚禁起来,自己上皇宫里请罪,幸好遇上还算是比较开明的唐代宗,说了一句“不痴不聋,不作家翁”,然后又劝解了一番,如果遇上一个不讲理的皇帝,郭家只怕有灭门之祸。最后代宗那都没事了,郭子仪仍然打了郭暖一顿,其实意思就是教训他:你知不知道你差点让全家给你陪葬……郭子仪的没脾气还表现在,有人挖了他父亲的坟墓,当时有人怀疑是鱼朝恩,但此事似乎代宗也不好追查,又担心郭子仪会因此事而反,所以心事重重的和从河中回朝的郭子仪谈及此事,结果郭子仪说他带兵很久却不能禁止士兵们去挖别人的坟墓,所以现在这是对他的报应,一句话便打消了代宗的疑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