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先分析刘备的心态。刘备第一次前去拜访诸葛亮时,自然是带有某种期望的。
《笑林广记·闺风部》里记载了一个名为掮脚的故事:“新人初夜,郎以手摸其头而甚得意,摸其rǔ腹俱欢喜,及摸下体,不见两足,惊骇问之,则已掮起半日矣。”显然,刘备并不期望诸葛亮如那个新妇一般,热情似火,比他更猴急更迫不及待。刘备所抱有的期望,反而是希望诸葛亮不用给他面子,不来理会他,晾着他,对他的邀请也拒不答应。
为什么这么说呢?
可以肯定的是,刘备作如此期望,并不是因为他有受nüè倾向。当时的刘备境况窘迫,都四十六岁的人了,还成天受孟德公欺负,东逃西窜,是以心理上有些自卑。与此同时,他又久仰那诸葛亮乃是当世一等一的俊杰,所谓“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因此从一开始,他便没有将诸葛亮定位成一个对自己来说“不用天长地久,只要曾经拥有”的寻常谋士,而是每每将诸葛亮比作姜子牙和张子房,自己则隐约以周文王和汉高祖自居,摆明了是想和诸葛亮踏踏实实地过日子,让他做自己事业上的终身伴侣。既然找的是终身伴侣,刘备自然不希望诸葛亮一下子就被他见着了,见着了然后又马上就被他勾引成功。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他刘备的心里就难免要犯嘀咕了:传说中的诸葛孔明水性杨花乎?今天他如此轻易便从了我,那下回别人,譬如那个长相比我帅、腰包比我鼓的孟德公也来请他,那他诸葛亮岂不是从得更快?
另一方面,和孟德公、孙权等人相比,他能开给诸葛亮的待遇实在有限。他唯一的优势就在于他那份百折不挠的痴情、死缠乱打的诚意。是以,他反而希望诸葛亮能冷落他,躲避他,给他机会来表现自己、证明自己。诸葛亮越是冷落他、躲避他,让他剃头的担子一头热,他反而越是来劲,越发会把握机会,将自己唯一的优势给发扬光大。
再来分析诸葛亮的心态。诸葛亮多聪明的人物呀,刘备这种古怪的不可为外人(甚至包括他的两个兄弟——关羽和张飞)道的枭雄心思自然瞒不过他。因此,诸葛亮虽然对刘备芳心暗许,知道自己迟早都是刘备的人,早给晚给本没有区别,但他还是照着刘备的期望,配合着演起了戏剧。于是假意羞涩,两度避而不见,潜台词便是——哎呀,刘皇叔啊,你好坏哟,一来就想要人家,未免太快了吧。人家还没准备好嘛,人家可是从一而终的人。再说,大家彼此还不了解,谁知道你会不会对我始乱终弃。诸如此类。
就这样,刘备和诸葛亮两个大男人便玩起了心照不宣的调情游戏,三顾茅庐,一追一躲,再追再躲,两人皆是心有默契,乐在其中。君不见,刘备前两次登门拜访,皆是空手而去,未带任何聘礼。他就知道,诸葛亮没这么容易让他见到。到了第三次,刘备感觉火候已到,这才带上了金帛礼物,用以下聘。而诸葛亮呢也是风月中人,善解人意,将一副欲语还休、欲拒还迎的姿态做到十足。
然而,这种调情游戏,张飞是不能明白的。他可替刘备着急啦,先是要拿一条麻绳把诸葛亮缚将过来,好让刘备霸王硬上弓,后来又要去屋后放一把火,看他诸葛亮还高卧装睡!
张飞这种粗线条的蛮夫,只知道求多求快,恨不能立即便让诸葛亮从了刘备,成为袍下之臣。然而,对两个当事人来说,仿佛是在谈一场恋爱,以得到之前的追逐过程最有妙味。本世纪初,中国一个女生组合S.H.E曾唱过一首歌,名为《触电》,其中一段歌词颇能描摹出此一类纯美动人的情态。这当中,前段可看作是刘备的心声,后段可看作是诸葛亮的应答。歌词如下:
〖但请你不要太快揭开还沉默的情话
先让我多着急一下再终于等到解答
太容易的爱故事就不耐人回味啦
像这样触电,就够我快乐熔化
我们就耐心培养萌芽不要急着开花
反正有长长的日记等我们去填满它
在被全世界发现以前先愉快装傻
就这样触电,一直甜蜜触电,直到爆炸〗
我们再来看嬴政和尉缭。嬴政和尉缭的关系与刘备和诸葛亮的关系有大不同。刘备言曰:“我得孔明,如鱼得水。”刘备是鱼,离不了孔明这水。而嬴政却是两栖三栖甚至四栖的动物,对尉缭并无如此大的依赖性。刘备来请孔明,是为了更少地挨别人揍;嬴政来请尉缭,却是为了更狠地去揍别人。孔明之于刘备,是冬天里的大火炉,不可或缺;尉缭之于嬴政,则只是往满桌珍馐里再多添一道美味而已。这也就决定了,虽然都是王和王的男人,相见却各有各的曲折反复。
【3.主胜之道】
且说嬴政终于见到了尉缭,或者我应该说,尉缭终于见到了嬴政。两人对坐,嬴政因问道:“寡人欲取天下。先生善兵,愿有以教寡人。”
尉缭面对着当时地球上最qiáng大的王者,神色自如,悠然说道:“夫兵有三胜。不橐甲而胜,主胜也;阵而胜,将胜也;战胜,臣胜也。”
嬴政道:“寡人愿闻何以主胜。”
尉缭道:“所谓主胜,无须兴兵,战胜于朝廷是也。今臣有兵不血刃之计,而使天下归顺。”
嬴政jīng神一振,道:“请先生赐教。”
尉缭道:“以秦之qiáng,诸侯譬如郡县之君,臣但恐诸侯合纵,翕而出不意,此乃智伯、夫差、愍王之所以亡也。愿大王毋爱财物,赂其豪臣,以乱其谋,不过亡三十万金,则诸侯可尽。”
尉缭虽以兵法著称,本人却是一个坚定的反战者。然而他又清醒地认识到,历史cháo流浩浩dàngdàng,非他一人的力量可以阻挡。统一之战绝无可能避免,六国必将灭亡。生逢乱世,他将何去何从?在六国和秦国之间,他又将如何抉择?事六国以抗秦吗?这样或许能为六国延数年之命,换句话说,为六国的达官贵人延数年之命。而为了这多出的数年之命,却必然要付出惨重的代价——多打几十场乃至上百场仗,多牺牲几十万乃至上百万战士(包括秦国和六国)的性命,让无数本可幸免于难的家庭破碎灭亡。
尉缭的咸阳之行,表明他最终站在了秦国一边。而他向嬴政提出此一计策,正是要腐蚀六国的权臣,削弱六国的斗志,从而加速统一进程。长痛不如短痛,让该死的战争尽快结束,和平早日降临。
嬴政听完尉缭的计策,脸上忽然露出狐疑之色。尉缭的计策对嬴政来说并不新鲜。早在七年之前,李斯就向嬴政献过类似的计策。时为郎官的李斯,也正是因为这一计谋,被嬴政拜为长史,从而迎来了仕途上的重大转折。李斯就任长史以后,yīn遣谋士赍持金玉以游说诸侯。诸侯名士可下以财者,厚遗结之;不肯者,利剑刺之。这一计谋多年来一直在秘密实施当中,几乎是秦国的最高机密。即使在秦国,知悉内情的也不会超过五个人。因此,嬴政不免怀疑,尉缭之所以提出和李斯类似的计策,究竟是英雄所见略同呢,还是尉缭乃是为六国而来,隐约觉察到秦国这一计谋,特作此番试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