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刚挨过一顿毒打,李斯却觉得眼前这些人比自己更加可怜,更加值得被鄙视。为了一个也许并不存在的希望,他们在等待中耗尽了自己的青chūn,失去了至爱的亲人。李斯大声疾呼道:“你们到底是在等相国,还是在等死?”
一人伤悲地笑道:“用舍时焉耳,穷通命也欤。不等又能做什么?”
又一人叹道:“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
李斯气馁地想道:“难道我也会沦落到和他们一样的地步?不,绝不可能。什么‘用舍时焉耳,穷通命也欤’,什么‘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全是自欺欺人的丧气话。”的确,要是等待能解决问题的话,乌guī早就统治了地球。警惕啊,一不小心,坐以待时就将变成坐以待毙。李斯一刻也不想和这些失败者待在一起,他不愿意自己沾上他们可耻的霉气。他扶着墙,一寸寸地站直身体,再次向相府大门走去。
没有人对李斯的离开表示出丝毫惊奇。他们又在争辩着新的话题:
“前天相国的马车经过时,他撩起窗帘来,特意看了我一眼。”
“他看了我两眼呢!左眼一眼,右眼又一眼。”
“呸,他明明是在看我。他一直都在深情地盯着我,我当时脸都被他盯红了呢。”
这些话顺风传到李斯的耳朵里,让李斯几欲作呕。这些毫无尊严廉耻的士人,说出来的话,和后宫中苦盼帝王临幸的幽怨嫔妃何其相似!可怕的权力啊,不仅能让你临幸女人,也能让你临幸男人。
【5.擦身死神】
李斯并没有再次尝试进入相府,他只是冷静地站在相府大门前,平静而轻蔑的眼神在看门武士的脸庞上依次掠过,他看得很慢,很仔细,他要记住这每一张面孔。在不久的将来,他要让这八个武士变成八具尸体,以此来向世人宣告:李斯,绝不是一个可以被欺凌与被侮rǔ的人。饶是这些一贯心狠手辣的武士,bào晒在李斯的目光之下,心里也不禁寒意陡起。在这个年轻人身上,竟有着比相国吕不韦更qiáng悍更霸道的气势。这种气势之于男人,就好比气质之于女人,先天可以生得,后天未必养得。
李斯开口说话了:“汝等庸人,安敢轻吾!汝等恃以rǔ吾者,徒蛮力耳,今为看门之犬,固得其所也。岂不闻,一人之辩,胜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qiáng于百万雄师,此李斯所恃也。倘李斯用事,相国也不足为尔等免祸,尔等必死也。”言迄远去。八武士为李斯的狂妄所慑,面面相觑,竟忘了阻挡。而沿相国府院墙挨溜排开的那群颓废的士人则轰然为李斯叫好,类似这样的狠话,在他们心中憋了许久,只因怯懦而不敢发。今李斯一奋其气,以受rǔ之躯,叱骂斥责,他们远远听着,也觉得淋漓痛快。他们为李斯鼓掌欢呼,至于李斯说的狠话能不能变为现实,这些士人却并不在乎。他们还以为李斯和他们一样,撂下这些狠话,只不过是为了追求刹那间的口腔快感。
他们错了,错得厉害。
李斯接连受了两次重伤,能支撑着走回逆旅,堪称奇迹。逆旅老板见到李斯回归的形状,早吓得面无人色,赶紧给他请大夫不提。
李斯在病榻上调养了近两个月,身子才渐渐复原。其间有好几次,他都觉得自己已经死去,脱离凡俗的躯壳,走入永恒的静寂,四周是彻底而绝对的虚无,无可触摸,无可寄托。他骇惊,却喊不出声音;他奔逃,却无功徒劳。死亡的预先演习,让他更体验到生存意义之必需。以我之见,举凡能成大事、立伟业者,大抵均有过类似的濒死经历。比较体验过死亡者和未曾体验过死亡者,其活着的姿态有大差异。前者向死而生,后者为死而生。
咸阳的医药费可不便宜,韩非赠给李斯的十数金,李斯半数留给妻儿,半数携来咸阳。三个月的衣食住行,再加上高昂的医药费,花销下来,李斯已是身无分文,即便有心回上蔡,却已是无力凑路费。他除了困死咸阳之外,似乎已别无选择。好在商人的眼睛是雪亮的,逆旅的老板和吕不韦有着相同的眼光,他认定李斯是个国宝级的人才,奇货可居,于是慷慨地允许李斯吃饭住店都可以挂账。正因为此,李斯方才可以在咸阳惨淡地支撑下去。
在遇到郑国之前,李斯便一直处于这样的状况:良好的教育,热烈的想象力,巨大的野心和极度的贫穷。
【6.贵人相助】
郑国和李斯在咸阳的小酒馆里。
听完李斯的遭遇,郑国也是唏嘘不已,忽问道:“荀老夫子向来可好?”
李斯惊道:“君知夫子乎?君也知李斯乎?”
郑国道:“荀夫子当世真儒,桃李遍天下,谁人不知?君乃夫子生平得意高足,欲逃名而不可得,郑国知君,又焉足怪哉?郑国有一事不明,以君之才学,复持荀夫子之荐书,七国之主莫不以延君为幸,奈何却难逾相府三尺之阶,徒见rǔ于护门之犬?”
李斯心高气傲,离开兰陵时,压根没有想过向荀卿讨要荐书,以荀卿对他的器重,只要他开口,荀卿自然会给他写一封极尽美言之能事的荐书。手持这样一封荐书,当比今日手持五六个博士文凭更能唬人,可以少奋斗N年。然而李斯并不想要,他有自己的qiáng硬原则。李斯答道:“夫子惠吾已多也,李斯愧无以报。今李斯功未成,名不就,不得光耀师门,心实耻之。为人弟子,倘只知假师尊之名以邀幸,不知挟师尊之术以自立,此小人之道,非君子之道,李斯不屑为也。”
郑国心里暗赞道:“怪不得韩非公子对此人赞许有加,观其胸襟,果有可异之处。”又道,“君欲见相国,郑某或能助之。”
已是山穷水尽的李斯闻言大喜,道:“愿闻其详。”
郑国道:“郑国乃韩人也。相国吕不韦,亦韩人也。郑国与相国有故旧之谊。郑国此来咸阳,欲献策于相国,求富贵荣华。君欲见相国,如不嫌委屈,可暂充郑某之仆从,及进得相府,君得间说之。相国悦君,愿君莫忘郑国引见之功;相国逐君,则君于咸阳多留无益。天下之大,何处无用才之地,君若欲转赴六国,郑国愿资以盘缠。君异日有成,勿忘郑国相助之义。”
好运来得太突然了,李斯有些不敢相信这是真的。李斯原不喜郑国之长相,此时却是越看他越顺眼。李斯心想:咸阳有那么多家酒馆,郑国却偏偏走进我在的这一家。他可以在任何时候走进这家酒馆,却偏偏在我最走投无路的时候走了进来。也许,这便是不可测的命运吧。当时的李斯又怎能想到,这其实是一场有意的安排。
虽说李斯不免认为扮充仆从有失体面,但想到终于能见到吕不韦,这点小小的委屈实在算不了什么,于是高兴地应允下来。
受郑国提供的利好消息影响,李斯的股价顿时飙升,逆旅老板主动张罗着给李斯这一桌加酒加菜。李斯殷勤地劝郑国酒,又问道:“不知兄台欲以何策献于相国?”
郑国是战国时代有名的水利专家,那时候科学家的地位和今天没法比,比较受人歧视,说话也没人爱听,心里那个憋屈啊。李斯这一问,郑国甚至都有些感动了,也甭管李斯是不是自己的知音,便取出一幅地图,在上面指点着讲解开来:“且看,泾水洛水之间,为关中之地,幅员广袤,然苦于无水之故,田地贫瘠,民终岁垦作,而仍饥以殍也。郑国之策,首起雍州云阳县西南二十五里,凿泾水,自中山西邸瓠口为渠,傍北山,经泾阳、三原、高陵、临潼、富平、蒲城而东注洛水,三百余里以溉田,用注填阏之水,溉泽卤之地,不数年,则原田弥望,畎浍连属,由来榛棘之所,遍为粳稻之川,有丰岁,无凶年,关中为沃野,秦得以富qiá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