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血的仕途_曹昇【完结】(99)

2019-03-10  作者|标签:曹昇

  李斯慢慢地走着,思绪万千。一个二十来岁的年轻男子从后面追上李斯,和李斯并肩而走。李斯自顾而行,对那年轻男子并不留意。此年轻男子名为吴公,与李斯同乡,刚从上蔡老家前来投奔李斯不久。李斯顾念同乡之谊,任他为舍人,待之如子,时常亲自教诲。吴公跟着李斯走了一里多地,见李斯仍不理会他,忍不住开口说道:“先生,我们就这么回上蔡了吗?”李斯恍如未闻,不置可否。吴公又质问道:“先生可曾因为逐客令写了一点什么没有?”李斯摇了摇头。吴公拦住李斯,正告道:“先生还是写点什么罢。秦王一向就很爱看先生的文章。”李斯不答,绕开吴公继续前行。

  此吴公者,后世也有名焉。汉朝孝文皇帝初立,因为吴公曾经得到李斯亲传的缘故,乃征其为廷尉。廷尉正是李斯曾经任职长达二十四年的官职,李斯几乎就成了廷尉的代名词。而吴公有一弟子——天才少年贾谊,更是享有大名。贾谊在他那篇名垂青史的《过秦论》中,将秦政之失悉数归于始皇与二世,只字不及李斯之过。究其动机,是否因为他和李斯有着这层特殊的师承关系,故而为尊者讳?今日已是不得而知。

  不一刻,吴公再度追上李斯,执著地道:“请先生谏秦王。”

  李斯停下脚步,道:“小子乱烦我意,速去。”

  吴公不管,提高声调,重复说道:“请先生谏秦王。”

  李斯道:“小子知我所思乎?我思茅焦也。茅焦曾言,一朝为官,此身便好似货于帝王之家,非复为我所有,摧眉折腰,患得患失,难得开心颜色,何苦来哉!茅焦之言,今日思及,尤堪警醒。此回上蔡,依山傍水,筑屋而居,余生悠悠,逍遥于田舍自然,不亦乐乎!”

  吴公道:“请先生回头一看。”

  李斯回头,饶是他定力过人,也不禁大吃一惊。不知何时,路上同行的外客们已是跪成一片,如推倒的多米诺骨牌一般,绵延数里。

  吴公再向李斯说道:“先生虽能独善其身,而先生眼前的这些人却已是倾家dàng产,虽有故国,不能归也。他们的全部希望,就只在先生身上了。先生的决定,左右的不仅是你一个人的命运,还有你眼前这些贫苦人的命运。他们是生存还是毁灭,是幸福还是悲惨,都取决于先生。先生雄辩滔滔,才气高远,又素得大王信赖,如先生进谏,必可拨乱反正,尽归逐客也。彼等无辜遭祸,不能自救,先生宅心仁厚,安忍弃之不顾!”

  李斯一眼望去,跪倒的有白发苍苍的老者,有鼻涕长流的幼儿,有头发蓬乱的妇人,有面容悲愤的壮士。他们抬头望着李斯,黯淡的眼神里满是乞求,满是期待。此时此地,这些被放逐的外客自发地组成了一个临时集体,要求李斯成为他们的领袖,成为他们的摩西。李斯的眼眶也不禁湿润了,急忙叫大家起身,又叹道:“李斯之痛,与诸君同。李斯所以不谏者,非敢惜笔墨也,只是谏书易写,信使难托。我等处江湖之远,呼告无门。其庙堂之上,宗室当道,谏书不得呈于大王,反为我等益祸也。”

  众人绝望起来。是啊,就算李斯写了谏书,也根本送不出去。就算侥幸送出去,也到不了嬴政手里。而谏书一旦落到宗室手里,激发起宗室的愤怒,他们这些逐客的境遇只会更加悲惨。

  军吏见外客们一起跪倒,担心有变,于是又打又骂,呵斥起身,催促急行。正当众人莫知计之所出时,忽听得身后马蹄声甚急,如风雷直奔而来。众人面面相觑,疑惑不安,未知是凶是吉。

  【6.先生之德】

  只见数十骑士飞速而至,皆英伟少年,中间一人气势夺人,尤为俊美。李斯认出来者正是蒙恬,眼中现出一抹亮色。军吏们见到蒙恬,知道他蒙家世代为将,功勋累累,终有一天,大秦的百万铁师将会掌控在这个少年手里,哪里还敢阻挡,一路放行。

  蒙恬见李斯,行往日之礼。李斯笑道:“我知道,整个咸阳就只有你会来给我送行。”

  蒙恬正色道:“某之所来,非为先生送行,欲求先生谏大王也。大王之逐客令,某不敢苟同。某之祖父,齐人也,却有大功于秦,岂外客皆欲为害于秦乎!大王不审误信,以郑国一人之故,尽逐外客,过也。蒙恬人微言轻,又复年少,恐大王不能听。大王向来以先生为师,学生有过,为师者能不诲改之!”

  李斯道:“大王,君也;李斯,臣也。事已至此,夫复何言!君既有命,臣谨守而已。”

  蒙恬道:“不然。夫为人臣者,君有过则谏,知而不谏,非忠也。三谏而不听,去之未迟。先生舍秦而去,欲奔六国乎?夫六国积弱日久,不可复兴,吞并天下者,必为秦也。先生如神龙,六国如浅水,六国不能容先生,先生于六国也不得自如也。望先生思之。”

  李斯叹道:“非李斯不欲谏,只是一日不朝,其间容刀。今李斯不见大王已有数日,谗言如浮云,蔽日不使照。纵有心为谏,不能达于大王也。”

  蒙恬道:“倘先生有意,某愿为先生献书于大王。”蒙恬身世显赫,又和嬴政是发小,的确再没有比他更合适的信使了。也只有他能冲开宗室的封锁,直接将李斯的观点传达给嬴政。

  蒙恬的到来,让外客们重又燃起了希望。李斯凝神片刻,又撸了撸袖子,大叫一声道:“研墨。”

  众外客大喜,哭拜于地,齐声颂曰: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德,山高水长。

  【7.谏逐客书】

  冬日的天空高远悲怆,空旷荒凉的野外,风的经过无所阻挡。零星的雪花随风舞动,预示着一场大雪即将降临。

  由于蒙恬的在场,军吏们也只能从了众意,远远站立旁观着,不敢gān涉。

  墨已磨好,笔已奉上,竹简缓缓铺开。有雪花飘落于竹简,化为水珠,仿如泪滴。无数人都已屏住了呼吸,无数道目光在同一人身上聚集。

  面对着身外的期望和压力,李斯如一座山岳,沉稳危坐,不怒而威。

  有如雪花坠地,笔轻柔地落下,写出第一个字“臣”,此后便恍如利舰破冰,一发而不可收。

  严羽《沧làng诗话》评李白之天才云:“盖他人作诗用笔想,太白但用胸口一喷即是。”李斯作文,大抵类此。他胸中郁积已久的幽怨和愤懑,喷she而出,泻于笔端,奔流始终。

  此时的李斯,风鼓衣袖,须发张扬,翩翩如仙,仿佛嵇康抚琴奏绝音,旁若无人,物我两忘。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须臾之间,八百三十九字扫尽。

  外客们虽不知李斯究竟写了些什么,但也无不为其姿态感染,于是生大快乐、大欢喜之心。他们将永远记得今天的场景:有一个旷野中的人,用他手中的笔改写了他们的命运,也改写了中国的命运。

  蒙恬一直在旁侍立,随着李斯作文的进行,其面色也是时悲时喜,不能自已。

  书既成,李斯掷笔于地,长叹道:“世间无必成之谏,更无必听之君。吾聊尽人事而已,成与不成,庶几无大恨也。”


加入书架    阅读记录

 99/189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