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评传_刘忆江【完结】(40)

2019-03-10  作者|标签:刘忆江

  那么为何非要在正规军外另建新军?扩增正规军不成吗?不成。曾国藩虽是个文官,没有带过兵,可耳闻目睹,尤其是官军围剿太平军两年来的事实,使他坚信,这样的军队是绝无可能克敌制胜的。早在做京官时,他便向咸丰上过一道《议汰兵疏》,将军队的现状,做了这样的归纳:“兵伍之情状,各省不一。漳、泉悍卒,以千百械斗为常;黔蜀冗兵,以勾结盗贼为业;其他吸食鸦片,聚开赌场,各省皆然。大抵无事则游手恣雎,有事则雇无赖之人代充,见贼则望风奔溃,贼去则杀民以邀功。”4为此,他提出将绿营兵兵额减少到乾隆四十五年以前的水平,汰兵五万,每年节饷一百二十万两,将之用于军事训练,走jīng兵路线。

  国内研究太平天国史的专家罗尔纲,20世纪30年代,曾出版过一部《湘军新志》,其时,罗对湘军军制的研究,是经过胡适先生指导的,故尚遵从胡氏实证主义的治学传统,有一分证据说一分话。5故此书资料详瞻,评论允当,诚为一时之选。今日读之,仍不失其价值。其后出之作,相形之下,则相去不可以道里计。《新志》中对当时清军的腐败窳劣,综核有序,正可以作为曾氏力主改练新军的注脚,故笔者不吝篇幅,于此转述之。

  罗氏将清军绿营之积习(或称习气)归纳为四大端:

  一为虚名冒饷。即将弁遇士卒缺出,仍存旧名,不予选补,以gān没其粮饷。遇到差点兵额时,临时雇人冒充以掩人耳目。此外将弁还将其自家府署内的厨役、仆人等挂名领饷,以国家养兵的经费,用于私人雇役。虚名冒饷的恶果是,册上有兵,伍内无兵;侵占名粮,则虽有其人,而操练调遣均不与闻,有兵等于无兵。咸丰初年,此弊浸深,如贵州一省之绿营,缺额过半,偏僻地区缺额更多,有只存六分之一者。(此胡林翼语)

  二为“官气”重。即不事训练而专应差事,不讲营规而专习节仪,巧滑偷惰,军纪涣散。“无事则应对趋跄,勇为善观;临阵则趑趄退避,专择便宜;论功则多方钻营,希图美擢;遇败则巧为推诿,求便私图。”(此江忠源语)

  三为操防虚应故事。平日训练,花拳绣腿,但求好看。“今日之制兵,陆则不知击刺,不能乘骑;水则不习驾驶,不熟pào械。将领惟趋跄应对,办名册,听差使。其练之也,演阵图,习架势,所教皆是花法(花架子),如演戏作剧,何裨实用!”(此左宗棠语)

  四为敢于犯上。清军绿营之等级序列,自上而下为提督、总兵、副将、参将、游击、都司、守备、千总、把总、士卒。而上级“居官不谨,动为其下所胁持”。因为有把柄在下级手中,故上级不得不务为姑息。姑息养jian,则军纪dàng然。由之形成嘉道年间,绿营士兵挟持千、把总,千、把总挟持都司、守备,都司、守备挟持副将、参将、游击,副将、参将、游击则挟持提镇(即提督、总兵)的局面。“上述四个弊端,虚名冒饷与侵占名粮,则营伍空虚。官气重,则巧滑偷惰成为风气。操防虚应故事,则所谓训练实与没有训练相等。敢于犯上,则军无纪律。营伍空虚,则临事始招市人冒充,应募的人,兵籍无名(顶空额),以致闻风先逃,无可稽查。巧滑偷惰,则平时以钻营为能,营务必致废弛;有事以规避为巧,不免争先奔逃。无训练,则无胆无艺,不能披坚执锐。无纪律,则将令出而兵哗,敌未至而先溃,懦于御敌而勇于扰民。这四点都是绿营最大的弊端。此外,如将弁则役使兵士,视如奴仆,克扣摊派,剥及锱铢。兵士则吸鸦片,开赌场,豢盗,窝娼;平时无恶不为,一闻征调,则阖门啼泣,推饷求代。种种积弊,二百年来,成为习惯,已经是改革不了的。”6

  上述四大弊端之外。罗氏还总结出绿营制度的三大缺陷:一是饷薄。士兵为了糊口养家,兼营生意便成为公开普遍的现象;国家既无力增饷,便只能视而不见,放任自流。二是分汛太多,差役太重。所谓汛,指的是山川道路要隘等处设置的驻军,分散驻扎的兵士多了,自然不可能按时集中操练。差役重,当时没有警察,所有护饷、押送犯人、缉捕盗贼等等,无不以分汛的绿营兵当差。分汛多,差役重,致使训练废弛,军纪涣散,战斗力低下。三是调遣无成法。绿营征调,往往零星抽凑,这一营抽一百,那一营抽五十。调兵一千,往往抽拨了几营或十几营。所谓兵与兵不相习,将与兵亦不相知,营伍散漫,心志不一就是这样造成的。一旦临敌,兵不听将令,将不得兵力,营与营之间则势如鸿沟,各不相谋,战不相援,败不相救。7

  综上所述,难怪曾国藩对正规军没有信心,想要另起炉灶。故他赴任伊始,对帮办团练一事,敷衍了事,一带而过。“拟访求各州县公正绅耆,以书信劝谕,使之董理其事,俾百姓知自卫之乐,而不复以捐资为苦。”8话虽这么说,这件事,他自己心里怕是都不相信能够做到呢。反之,对编练新军,他显得劲头很足。在抨击了官军两年来在广西的表现后,他提出“今欲改弦更张,总宜以练兵为务。臣拟现在训练章程,宜参仿前明戚继光、近人傅鼐成法,但求其jīng,不求其多;但求有济,不求速效。诚能实力操练,于土匪足资剿捕,即于省城防守,亦不无裨益。”9咸丰对官军之窳劣,广西之溃败,早已痛心疾首,曾国藩既然请缨,倒也不妨看看他能搞出什么名堂,于是批示同意:“知道了。悉心办理,以资防剿”。有了这道朱批,曾国藩名正言顺了,其帮办团练的职任也一变而为编练新军了。

  曾国藩统率的湘勇,连他在内,基本gān部全部是书生,虽然有知识,有头脑,可以很快掌握兵书的基本要领,但无一人有实际军事经验。练兵光靠兵书不成,于是曾国藩请了一个富于军旅经验之人,参与乡勇之军训。这个由此与曾国藩结缘,后来成为湘军早期名将者,是个满洲人,名叫塔齐布。

  塔齐布(1816~1855),字智亭,姓托尔佳氏,满洲镶huáng旗人。原为都统乌兰泰部下,咸丰元年发湖南以都司用,后以长沙守城之功擢升游击,赏戴蓝翎,后任抚标(即巡抚之卫队)中军参将。“时曾文正公奉命督练乡兵,用明戚继光法训练束伍。每校阅,公(指塔齐布)必短后衣蹑跷带刀侍。文正与语,奇之。试所辖兵,皆jīng炼。”10曾国藩觉得这是个难得的人才,“常倚该游击整顿营务”,命其兼管辰勇(即由辰州募集之勇)。曾国藩每逢三、八日亲自校阅乡勇的操练,而塔齐布训勇比他来得还勤,“日日常阅,大约十日之中不过间断二三日,军士皆乐为之用”。11问题出在曾国藩想要将绿营拉过来,与乡勇一同会操,一同听训,以扭转其军纪废弛、四处扰民的状态。事情发生在四月,曾国藩命塔齐布“传唤(绿)营兵,一同操演,亦不过会弁委前来听我教语。每次与诸弁兵讲说,至一时数刻之久。”其所为“盖欲感动一二,冀其不扰百姓,以雪兵勇不如贼匪之耻,而稍变武弁漫无纪律之态”。12曾国藩这番尝试,是不避嫌疑,有责任心的表现,但却令湖南的军政大员们不惬。甚至新任巡抚骆秉章,都认为他有喧宾夺主,越俎代庖之嫌。因为依惯例,文官管不着军队,即使是巡抚,也没有过问军队操练的先例。


加入书架    阅读记录

 40/52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