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即如我即其一例。住在上海的人大抵聪明,就签上一个姓名,横竖他签了也什么不做,像不签一样。我看你也还是加入的好,一个未经世故的青年,真可以被bī得发疯的。加入以后,倒未必有什么大麻烦,无非帮帮所谓指导者攻击某人抬高某人,或者做点较费力的工作,以及听些谣言。国际文学的作
品是不会有的。只不过攻打何人何派反对国防文学,罪大恶极。这样纠缠下去,一直弄到自己无聊,读者无聊,于是在无声无臭中完结。假如中途来了压迫,那么指导的英雄一定首先销声匿迹,或者声明脱离,和小会员更不相gān
了。冷箭是上海'作家,的特产,我有一大把拔在这里,现在在生病,俟愈后, 要把它发表出来给大家看看。即如最近,作家协会发起人之一,在他所编的刊物上说我是'理想的奴才,,而别一发起人却在劝我入会,他们以为我不知
,、圍圍、圍一」圍:圍:、國111、 .1 !
鲁迅评传
。、 々
,
、
道那一枝冷箭是谁she的。你可以和大家接触接触就会明白的更多。"他对一个十分熟识的青年作家说了这一番话,也可以了解他当时对文坛的看法。在他死后,奉之为神明,说一切都是他所领导的,他听了不一定十分快意的。
有一个有趣的题目,摆在我们的面前,便是:鲁迅假使活到现在,中共对他会如何?他对中共将如何?照胡适的说法,他是看了胡风被清算了,认为鲁迅也不免于被清算被斗争的。我呢,觉得胡适到了纽约,毕竟坐井观天,他是不懂得中共的政策的。我敢断言胡适留在北京的话,决不会被清算的,他还是做他的历史研究;他的红学的考证,一定更有收获;生活也许清苦一些, 但他的生平志愿,一定可以完全达到了。那些下半部的著作,不会那么发愿了几回,也没有jiāo代了。中共对于"人尽其才",这一点是做得很不错的。鲁迅先生在现在的话,他的创作,将有什么成就,我不敢说。他的学术研究,一定有惊人的收获,那是可以断言的。至少,他那部中国文学史,一定可以写成的了。至于思想上的自我批评,一向是很勤奋的,他那回受了创造社的攻击,
便努力研究社会主义的文艺理论,一下子,就搞得比他的敌手们还通些。他如若活在现在,他可以替中共政权建立新的文艺理论的〈我们要明白:中共的政治路向,也是建立了自己的北京路线,并不依存于莫斯科路线的:)。
鲁迅也和一般士大夫相同,不一定生活与思想完全调和的。我们不要从他的文章,就推断他的为人如何如何。他也和我们一样,也要在这个社会活下去的,莫把他想象得如伯夷叔齐一样,以不食周粟为高的。他当然对北洋军阀的作风疾首痛心的,但他一直在北洋政府的教育部中做事,直到段执政时代为止。他对于蒋介石政权,也是十分头痛的;但他也在国民政府教育部属下的中央研究院供职;直到一,二八的pào火震破了南京为止。为了"生存",抱关击柝,我们都可以做到的,因为鲁迅也和我们一样是"手不能提,肩不能挑",没有别的生存技能的人(一定要把鲁迅想象得高不可攀的人,也是可笑的〉。
还有一个有趣的问题,在鲁迅生前,就有人问:鲁迅有没有钱。以我所知,鲁迅并不是一个吝啬的人,但是,他并没有钱。那位攻击鲁迅的十大罪状的苏雪林,却说鲁迅很富有,却如卢杞一样恶衣恶食,装得很穷。照一般的错
误推想,鲁迅的书,销路很不错(在那一时期,只能说是不错);一则他的书,没
、乂
曾在商务发行,再多也是有限的。一则,读者圈子是很狭小的,我们不能把自己圈子的情形来了解出版界的情形。但北新欠他的版税,累积一笔很大的? 目,直到他死后,还差得很多,有一时期,几乎闹到法庭上去的。鲁迅作品的销数增多,乃在他死后,到了大陆解放,才有惊人的数字。鲁迅生前,其销数只能以千计,解放以后,才进到以万计。我们不能拿目前的市场,来估计先前
的市场的
关于"钱"的事(我的说法,和朱熹的说法相同,不管圣贤或豪杰,都不可一曰无钱的;鲁迅应该有点钱,那是当然的),许广平曾经有一段近记。她说: "鲁迅不但帮助朋友出书,也帮朋友的儿子送入医院医病。有一位南京同学, 后来在教育部同事的张君,他的儿子患病,好几个医院都说严重,找到了鲁迅,他立刻托朋友介绍入一医院;自己时常去探病,替他们付出千多元的医药费。出院之后,又替他们请全院的医生吃饭,表示谢意。他的慷慨,真叫人奇怪。有时人们以平常上海洋场心理推测先生,以为先生能那样替人花钱,一定是个富翁了 ,谁知他却用钱之所要用,什么留底都不存了。还有一位老朋友陈子英,是老革命党,留学时代的老同学,他们在上海相见了。鲁迅不会对
一切朋友隐藏什么,这位老友自然也晓得他肯随便拿钱给人。有一天,这位老友来了,向鲁迅借支五百元,说明不久就还。鲁迅以忠厚待人,决不疑心于
他,立刻向别人转借给他。因为是老友,相互之间自然相信得过,别人也相信他们,把千余元的存折,连图章托他去取五百。谁知这一来,真是天晓得,变了'huáng鹤'了。他写信去催,图章寄回来了 ,折子已被没收,从此一概不理。后来从另外的朋友那儿听到,那位老友在说:4人家说他收卢布,恐怕是真的
罢!'卢布是共产的,人人可得而用之,无怪这位老友敢于这么做了。"从这故事倒可以看出鲁迅的对于钱的态度。他的"花钱"比"存钱"气量大得多呢。
附录
鲁迅小说为一般人所难于领受的,还是那些历史小说《故事新编》;在鲁迅自己,当然认为这是积意经营之作。有一位年青的读者,他就老实告诉我:
鲁迅的讽刺小说,他不十分懂,而《故事新编》的小说,他完全不懂。恰巧那几
鲁
年诤
輪
篇历史小说,都是讽刺小说(周作人替鲁迅小说人物作注解,独有这几篇,他也下不了注解〕。
他的最早的历史小说,该是《不周山》〔曾收在《呐喊》中,后来抽掉了的。后来改名《补天》收入《故事新编》中)。他自谓:"那时的意见,是想从古代和
现代都采取题材,来做短篇小说,《不周山》便是取了4女娲炼石补天,的神话,
动手试写的第一篇。"他又在《故事新编》序言中说:"对于历史小说,则以为博
考文献,言必有据者,纵使有人认为'教授小说,,其实是很难组织之作,至于
只取一点因由,随意点染,铺成一篇,倒无需怎样的手腕;……现在总算编成了一本书。叙事有时也有一点旧书上的根据,有时却不过信口开河。……不
过并没有将古人写得更死,却也许暂时还有存在的余地的罢。"①(他自称《故事新编》为神话、传说及史实的演义)
编选鲁迅小说集的,曾把《故事新编》中的小说选了四篇,他说:"《故事新编》里的历史小说,原是拾取一些古代传说或史事,再加上自己的意想而成的。正因为这样,即将古人古事,与今人今事相提并论,将古人骸骨来衬托当日世界,结束用时代的jīng神使他们都成了有生气的跳跃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