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评传_曹聚仁【完结】(41)

2019-03-10  作者|标签:曹聚仁

  晦涩,我知道《自由谈》并非同人杂志,"自由7更当然不过是一句反话,我决不想在这上面去驰骋的。我之所以投稿,一是为了朋友的jiāo情,一则在给寂寞

  者以呐喊,也还是由于自己的老脾气。然而我的坏处,是在论时事不留面子, 砭痼弊常取类型,而后者尤与时宜不合。盖写类型者……于坏处,恰如病理

  上的图,假如是疮疽,则这图便是一切某疮某疽的标本,或和某甲的疮有些相像,或和某乙的疽有点相同。而见者不察,以为所画的只是他某甲的疮,无端侮rǔ,于是就必欲判你画者的死命了。"②自从鲁迅参加《自由谈》的短评,这一副刊,就生气勃勃,为国人所注意,尤其是青年读者。那一时期的《自由谈》,可以说是继当年的《学灯》、《觉悟》,成为领导思想动向的灯台了。鲁迅的稿子,既这么引起读者的注意,政府检查员那就格外注意他的文字了。如鲁迅所说的:"我的投稿,平均每月八九篇,但到今年五月初,竟接连的不能发表了,我想,这是因为其时讳言时事而我的文字却常不免涉及时事的缘故。

  这禁止的是官方检査员,还是报馆总编辑呢,我不知道,也无须知道。"③一九三三年五月二十五日,《自由谈》编者,刊出了 "吁请海内文豪,从兹多谈风月" 的启事,外间的压力便更qiáng了。鲁迅曾在《准风月谈》的前记中说:"我的谈风

  月也终于谈出了乱子来,不过也并非为了主张'杀人放火,。其实,以为4多谈

  风月,,就是'莫谈国事7的意思,是误解的。'漫谈国事,倒并不要紧,只是要"漫、发出去的箭石,不要正中了有些人物的彝梁,因为这是他的武器,也是

  他的幌子。从六月起的投稿,我就用种种的笔名了,一面固然为了省事,一面

  ①《鲁迅全集》第4卷,第421页。@ 同上书,第422—423页。③同上书,第424页。

  也省得有人骂读者们不管文字,只看作者的署名。然而这么一来,却又使一些看文字不用视觉,专靠嗅觉的'文学家,疑神疑鬼,而他们的嗅觉又没有和全体一同进化,至于看见一个新的作家的名字,就疑心是我的化名,对我鸣鸣不已,有时简直连读者都被他们闹得莫名其妙了。"①这是他在写稿中的真实

  遭遇。

  鲁迅曾在一篇《从讽刺到幽默》中说:"因为所讽刺的是这一流社会,其中的各分子便各各觉得好像刺着了自己,就一个个的暗暗迎出来,又用了他们

  的讽刺,想来刺死这讽刺者。"②他写杂文所碰到的敌人就是如此的。《自由谈》那么小小的副刊,在那时期却十分热闹,影响非常之大,我们且

  看《伪自由书》、《准风月谈》二书那两篇长长的后记,就可以了解他当时所处

  的环境,以及他那些杂感文所激起的反应〈若不重看他的《后记》,几乎记不起当年文坛一些重大的事故了人

  那是"法西斯狂"渗透到文艺界来的时期,蒋介石正在羡慕他的西方伙伴

  希特勒、墨索里尼的神武,他的党徒也开始要送他到高高在上的神龛去。所谓新生活运动,除了四维八德那些口号以外,加上了对"委员长"的肃然起敬, 只要有人说到"蒋委员长",就得立正一下。也许被"棒喝"二字所鼓舞,他们也要表演恐怖统治的威力。《申报》馆的老板史量才和中央研究院的副院长杨杏佛,就在那一时期被暗杀的。牛兰夫妇、陈独秀、丁玲,都是那一时期被捕的(那时,外传丁玲巳被处死,笔者有一天,忽接鲁迅来信,信中附了 一首悼丁君的诗:"如磐夜气压重楼,剪柳chūn风导九秋,瑶瑟凝尘清怨绝,可怜无女耀高丘。"刊在《涛声》周刊上。其实丁玲并没有死,不久便出狱了:)。此外还有

  更jīng新的"全武行",艺华影片公司的沪西摄影场,曾被"影界铲共同志会"捣毁,"bào徒"分投各办事室肆行捣毁,并散发纸印刷小传单和一种油印宣言,其他"联华"、"明星"、"天一"等公司也被恫吓,如不改变方针,今后当准备更激

  烈手段应付。同时他们警告各电影院,拒演田汉、沈端先(夏衍:)、卜万苍所编导之影片,良友图书公司、神州国光社及光华书局也先后被捣毁被恫吓,他们还捣毁了《中国论坛报》的印刷所。他们警告各书局,不得刊行、登载、发行鲁迅、茅盾、沈端先、钱杏邨及其他赤色作家之作品,看起来颇像棒喝团起义的镜头了。实际上,乃是政府当局所指使,由张道藩主其事,王平陵为官方发言

  人。我们把这一线索看明白了,就可以体会到那一时期鲁迅杂感文所批评的对象,以及骨子里的含义了 。

  当时,有一批从共方"感化"过来,成为政府的特务文人的,他们办了一种《社会新闻》,不时有惊人的"异闻"。有时说鲁迅、茅盾是《自由谈》的台柱;有时说黎烈文拉曹某入"左联";有时又说《自由谈》态度转变,左翼作家纷纷离沪;说鲁迅赴青岛,沈雁冰在浦东乡间,郁达夫往杭州,陈望道回家乡。这些消息,后来看看十分可笑,但他们却以为是文化战斗的好手笔。鲁迅呢,他也幽默得很,就把这些材料,以类相从,整理成为一篇《后记》,使那些攻击的人哭笑不得。他曾经有过一段极诙谐的话:"记得《伪自由书》出版的时候,《社会新闻》曾经有过一篇批评,说我的所以印行那一本书的本意,完全是为了一条尾巴^《后记》。这其实是误解的。我的杂文,所写的常是一鼻,一嘴,一毛,但合起来,巳几乎是或一形象的全体,不加什么原也过得去的了。但画上一条尾巴,却见得更加完全。所以,我的要写后记,除了我是弄笔的人,总要动笔之外,只在要这一本书里所画的形象,更成为完全的一个具象,却不是'完全为了 一条尾巴'。"①《准风月谈》的"内容也还和先前的一样,批评社会的现象,尤其是文坛的情形。因为笔名改得勤,开始倒还平安无事。然而'江山易改、秉性难易,,我知道自己终于不能安分守己。《序的解放》碰着了曾今可的《豪语的折扣》又触犯了张资平,此外在不知不觉之中得罪了一些别的什

  么伟人,我还自己不知道。但是待到做了《各种捐班》和《登龙术拾遗》以后, 这案件可就闹大了。"②那一时期,他所讽刺的,已经不是梁实秋、陈西滢,而是曾今可、王平陵、杨邨人、施蛰存了。

  有人说,鲁迅在上海时期的领导工作(他自己并不愿处于领导地位,同时"左联"也不让他去领导,直到他死后才奉他为神明,好似他是那时期的领导者),以为他对于"第三种人"的攻击,也是一场重要的争辩。鲁迅的文艺观, 我们可以从他的论文及演讲中看到。他认为"文艺和政治时时在冲突之中……政治想维系现状使它统一,文艺催促社会进化,使它渐渐分离;文艺虽

  圍、.卜、、國國國國國國|國國:1-|國1, ^國、圍圍.」、.」I 、 I國.」、卜,圍..1. .111.1 ^^國


加入书架    阅读记录

 41/141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