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尔哈赤评传_滕绍箴【完结】(62)

2019-03-10  作者|标签:滕绍箴

  大英明汗努尔哈赤在灭亡北关叶赫部以后,尽管疲于防守,东西应付不暇,但他也看准了辽东东南方面空虚,派兵向辽南bī近,以求一举三得之计,即先困住宽甸、镇江(今辽宁省九连城)一带,虎视盖州(今辽宁省盖县城)廒仓,截取明廷的漕船,以断绝辽军饷道,因此,向辽南四卫派出大批的侦探。努尔哈赤深知辽南对于明朝辽东官军处于重要的战略地位,因为盖州廒仓的存粮,关系到明朝数十万军民的命运所在,派兵bī视辽南四卫,明军不能不顾及,明军一动便可回军攻取沈阳[22],使熊廷弼疲于防守。同时,镇江、南四卫是朝鲜王国去明朝的贡道,困扼此地,又可以断绝朝鲜王廷与明廷的陆上jiāo通。

  除此以外,大英明汗努尔哈赤对朝鲜王国的争取工作,也没有放松。派出商队到朝鲜王国的会宁镇贸易,派遣额驸伺和理等出使朝鲜王廷,力求和好[23],又多次派兵威bī满浦等地,以和与战两手迫使朝鲜王国就范。朝鲜王廷深感形势危急,曾经多次派遣使臣到辽东,向经略熊廷弼求援。正是在同一时间,宽甸、镇注、叆阳、清河等地也在后金的威bī之下,局势严重,纷纷呼救。然而,经略熊廷弼在“南顾北窥”的部署下,手中没有足够的兵力,难以应付。他只派出弱卒二千九百人支援镇江,一千一百人加qiáng宽甸防守,一千八百人派驻叆阳,二千一百人派往清河,分地防守。目的是与朝鲜王国兵互为“奇正而守”,以求“虚张东南”罢了,并没有什么军事实力。可见熊廷弼的方针仍然是固守辽沈腹地。

  大英明汗努尔哈赤没有被熊廷弼向辽南派兵所迷惑,他的眼睛一刻也没有离开辽沈,只是攻取的时机还不成熟罢了[24]。总的说来,从万历四十七年九月到四十八年四月的一段时期,努尔哈赤东防西守,南攻北取,基本上是以守为主,而熊廷弼以虚张东南,死守辽沈,渡过了南顾北窥的艰难时期。在这个时期中,后金国大英明汗努尔哈赤与明朝辽东经略熊廷弼之间,不是在较力而是在斗智。这是明金双方第一阶段的相峙。

  万历四十八年(公元1620年,天命五年)四月以后,辽东由于头一年天灾,收成不好,chūn天缺粮日益严重[25]。明金两军在边界上相峙,对于后金来说,是个慢性的消耗。因此,努尔哈赤为了解决粮食问题,向辽沈用兵的心情更加迫切了。他的方针是夺取粮食,蚕食辽边,孤立沈阳,再伺机大举,夺占辽沈。具体办法是,派兵数万,屯驻在抚顺等沿边五城,时时以二、三千骑兵深入辽沈近境。凡是距离沈阳六十里左右,沿边的墩台都进行毁坏,边台各堡的卫卒尽行捉拿。并西连蒙古以断河西明兵粮道,使辽沈坐困。

  同年四月二十九日,蒙古以一千多骑兵由平虏堡开始,沿边一直抢到郭三屯(今辽宁省盘山县境)。五月十日到十五日,后金大贝勒代善率领数万骑兵,在辽沈东部袭击并攻克六个城堡,掠取的人、畜以千计。努尔哈赤又派出一千多人由苇子峪(今辽宁省新宾县苇子峪公社)出发袭击叆阳,杀掠人畜以百计。五月十八日,努尔哈赤派一千多骑兵从东州堡入犯花岭山。同时,蒙古炒花部也乘虚以一万多人攻击西平堡,杀伤辽东军卒六、七十,杀掠男女数百人,毁坏墩台四座[26]。

  积谷备战是努尔哈赤这个时期的重要任务。对明开战以前,他在粮食储备方面作了多年的准备。设置仓库,选命仓官,积谷储蜜,四处屯田。但是,由于万历四十四年(公元1616年,天命元年)、四十五年、四十七年,旱、蝗等灾情严重,辽地大饥,加上后金掠取、招服的人口日众,缺粮的现象越来越严重,社会上竟出现了“斗米一金”[27]的严重情况,努尔哈赤不得不采取“因粮于敌”的政策。同时积极加qiáng与黑龙江虎尔哈部的贸易,设法与朝鲜王国通商或通过蒙古各部从明朝境内jiāo换粮食来供应境内军民的需求。

  大英明汗努尔哈赤深知想要占据辽沈,必须争取民心,因此,他除了平日以重金收买或优待辽民以外,于万历四十八年(公元1620年,天命五年)五月二十五日,帖出以后金国汗的名义,招降辽东将官以及城堡军民的榜文。榜文说,明朝的官民应当归顺后金,如果不肯投顺归来,纵使你们投到山海关以西去,我的大兵也必然随后赶到,你们不如早日投来,还可以保全家室,同时,例举宋代徽、钦二帝教训,再三规劝辽地官民[28]。

  万历四十八年四月,大英明汗努尔哈赤提出以辽河划分为两国的疆界,从辽东的海兰(即hairan)到太子河作为两国的具体分界线,辽河以东,包括沈阳和辽阳两地在内,作为消除“七大恨”的代价[29]。这就比较明确地向明王朝公开地提出了领土要求,表示了裂土割据的决心。

  总起来说,在这个时期里,努尔哈赤,蚕食辽边,抢夺谷物,争取民心等等作法,都是以分定国界,割据辽东作为追求目标的。

  万历四十八年的三、四月间,熊廷弼陷入了困境。俗语说,“巧妇难作无米之炊”。由于虎皮驿一带地荒无人,辽东三位总兵所率领的军队,在近十个月期间,人不得解甲,马不得卸鞍,致使各种疾病不断发生,加上兵饷不足,驻守三月以后,所谓“南顾北窥”之策,已经没有办法坚持下去了。柴国柱、李怀信两位总兵不得不撤回辽阳就食,只有贺世贤的军队,仍然困守在古城(今辽阳市西北沈旦公社古城子)、奉集堡一带[30]。

  由于辽地多年岁凶乏食,明廷在三路丧师以后,太仓空虚,海输陆运,少船短车,无法援辽。到了万历四十八年正月,辽东的军饷仅仅可以维持一个月,边廷仓谷空空如也,瘦马饥军,嗷嗷待哺[31]。物价一再上涨,辽阳市内的小米、huáng豆每斗值二钱七分,草一束值二分五厘,柴一束值一分五厘。每个军卒一日连人带马用费需一钱三分或一钱四分,而发给的饷银,每日人、马合计只有八分钱,日少七,八分。兵士缺粮少饷就去掠夺居民甚至有的卖袄售裤来维持生活[32]。朝廷虽然拨发银两入辽,可是,辽地没有粮食可买。经略熊廷弼无可奈何,曾经与众将环立,夜半哭泣,彼此不忍仰视[33]。乞求京师救援,也凑不成十万之数[34]。

  面对如此困局,熊廷弼仍然积极部署守辽,除到各处求粮以外,想提升赞画刘国缙为督军,增补各道官员,以分地防守。但是,皇上却不肯出内库一金[35]。求官不派,提升手下人员也不允[36]。为了守辽的事,奏疏如雪片似地送往京城,皇帝竟然留中不看,只允许向老百姓身上加派赋税、杂课,拚命搜刮百姓,以挽救辽东残局。

  在困难重重的情况下,经略熊廷弼毫不气馁,他依据辽军的实际情况,从万历四十八年(公元1620年,天命五年)三月开始,昼夜修筑辽阳城。五月,他见草青马壮,恐怕努尔哈赤攻占辽沈,命令总兵官柴国柱、李怀信、贺世贤三人统率本部军队赶赴沈阳,加紧修筑沈阳城。这样,就形成了明军坚守沈阳,南顾辽海,北窥开铁,东bī后金的形势,即史称“步步为营,渐进渐bī”之策[37]。在这里,应该提到的是,在明朝末年,能够与努尔哈赤较量的,象熊廷弼这样有政治头脑的军事家,还是不多的。


加入书架    阅读记录

 62/101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