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坛背后的讲坛_赵勇【完结】(15)

2019-03-10  作者|标签:赵勇

  好把一个个孩子送进了育婴堂。这件事成了他的敌人们以后指责他的把柄。 这期间,卢梭认识了狄德罗,并和他结下了很深的友谊。应狄德罗之约, 他为 《百科全书》撰写了音乐方面的条文。1749年,狄德罗被捕入狱,他上 书要求释放,并声称愿意陪同狄德罗过监狱生活以示抗议。在探监的路上, 卢梭从 《法兰西信使》上看到了学戌学院公开征文的广告,题目是“科学艺 术的复兴对改良风俗是否有益”。这个题目把他长久孕育的许多有生气的思 想一下子点燃了,他激动万分,热泪盈眶,随即写下他第一篇重要著作 《论 科学与艺术》。1750年7月,第戌学院宣布卢梭的论文获得第一名。这篇论 文以观点的新奇不凡、文笔的优美动人震动了法国,卢梭的名字不胫而走。 在巨大的荣誉和唾手可得的声誉面前,卢梭始终保持了他那种独立不羁 的人格。他非常厌恶巴黎的繁荣和上流社会的奢侈,他非常憎恨权贵的浮华 和虚伪。1753年,他创作的歌舞剧 《乡村卜师》蜚声文坛,宫廷演出此剧时 邀他出席,他故意不修边幅傲然出现在国王与贵族面前,以示怠慢。路易十 五要亲自赐给他年金,他为了洁身自重,离开巴黎,拒绝接受。 1753年,卢梭发表了 《关于法国音乐的通讯》,对法国的当代音乐提出 了尖锐的批评。1755年,第戌学院又以“人类不平等的起源”为题公开征文, 卢梭再一次撰文应征。他的论文虽然没有中选,但出版后影响更大,这本在 思想性和逻辑性上远远超过了 《论科学与艺术》的著作就是那本著名的《论 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从 1756年起,他隐居到了巴黎近郊蒙特莫朗西的一个村庄里,潜心写 作。就在这里,他发表了 《给达朗贝论戏剧的信》,出版了《新爱洛绮丝》、 《社会契约论》、《爱弥儿》三部重要作品。也是在此期间,由于他落落寡 合的性格和政治上、文学上的激进主张,终于使他与伏尔泰、百科全书派决 裂了。卢梭因此陷入了极度的痛苦之中。 而卢梭的为人和论著早已引起统治阶级的忌恨,1762年, 《爱弥儿》一 出版,巴黎法院立即下令当众焚烧此书,逮捕作者,并扬言要烧死卢梭。卢 梭无奈逃往国外,开始了凄惨可怖的流亡生活。他逃到瑞士,瑞士同样焚烧 他的著作;他逃到普鲁士的属地莫蒂亚,教会发表文告说卢梭是上帝的敌人; 他逃到圣皮埃尔岛,该岛所辖的伯尔尼政府命令他离开;他应邀到英国哲学 家休谟那里避难,不久又与休谟发生争吵,只好秘密回到法国,化名长期在 外省各地辗转流徙。追求真理的战士被处到围逐,偌大的欧洲竟没有了他的 安栖之地,卢梭悲愤地惊呼: “全欧洲掀起了诅咒的叫声向我攻击,其情势 的凶险,是前所未见的。我被人看作基督教的叛徒,一个无神论者,一个疯 子,一只凶bào的野shòu,一只láng。” 而在这种围追堵截中,卢梭也真的快要变疯了。一个那样多愁善感的人, 一个那样羸弱多病的人,一个对人类富有那么多同情心的人怎能经受得住这 样大的折腾?他的jīng神几乎失常了,他的性格更加yīn郁了,他怀疑所有的人 都在迫害他、陷害他,他得了 “受迫害妄想症”的可怕疾病。 即使在流亡期间,他也没有停止写作。他发表了他多年编成的 《音乐辞 典》,为了答复他的敌人的攻击和污蔑,他写出了 《山中来信》。而当他意 识到他已被各种各样的流言、谣言所包围,自己就要被涂抹得乌黑、一无是 处时,他迫切地感到了为自己辩护的必要。于是,怀着bī人的悲愤,他开始 了 《忏悔录》的断断续续的写作。 1770年,卢梭被法国当局赦免了。他回到了巴黎,住在了普拉特里埃街

  ----------------------- Page 40-----------------------

  一所简陋的住房里,深居简出,以抄写乐谱为生,过着清贫而淡泊的生活。 常常,这位孤独的老人会走到巴黎的郊外,面对大自然、幻想、追怀、冥思。 一度,他还迷上了植物学,搜集了大量的植物标本。他的心灵太疲倦了,他 也不想再动笔写作了,然而,他还是给后人遗留下一部未完成的、他也没想 到要发表的手稿—— 《一个孤独的散步者的遐想》。 他平静地等待着死亡的来临。1778年7月2日,一代奇才溘然长逝。他 的遗体被安葬在爱尔梅隆维尔园中美丽的杨树岛上,洁白的墓石上刻着:“自 然之子、真理之子长眠于此。”法国大革命后,他的遗骸以隆重的仪式迁葬 到了巴黎的伟人公墓,与伏尔泰的坟茔并排。 卢梭一生敏感、忧郁、孤独。他崇尚纯朴、自然的生存状态,并且在那 个已被文明所玷污了的世界里,以自然的行为、自然的性格,实践了他的自 然人的主张。所以,他的性格里有一种高贵的慡直;所以他敢爱敢恨、不加 掩饰;所以他被敌人污蔑而不被朋友理解;所以他只能孤独忧郁,在自己开 辟的小路上踽踽独行。 然而,也正因为如此,所以他才悲壮,所以他才伟大。

  ----------------------- Page 41-----------------------

  二、从破坏到建设 卢梭的思想是有着完整的发展轨迹的。与伏尔泰相反,他的观点不是零 零散散乃至相互矛盾,而是有着较为完备的思想体系。从 《论科学与艺术》 开始,可以说他以后所有的理论著述和文学创作都是对他最初的观点的补 充、修缮和发展。不过,若是想要了解他的社会政治学说,有两本书不读不 行。这就是他的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和《社会契约论》。 在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的第一部分里,卢梭把人类的原始状 态当作人类的huáng金时代加以描绘。在他看来,人与动物的区别,并不在于人 有理性,而在于 “人的自由主动者的资格”。太古时代漂泊于森林中的野蛮 人,过着自由自在、离群索居的孤独生活。他们没有任何社会联系,没有农 工业、语言、教育,没有野心、贪婪、嫉妒、竞争等文明社会中司空见惯的 欲望和观念,也没有战争。在这种粗野而质朴的状态中度过了无数世代,人 类已经古老了,而人却还是幼稚的。具体而言,卢梭不同意这样三种观点: 其一是 “人性本恶论”,其二是“私有财产系自然权利论”,其三是“bào力 出奴役论”。 但是,当人类脱离了自然状态进入了文明社会之后,不平等开始产生了, 奴役开始出现了,人与人的关系变得虚伪了、罪恶了,而不平等的起源就在 于私有观念的产生和私有制的出现——这就是该书第二部分所论述的主要内 容。所以,卢梭一开篇就用了一个形象的例子来说明他的观点: “谁第一个 把一块土地圈起来并想到说:这是我的,而且找到一些头脑十分简单的人居 然相信了他的话,谁就是文明社会的真正奠基者。假如有人拔掉木桩或者填 平沟壕,并向他的同类大声疾呼: “不要听信这个骗子的话,如果你们忘记 土地的果实是大家所有的,土地是不属于任何人的,那你们就要遭殃了!” 这个人该会使人类免去多少罪行、战争和杀害,免去多少苦难和恐怖啊!” 在卢梭的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出,文明社会就是私有制的社会。不过,卢 梭并不认为私有观念的产生是某个人头脑里偶然想到的结果,而是 “一切事 物已经发展到不能再像以前那样继续下去的地步了”。 “自从一个人需要另 一个人的帮助的时候起;自从人们觉察到一个人据有两个人粮食的好处的时 候起;平等就消失了、私有制就出现了。” 卢梭认为,私有制产生之后,社会不平等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贫富 的分化和对立,使得富人和qiáng者为了保护私有财产,制造了法律和执行法律 的官吏、国家和政府,随之又出现了掠夺财富的战争,在人与人的关系中, 代替平等的是奴役和压迫。这是人类不平等的第一阶段;而国家机器的出现, 又使人类不平等更为加深,这是第二阶段;最后,专制的形成、bào君统治的 出现,是不平等的第三阶段,也是不平等的顶点,“是封闭一个圆圈的终极 点,它和我们所由之出发的起点相遇”。既然历史发展的逻辑是物极必反, 这种极度的不平等也就成为新的平等的起因。卢梭由此得出了启蒙运动中最 激进的革命理论,即用bào力手段推翻封建专制政治是完全合理的。他满怀激 情地预言:当时法国和欧洲的封建社会秩序“是不可避免地要遭到革命的”, “大人物要变成小人物,富人要变成穷人,贵族要变成平民;你以为你能避 免命运的打击吗?危机和革命的时代已经来临”。这种昂扬、自信的理论主 张,难道不是对即将来临的法国大革命的最真实有力的召唤吗? 在这本书中,尽管卢梭存在着从抽象的人性论出发去提出问题建构理论


加入书架    阅读记录

 15/27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