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坛背后的讲坛_赵勇【完结】(16)

2019-03-10  作者|标签:赵勇

  ----------------------- Page 42-----------------------

  的倾向,但是,不能否认,他的历史的描述,他的鞭辟入理的分析,都比其 他启蒙思想家的泛泛而论要深刻得多。如果说炸毁封建专制的大厦是当时许 多启蒙思想家的共识,那么,卢梭则是天才地提出了炸毁的必要性、合理性, 炸毁的时机、方式和具体位置。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是破坏一个旧世界,《社会契约论》则 是要建设一个新世界。一破一立,两部著作之间存在着内在的逻辑关系。 在 《社会契约论》中,卢梭论述的关键问题是人民和谁订立契约的问题, 因此,他一开始就反驳了以前的资产阶级思想家的政治契约观点。在他们看 来,缔建国家和政府,就是人民和君主订立了契约,一旦契约成立,全体人 民就转让了他们的自由,毫无保留地放弃了自己的一切权力或自然权利,而 成为国王的臣民;君主则拥有合法、至高无上的权威,借以保护臣民的自由、 个人利益和私有财产,确保国内太平。卢梭认为,这种契约论的实质就是让 人民无缘无故地奉送自由、出卖自己。在一个君主专制的国家里,由于国王 的贪得无厌、横征bào敛、专断蛮横,他是不可能给人民以更多的自由的。不 仅如此,他还要想方设法地剥夺人民的自由,使自由成为他行使专断的巧妙 伪装,使自由成为名存实亡的骗局。当专制君主口口声声要把自由还给人民 而实际上gān的却是奴役人民的勾当,以致把全国都变成了一座大监狱时,“监 狱里生活也很太平,这就足以证明监狱里也很好吗”?卢梭因此发出了这种 义正辞严的责问。 所以,卢梭认为,真正的社会契约,不是在下的人民同在上的统治者建 立什么约定,而是人民同由人民自己结成的政治共同体订立契约。表面看来, 每个人都把自己的权利毫无保留地转让给了整体集体,他们似乎是仍然奉送 出了他们的自由;但是实际上,由于这个集体就是人民自己结合而成的,所 以个人服从契约只不过就是服从他自己的另一种形式。他们丧失了天然的自 由,而重新获得的是社会和道德的自由。而且,这种契约也没有摧毁自然的 平等,而只不过是把它发展成了道德和法律的平等。 这样,在 《社会契约中》,卢梭也就很自然地提出了“人民主权”的思 想。他指出, “社会契约是一种特殊性质的契约”,“这就是说,人民作为 整体来说就是主权者”。当然,卢梭这里所说的人民主要是指在当时占法国 人数最多的第三等级,它包括新兴资产阶级、农民、手工业者和城市贫民。 他认为这些长期受统治、受压迫的人,才是社会和国家的真正主体,他们应 当拥有“最高无上的权威”。而封建统治者则是契约的破坏者,由于他们实 行bàonüè统治,人民完全有权废止同他们所订的契约,采取革命的手段摆脱桎 梏,重新获得自由。 总体看来,卢梭的社会政治学说并没有超出资产阶级的政治思想范畴, 也没有超越历史唯心主义的范畴,所以他描绘的自由平等和全民幸福的理想 国家,并不能真正使全体人民摆脱奴役和贫困。但是,由于卢梭本人是一个 平民,由于他的思想是一种平民的思想,由于他代表了法国最下层贫苦人民 的共同声音,由于他的学说在当时的所有学说中是最激进、最革命的,所以, 在法国大革命时代,卢梭本人成了革命领袖们崇拜的偶像, 《社会契约论》 成了雅各宾党人的革命圣经。比如,马拉在革命的年代跑到巴黎的大街上宣 读卢梭揭发罪恶、讨伐专制的檄文。到了1792年,马拉又对人民说:“当你 们没有面包的时候,王位的继承人是没有权利吃饭的……准备组织军队吧, 应该把那些坏蛋的土地和财产分掉,他们把huáng金埋在地下,准备让你们饿死,

  ----------------------- Page 43-----------------------

  让你们在奴役和贫穷中灭亡。” 这是马拉的语言,同样不也是卢梭式的语言吗?把卢梭革命的理论变成 战斗的演讲辞并没有多少困难,因为它们的区别也仅仅就是一个用笔写的, 另一个则是用嘴说的。 卢梭的思想整整风靡了一个历史时代,法国革命的 《人权宣言》、美国 革命的 《独立宣言》,以及美法两国在革命中制定的宪法,在很大程度上继 承和体现了卢梭民主理论的jīng神。但是,另一方面,卢梭的学说也产生了一 些消极影响,这种影响产生于后人对他的学说不经意的误解和有意的曲解。 对此,罗素在 《西方哲学史》中以嘲讽的口吻说道:“这本书(指《社会契 约论》)在民主政治理论家中间重新造成讲形而上的概念的习气,而且通过 总意志说,使领袖和他的民众能够有一种神秘的等同,这是用不着靠投票箱 那样世俗的器具去证实的。它的哲学有许多东西是黑格尔为普鲁士独裁制度 辩护时尽可以利用的。它在实际上的最初收获是罗伯斯庇尔的执政;俄国和 德国 (尤其后者)的独裁统治一部分也是卢梭学说的结果。至于未来还要把 什么进一步胜利献给他的在天之灵,我就不敢预言了。”

  ----------------------- Page 44-----------------------

  开采天性与谴责文明 卢梭是一个善于制造口号的人,许多口号就是从他那里叫响的。比如“天 赋人权”,比如 “回归自然”。 卢梭还是一个善于制造名言的人。这些名言收在了一本又一本的 “名人 名言录”中,被一代又一代人接纳、传递,流传甚广。比如: “人是生而自 由的,但却无处不在枷锁之中。”又比如:“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 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 这些口号和名言通俗易懂、琅琅上口,闪耀着真理和智慧的火花。但是, 当它们被孤立地拿出来的,却往往会发出歧义。 于是,它们有了还原的必要。

  ----------------------- Page 45-----------------------

  一、向贵族艺术宣战 卢梭的美学观无疑是他整个思想体系的一部分,又无疑是他创作实践的 理论支柱。 卢梭思想中的核心概念其实只有两个: “自然”与“文明”。这是两个 相互排斥的概念,其它概念是这两个概念合理的延伸,当然它们也就具有了 水火不相容的性质。如自然人 (野蛮人)与文明人,自然社会(原始社会) 与文明社会、自然性格与社会性格,自爱心与自尊心,美德与礼貌,健壮与 优雅,纯朴自然的爱情与矫揉造作的艳情,平民与贵族…… 在他的第一篇论文中,他就提出了自然与文明的不相容性,以后,在他 的其它论著和文学作品中又完善了这种观点。 这篇论文就是获得了第戌学院征文第一名的 《论科学与艺术》,它的全 名是 《科学和艺术的发展是败坏了风俗还是净化了风俗》。十分有趣的是, 表面看来,它似乎是卢梭的偶然所得,但实际上却是作者长期思考的结晶。 它虽然是一篇论文,却一点都不枯燥,其中洋溢着作为作家的卢梭的全部激 情。从下面这封卢梭给他友人的信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到这篇论文的产生过 程,而且也能窥视到情感型的卢梭的创作方式。 我去探望狄德罗,那时,他被囚森在万森;我口袋里揣着一份 《法兰西 信使》,我在路上便翻阅起来。我突然发现第戌学院提出的那个问题,这个 问题产生了我的第一篇论著。如果说,有什么东西跟某种猝然出现的灵感相 似,那就是在读这份期刊时我内心产生的活动:蓦地,我觉出我的头脑闪耀 着万道金光;各种qiáng烈的观念同时出现,既有力量,又很模糊,把我抛入一 种难以言语的混乱之中;我觉得我的头脑如酒醉一般混沌麻木。一阵剧烈的 心悸压抑着我,掀起我的心胸;继续往前走,我实在无法呼吸,于是,我倒 在路旁的一株树木底下,并在那儿呆了半个时辰。我非常激动,以致我抬起 头来的时候,我发觉上衣的前襟被泪水湿透了,可我并没有觉得自己在洒泪。 哦,先生,要是我能够把我在这颗树下所感觉的和所见到的其中四分之一的 东西写出来,那么,我将会多么明晰地让人们看清社会体系的各种矛盾,我 将会多么有力地阐述我们的制度所存在的各种流弊,我将会多么简洁地证明 人性本善,而仅仅因为这些制度,人们才变恶!对于我在这棵树下一刻钟内 悟到的这种种伟大真理,我所能记住的,都零零碎碎地分散在我的三篇主要 著作里,那就是这第一篇论文、 《论不平等》和《论教育》。这三部作品互 相关联,形成同一个整体……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这篇论文中所提出的观点。其基本思想有二:一是 否定一切科学与艺术,二是返回自然。 卢梭在论文的一开篇就申明: “我自谓我所攻击的不是科学,我是要站 在有德者的面前保卫德行。”所以,他指责了文明所带来的种种罪恶,指出 了正是这种罪恶导致了道德风尚的解体,人的生命之树的枯萎。在论文中, 他激情昂扬地说: “如果外表永远是心性的影子,如果礼貌就是德行,如果 我们的格言真能成为我们的指南,如果真正的哲学和哲学家的称号是分不开 的,那么生活在我们中间将是多么美好啊!然而,这么多的品质是太难遇在 一起了,而且在这么多的浮夸当中,德行是很难出现的。装饰的华丽可以显 示出一个人的富有,优雅可以显示出一个人的趣味;但一个人的健康与茁壮 则须由另外的标志来识别;只有在一个劳动者的粗布衣服下面,而不是在一


加入书架    阅读记录

 16/27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