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眼菩提_林清玄【完结】(5)

2019-03-10  作者|标签:林清玄

  吃阳chūn面吃到小过连连,差点退学,这也是天下奇闻。

  学校围墙外有一个北方来的退伍军人,开了一家小小的面馆。他的面条做得异常结实,好像把许多力气揉了进去,非常有滋味。并且他爱说北方的风沙往事,使我们往往宁可冒着被记过的危险,去吃他的阳chūn面。

  那时候没有学生吃得起带肉的面,只能吃阳chūn面,面里浮着几星油丝,三四叶白菜,七八粒葱花,真是纯净一如阳chūn,但可以吃出面中的麦香,回味无穷。偶尔口袋里多了几文钱,就叫一块"兰花gān"放在面上,觉得世界上再没有那种幸福的日子了。

  我如今一想到"阳chūn面加兰花gān",觉得这个名字非常之美,它的美是素朴的,诗意的,带一点生活平常的香气。但在那时,我们一开口说:"老板,一碗阳chūn面,放一块兰花gān。"口水就已经流了满腮。

  我对高中时代没有什么留念,却时常想起校外的阳chūn面,和卖面的北方老板,甚至他的脸容、语音,以及面碗的颜色和形状,都还在眼前。

  这些年,不容易吃到好的阳chūn面,也很少人吃阳chūn面了,有一次我在桃源街叫一碗阳chūn面,老板上下打量我半天,叹一口气说:"我已经有五年多没有卖过一碗阳chūn面了呀!"最后,他边煮我的阳chūn面,边诉说着现代的人多么浮华,没有牛肉、排骨、猪脚已经吃不下一碗面,他的结论是:"再过几年,有很多孩子可能不知道阳chūn面是什么东西了。"

  阳chūn面其实不只是一碗面,我们这一代的人都是从那个阳chūn世界里走过来的,阳chūn世界不见得是好的世界,但却是一个gān净、素朴,有着人间暖意的世界。

  其实,就在高中时代,我早已坚信,人即使只有吃阳chūn面的物质条件,便可过得尊严而又幸福了。

  胸怀千万里

  有一部《老女人经》记载了一个年老的女人向佛陀问法的故事,这个故事非常有意思,因为老女人所问的问题,差不多是我们都想问的问题,在下面。我把老女人的第一个问题保留文言,其余的译成白话。

  有一天,一位贫穷的老女人来到佛陀面前向佛陀顶礼后说:"我想要问一些问题,不知道可不可以?"佛陀说:"好呀!你可以问任何问题。"

  老女人问说:“生从何所来?去至何所?老从何所来?去至何所?病从何所来?去至何所?死从何所来?去至何所?色、痛痒、思想、生死、识,从何所来?去至何所?眼、耳、鼻、口、身、心,从何所来?去至何所?地、水、火、风、空,从何所来?去至何所?”?quot;

  佛陀回答说:"善哉!问是大快。生无所从来,去亦无所至;老无所从来,去亦无所至;病无所从来,去亦无所至;死无所从来,去亦无所至;色、痛痒、思想、生死、识,无所从来,去亦无所至;眼、耳、鼻、口、身、心,无所从来,去亦无所至;地水火风空,无所从来,去亦无所至。诸法皆如是:譬如雨木相揩,火出还烧木,木尽火便灭。"

  佛陀在这里廛了一个很需要的问题,就是人生的诸相并没有来的地方,也没有归往的所在,就像钻木取火一样,两枝木头生出火来,火烧起来时烧掉了木头,当木头烧完后,火自然就灭去了。

  说了这个答案,佛陀反问老女人:"从木头烧完后,是从哪里来的?又往哪里去呢?"

  老女人回答说:"因缘合,便得火;因缘离散,火便灭。"

  佛陀说:"对了,一切世间的相法也是这样,因缘合乃成,因缘离散而灭;法亦无所从来,去亦无所至。这就像眼睛看见东西就生出意念,意念和东西都是空的,并没有所谓生成,也没有所谓灭。"

  佛陀接着又解释说:"譬如一面鼓,不是一个东西就叫作鼓,有了鼓皮,有了撑鼓皮的木头,还有人持着鼓槌,鼓就有了声音。其实这鼓声的本质是空的,未来的声音并不存在,过去了的声音也不存在。鼓声不是从鼓皮出来,不是从鼓木出来,不是从鼓槌出来,也不是从人的手出来,而是会合了这几种事物而成为鼓声。鼓声从空生出也在空灭去,这就像云上起了yīn雾就会下雨,雨不是从龙身上出来,不是从龙的心中出来,而是因缘而生成的。所以诸法亦无所从来,去亦无所至。"

  这一个故事很清楚地说出佛教对人生的重要观念,就是人生诸相是由顺缘所合砀,我们身体固然是因缘所合成,我们的生命与命运也是,甚至于我们的环境,我们的心动念所有的一切,何尝浊因缘所作呢?

  佛法虽然是求出世的慧解,却对人生也有极智慧的看法,不知的人常常产生一些疑惑,就如同故事里的老女人一样。佛教对人究竟有什么基本的看法呢?我想,佛教对人生的看法说起来并不复杂,第一、人生是因缘合成的;第二、人生是容易堕落的;第三、人生是无常的;第四、人生是苦的;第五、人生是烦恼的;第六、人生是有限的。

  因缘合成的人生

  因为佛教对因果、业报、轮回的看法,常被误以为佛教是定命论或宿命论,是消极的宗教。

  其实不然,佛教阐明因果、业报、;化回的必然性,但它是站在一个因缘的基础。

  因缘是什么呢?

  佛教讲缘起、讲十二因缘,十二因缘就是无明、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死。人生三世(包括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就是十二因缘的循环。

  我现在用一个简单的图表来说明:

  无明(过去世的烦恼) 过去所受的因

  行(过去世的善恶行为)

  识(依过去世的因入胎之一念)

  名色(在胎中生诸要形)

  六入(胎中所成的六根) 现人所受的果

  触(出胎时的触境)

  受(领受现前坐境)

  爱(贪爱)

  取(取着) 现在所依的因

  有(顺因爱取感生的后有之业)

  生(依现在业报而受生) 未来当受的果

  老死(未来身必老死)

  人的生生死死不是如此,因为过去的烦恼与业报而投胎到应生的地方,出生以后一方面领受以前的因所生的果,一方面造新的因埋下未来的果,因果循环,无穷无已。

  这里面,无明、行、识、名色、六入、触、受是前定的,无法更改了,就像我们幸而生为人,幸而六根具足,然后出生什么家庭环境决定的我们的前半生,都是我们自己没有能力做主的。

  但是,从爱、取、有、到生、老死,则是我们可以依心念做改变泊,一念不贪爱、一念取着,就改变了我们的来生,或者改变了今生未受的果报。举例而言,例如谷种(无明、行的业种),如果不遇到雨露(爱、取、有的因缘)的滋润,也无法发芽成长(生、老死的感果)。

  这才是人生因缘的实相,一切法虽由因缘的和合而生,因是本来就有的,如果缺缘,果就永远不能显现,宿命论者只看到了因果之必然,而忽略了因缘的偶然,就像只见到苹果的种子可以长苹果树,而不知道苹果若种在非洲则必然调零一样。

  我们的过去已经历历,我们的未来似乎也有一定的轨迹,在这样的因缘里要如何改变呢?最好的方法是多给人生一些清明的雨露,滋润那逐渐在改坏的种子。


加入书架    阅读记录

 5/32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