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都是法国敦煌学尽人皆知的名作。
伯希和的弟子戴密微,在分析吐蕃时代汉僧摩诃衍和印度僧莲华戒之间关于禅的那场大辩论而写的《吐蕃僧诤记》;还有戴密微的弟子谢和耐的《中国五至十世纪的寺院经济》,是法国敦煌学者引以为荣的代表作。
英国人的敦煌研究起步较晚。主要由于斯坦因没有汉文读写能力。只能把他从敦煌弄到的文书jiāo给法国学者沙畹和马伯乐来考释和研究。英国人自己早期的研究成果主要是对敦煌文书的整理、编目和刊布。
(马伯乐《斯坦因第三次中亚探险所获汉文文书》,翟里斯《不列颠博物馆藏敦煌汉文写本解题目录》,托马斯《中国西域吐蕃文书集》,贝利《于阗语佛教文献》等)
20世纪60年代后,英国人魏礼和、威切特由于发表一些水准不凡的敦煌学论著,而成了英国敦煌学的头面人物。
(魏礼和《敦煌的歌谣与俗讲》,威切特《敦煌发现唐水部式残卷》、《寺院与中国中古时代经济》、《敦煌唐格残卷札记》等)
俄国人的敦煌学研究看上去比英国人早了半步,20世纪30年代已初露端倪,但真正步入正轨却是在50年代。1957年建立一个专门的敦煌研究组,设在列宁格勒的东方学研究所,有计划地开展敦煌学研究。很快就整理并出版了两卷本的敦煌文献篇目《亚洲民族研究所敦煌特藏汉文写本注记目录》。内容囊括了在俄国绝大部分最有价值的敦煌写卷。
这部巨作的两位主编孟列夫和丘古也夫斯基是俄国重要的敦煌学者,其研究成果为国际学术界所注目。
(孟列夫《维摩诘变文十吉祥变文》、《敦煌所出汉文写本—佛教俗文学》,丘古也夫斯基《敦煌所出借贷文书》、《有关敦煌粟特人聚落的新史料》、《敦煌寺院社邑》等)
开展敦煌学研究的国家还有韩国、美国、德国、印度、丹麦、挪威、瑞典、加拿大、匈牙利、澳大利亚、新加坡等。
(具有这些国家代表性的风光画面和该国敦煌学著作镜头)
敦煌学已经风行世界。
然而,它仍然是个年轻的学科。
它有着大量的有待开发的学术处女地。
大宗大宗的研究素材,还没有被睿智的学者的指尖所触及。
它未来的价值还深藏在沉黯古老的写本中。
单是墙壁上一个反弹琵琶的舞姿被再现出来,就成了惊动一时的艺术现象,甚至成为当代舞剧的经典之作,那么dòng窟中千姿万态的艺术形象呢?
在我们面对广阔的前景的同时,脚下还存在着一个障碍—
那些流散在十多个国家的敦煌遗书,编号不一;有些深藏库中,尚未整理;全部情况至今不明。甚至有的一件文书分成几段,分别藏在不同国家。这种由于历史的粗bào而造成的混乱,给学者们的工作带来极大的困难。
然而,对于文明的人类,结束这个有损文明的历史悲剧的时间,不应该再拖延下去了。
文物的物归原主,本是天经地义的事。
(198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了文物物归原主的决定)
在今天进步的世界里,谁也不会再使用华尔纳那个荒唐的借口了。
那好比这样一句话:
宝物放在你家不安全,最好的办法是放在我家里。如果人家说:我家已经很安全了。
你该怎么办呢?
文物的物归原主,不只是表示一种财富的主权,更意味着文明本身有一种尊严,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都有它自身的完整性,它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这是文明的尊严,也是人类的一种尊严,(埃及金字塔和斯芬克斯像。希腊阿波罗神殿。罗马斗shòu场。法国艾菲尔铁塔)
在当代世界那些把文物归还原主的义举,都受到举世称赞;这是走向文明的人类一个个自我完善的高尚的行为。
(展示世界上文物归还原主的具体实例)
敦煌文物的返还与否,同样检验着每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以及对待文明的态度,因为敦煌是属于全人类的。
(字幕:1989年,敦煌莫高窟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
敦煌呼吁着它流落他乡的文物的回归。
(在相关国家博物馆的画面上,出现如下字幕:
敦煌遗书在中国国内仅存15000件。
英国大英图书馆东方写本部13700件
法国巴黎国立图书馆6000件
俄罗斯科学院东方研究所圣彼得堡分所12000件
日本大谷大学38件
龙谷大学7件
德国柏林科学院东方研究所6000件
丹麦皇家图书馆东方部14件
英国印度事务部图书馆2000件
此外,美国、瑞典、奥地利、韩国等地也都有敦煌文物的收藏。
法国吉美博物馆还有藏经dòng出土的绢画200幅)
就这一问题采访几位重要人物—
对季羡林的采访。
对段文杰的采访。
对樊锦诗的采访。
对平山郁夫的采访。
对池田大作的采访。
对一位欧洲敦煌学者的采访。
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委员会的采访。
现在,敦煌似乎可以放心得多了。
文明的人类一定会把这种愿望实现。因为谁都明白拒绝这一要求意味着什么。
地处中西jiāo流大道咽喉的敦煌石窟,历时千年,拥有的宝藏无法计算。
当今世界上哪里还有更庞大、更丰厚、更浩瀚的文化遗存?
总括算来,壁画45000平方米,塑像3000余身,藏经dòng出土的绝无仅有的中古时代文物5万余件;数量之巨,匪夷所思。而遗书件件都是罕世奇珍,壁画幅幅都是绝世杰作!若把这些壁画按照两米高连接起来,可以长长地延绵25公里!而且在历代不断重修中,有的壁画下面还潜藏着一层、两层,甚至更多。愈在里层的愈古老珍贵。将来的科学技术肯定叫我们看到更加绚丽多彩的奇观;将来的敦煌学者肯定叫我们更深广又切身地受益于敦煌。
然而,任何一个学者都会觉得整个敦煌文明的浩大无边,也会感到每一个具体学科的深不见底。它像一个世界那样,充满着未知的空白与无穷的神秘;对于它,我们已知的永远是远远小于未知。那些在敦煌把一头黑发熬成白发的学者们,最终才会发觉自己以毕生努力所占有的无非是汪洋大海中的一个小岛或几块礁石,从而深深地发出人生的浩叹!
还有一种文化的敬畏!
尽管这个世界上最古老和最辽阔的文化宫殿,其价值无可比拟,然而它所给予我们的启示,却远远超出了它艺术和文化的本身。它的创造者是千千万万中国各民族的民间画工,贡献给它的jīng神素材和创作激情的却是万里丝路上所有的国家和人民。
每当我们回首人类最初相互往来的丝路历史,总不免深切地受到感动。你站在这道路的任何一个地方,向两端望去,都是无穷无尽。一道穿越欧亚非三洲的无比深长的路啊!即使在今天,也很难徒步穿越那些深山大川,茫茫大漠,万里荒原,然而,人类却是靠着这样坚韧不拔的步履,从远古一步步走入今天的qiáng大。这条路是脚印压着脚印踏出来的,而每一个脚印都重复着同样的jīng神。如果人类在将来陷入迷失,或对自己有什么困惑,一定能在这条古老的道路中找到答案,并因此心境豁朗,昂首举步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