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是未来最忠实的伴侣,这条曾经跨洲际的最古老的丝路,不会只躺在这荒漠上被人遗忘。它必定还在地球上所有人对未来的企望与信念中。
它永远是人类的骄傲之本,自信的依据与历史的光荣。
这一切又全都折she和永驻在迷人的敦煌石窟中。
如果你静下心来,一定能从莫高窟五彩缤纷的窟壁上听到历史留下的雄浑凝重的回响。它告诉你:
人类长存的真理,便是永远不放弃jiāo流,并在这不中断的jiāo流中,相互理解,相互给予,相互美好地促动。羽人与天人。犍陀罗的佛与女性的菩萨。佛本生的故事与经变画。西夏文题记与汉字榜书。各国王子和各族供养人像。丝路上各地各国珍奇而美丽的事物。
能够告诉我们这个真理、并使我们深深感动的地方,才能被称作人类的文化圣地。
它一定是人类的敦煌。
它必定是永远的敦煌。
博大又辽远的境界。雄浑又深情的音响。
景色变成灿然的金色。
全剧在激情的高cháo中结束。
第17章 外编 探访榆林窟
一马平川的戈壁滩,苍鹰,沙丘,千年不死的胡杨,骆驼队,奇形异状的雅丹地貌;一辆越野吉普在这河西大地上奔驰。
只有到了敦煌,我们才会发现,敦煌石窟并不是莫高窟的代称,它是一个由大大小小的石窟组成的石窟群。这当中还有一句话:没去榆林窟,不算到敦煌。
(东千佛dòng,西千佛dòng,五个庙石窟,昌马石窟……榆林窟)
榆林窟是非去不可的。它是敦煌石窟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它在安西向南七十五公里的地方。莫高窟在它的西边。中间是一百公里寸草不生的荒漠。如果去往榆林窟,必须经安西南边一条岔路上折返而行。
(奔驰的吉普车)
不要以为它从来都是这样荒凉的。
明代以前的两千年,外来文明都是由西而入。它们绕过号称“死海”的塔克拉玛gān沙漠,穿过阳关与玉门关,经由河西走廊,五彩缤纷地进入中土。我们辉煌而先进的中华文明也是经由这一条路线,远播世界,影响和推动着全人类的进步。而敦煌所有的石窟都守在这中外文明jiāo流的要道上。
(丝绸之路上的景观在车窗上鱼贯而过)
莫高窟地属古沙州,榆林窟地属古瓜州。极地的遥远与历史久远的深邃感,使榆林窟充满诱惑。当我们接近它时,就能异常qiáng烈地感受到了。
(唐代边关破城子,锁阳城,城堞废墟与烽燧)
榆林窟在一个河谷里。晶莹透彻的踏实河从中穿过。所有dòng窟都是在河谷两岸的峭壁上开凿出来的。它原名为万佛峡。由于这里榆木成林,苍翠宜人,人们便称之为榆林窟。当年,佛教东传时,佛教徒们一定是在漫无际涯的大漠中,发现了这一片有绿荫有甘泉的神奇宝地,才把心中无上崇敬的佛神安放在这里来。
(踏实河淙淙的流水,浓密的榆树林,榆林窟外景)
谁也说不清,榆林窟的开凿始于何时。在它所拥有的四十二个dòng窟中,年代最早的一批dòng窟,都兴建于一千年以前的大唐。
(始建于唐代的dòng窟。窟号为6、15、16、17、19、20、21、23、24、25、26、28、31、35)
应该说,正是在莫高窟的全盛时代,安西这边一条宛如世外桃源的峡谷里,奇花异卉全都开放了。
从敦煌石窟整体意义上说,榆林窟是它盛年完成的一部巨著和力作。
(展示唐代壁画。第15窟前室南壁天王,前室东壁地藏菩萨,前室顶部伎乐天等。第25窟主室壁画。第24窟不空索观音变。第36窟法华经变等)
如今保存依然完好的第25窟是其中的经典。
(镜头由dòng外入dòng窟,通过甬道进入前室,再经甬道渐渐进入主室)
又长又深的甬道是榆林窟的特征之一。
一点点深入进去。前后左右,包括窟顶全是壁画。
我们来到了唐人心中的天国。
主室南壁、北壁、东壁三铺整面墙上都各有一幅巨型的经变画。
经变画是中国人的独创。它通过宏大的场面,丰富的细节,迷人的故事,优美的形象,以及中国喜闻乐见的形式,将艰深的佛教经典生动又明了地传达给大众,使佛法得到普及与弘扬。
北壁的《弥勒经变》和《观无量寿经变》所描绘的全是佛国的极乐世界。可是,由于《弥勒经变》表现的是弥勒成佛的过程,画中必然要对佛国的生活进行着意的令人向往的渲染。
在《弥勒经》里,佛国的生活是:
村邑聚落,jī犬相及,山喷香气,地涌甜泉。地平如镜,风不扬尘,香美稻谷,一种七收;田园成熟,花果遍野,树上生衣,随意取用;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四珠宝柱,照耀通明。
(北壁《弥勒经变》中相应的画面。如“道不拾遗图”、“剃度图”、“耕获图”等)
这表示庄稼一年可以收获七次。这表示所有树木都能生长衣服。
佛经里的描述来自于想象,画工们的描绘却来自现实。
画工为了使笔下的画面可信,必然拿来自己熟悉的形象。于是佛经中虚空的想象就变得有血有肉,可以触摸了。
唐代大乘佛教的推广,正好利用了当时中国绘画趋于成熟的写实手法。这一来,佛教枯燥的说教便亲切、贴近和富于魅力。像唐代的大画家吴道子、周昉等人,也是壁画的高手,他们曾经都为京城著名的庙宇作画。这便很自然地使壁画的手法更写实,内容与情感更接近现实的生活。
(将周昉《簪花仕女图》,张暄《捣练图》,huáng筌《写生珍禽图卷》等与莫高窟第45窟南壁西侧求女得女、离瞋恚,南壁东侧现天大将军身,北壁西侧十六观等世俗形象的画面相对照)
再看南壁的《观无量寿经变》。这幅巨型的经变画所展示的是一片佛天净土,一个纯粹的极乐世界。
画中灿然七宝池,漾漾功德水;舞榭歌台,琼楼玉宇,祥云飞天,宝莲照水;金沙布地,琉璃铺阶;阿弥陀佛居中而坐,菩萨诸天分列左右;乐队齐奏法鼓法乐,禽鸟随之亦歌亦舞;清净无限,香气四溢。然而这样的极乐世界只是可望而不可及么?
饶有趣味的是,这幅巨型的经变画的两边,对称地各画了一幅连续图画。这是盛唐时代流行的“对联式”画面。
连续画面多用来描述佛教故事。
右边这幅《未生怨》所画的正是《观无量寿经变》中频婆娑罗王与王子,前世冤恨相结,后世仇杀相报,最终接受佛陀说法,从而向往极乐净土的故事。
于是,从整体上说,这幅旁侧的说教性质的《未生怨》,便是通往正中那幅极乐世界的一块跳板。
善男信女们很自然地从这个古印度佛经上惨烈的故事,生出对和平与美好的佛国的向往。
多么美妙的佛天!多么智慧的说教!多么动人的画面!如此繁复又jīng美的景物,如此形态各异的神佛,怎么能这样严谨又和谐地结构成一个整体?一切一切——都像是与画中歌台上演奏的音乐同一个节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