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七十年代_旷晨【完结】(24)

2019-03-10  作者|标签:旷晨

  今年chūn播时,我施肥时再不嫌脏了,见了粪里边的石头就挑。张大爷看见后,乐呵呵地说:“这姑娘变得像咱贫下中农的闺女了。”

  七十年代的应用文

  用稿通知单

  最高指示

  一张省报,对于全省工作,全体人民,有极大的组织、鼓舞、激励、批判、推动的作用。

  我们的报纸也要靠大家来办,靠全体人民群众来办,靠全党来办,而不能只靠少数人关起门来办。

  ×××同志:

  首先,让我们怀着深厚的无产阶级感情,共同敬祝伟大领袖毛主席万寿无疆!万寿无疆!万寿无疆!

  您寄来的稿件,已在十一月四日的《××日报》第三版上发表了,现寄上红宝书一本和当日报纸一份,请收。

  感谢您对党报工作的大力支持。希望您更加努力宣传毛泽东思想,积极为党报写稿和反映情况,并经常监督我们的工作。

  此致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敬礼!

  《××日报》群众工作组

  1970年11月4日

  关于召开业余创作会议的通知

  最高指示

  (注:大红色的大黑体字)

  我们的文学艺术都是为人民大众的,首先是为工农兵的,为工农兵而创作,为工农兵所利用的。

  ××公社革委会:

  目前,以革命样板戏为标志的无产阶级文艺革命运动已蓬勃兴起,广大工农兵群众和革命文艺工作者,大写工农兵英雄人物,大演工农兵英雄人物,热情地宣传毛泽东思想,极大地加速了人的思想革命化,有力地推动了抓革命,促生产,促工作,促战备的新高cháo。遵照毛主席“什么工作都要搞群众运动,没有群众运动是不行的”教导,广大工农兵群众必须牢牢掌握文艺大权,使文艺形象地、通俗地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起到教育人民和鼓舞士气的作用,起到改造人的作用,起到瓦解敌人、消灭敌人的作用,使文艺真正为工农兵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巩固无产阶级专政服务。因此,在大力普及革命样板戏的同时,必须狠抓创作,大力地、全面地开展一个创作运动,经请示县革委会党的核心小组决定召开业余创作会议。

  一、会议时间:暂定五天,三月十六日在县宣传站(原文化馆)报到。

  二、参加人员:你社×××同志。

  三、与会者:

  1.请带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等文件;

  2.请将自己创作的作品带来;

  3.请带足一周的钱、粮票。农民业余创作人员带足一周的粮票(钱由县补贴),工分在队照记。

  ××省××县革命委员会政治工作组(大红色圆印章)

  1971年3月11日

  七十年代的流行词汇

  流行词汇(1)

  样板戏

  那会儿公认的样板戏有八部,人物讲究的是“三突出”,一上场忠jian立辨:好人是英气bī人、相貌堂堂,坏人则委委琐琐、贼眉鼠目。剧情一般演绎得很“虚”,英雄在革命时往往都会“壮烈牺牲”。除了武装斗争外,很少有其他的历史活动。不论哪部戏,台词必能牵扯到党的宣传口号和毛主席语录。他们典型的形象是:站在高岗上,手臂僵硬地弓着,身子往前倾,嘴唇紧闭,两眼深情地望向远方。此外还有阿庆嫂、江水英,一个一个都是丈夫不知去向的女性。

  平反、昭雪

  黑龙江的一名知青1973年写信控告张chūn桥时曾引用过鲁迅的一句话:“中国总归要有人说话的。”在信中,他写道:“倘若此信不幸落入张派爪牙手中,那我等着挨批斗,甚至于准备将双手伸进镣铐,坐进铁窗里。”

  光明其实并不遥远,“四人帮”一手制造的沉疴终于可以一笔笔地清算。从1977年开始,在邓小平、陈云等人的推动下,党中央加快了平反冤假错案的步伐:著名戏剧工作者孙维世被迫害致死九年之后,沉冤得以彻底昭雪;赞扬贺龙元帅的文章也得以登了出来。同样遭迫害致死的原教育部长周荣鑫也恢复了名誉;所谓“马振抚公社中学事件”终于真相大白;“王亚卓事件”冤案也平了反……“平反、昭雪”给许多支离破碎的家庭带来了轻松,给很多原本黑暗的角落送去了阳光。

  三转一响

  七十年代有首很流行的《择婿歌》:“一表人才,二老归天,三转一响,四十平方,五十工资,六亲不认,七尺男儿,八面玲珑,九(酒)烟不沾,十分听话。”今天看起来有点好笑,但那时自行车、缝纫机、手表、收音机都是结婚必备的物什,少哪样都不行。如今微不足道的小商品,在当年可都是高档货。新娘子出嫁那天,一伙亲戚弄来辆平板车,浩浩dàngdàng地押了那几大件,为了显摆,还专门挑人多的地方走。土木结构盖新房,松木椽子柳木梁,石灰抹墙砖漫地,新人喜坐拖拉机,这就是那时结婚的景象,“三转一响”只是其中几样道具,却添得了满堂彩。

  卖花姑娘

  这部朝鲜电影以苏欧色彩的歌曲和东方色彩的故事,倾倒了时处文艺饥渴症的中国观众。它以朝鲜民族沉沦的二十年代末到三十年代初为时代背景,以佃农的女儿花妮及其一家的悲惨遭遇为主线,jīng心刻画了丧国无权的民族在殖民地社会生不如死的悲惨状况。催人泪下的《卖花姑娘》曾经伴随一代人成长,即便是在三十多年后的今天,也让那些经历过的和没经历过的两代人都为之动容。我们知道长白山的时候就知道了金刚山;知道《白毛女》的时候就知道了《卖花姑娘》。但直到几十年后,人们才知道,当年曾在中国引起轰动的朝鲜电影《卖花姑娘》,其原作者竟然就是朝鲜人民的领袖--金日成!

  走后门

  七十年代初期,有个很奇特的现象:一方面,是对文化科学知识的轻视和对知识分子的歧视;另一方面,却是众多的人们迫切希望通过“群众推荐,领导批准”这条无需考试的“捷径”,使自己或其子女走进大学校门,成为一个知识分子。这现象还催生了一个后来持续多年、手法多样、影响深远的新事物--“走后门”。其实,国家在1970年招收第一批工农兵学员时,“走后门”已经初露端倪,1971年之后,“走后门”之风已经传播得沸沸扬扬。一些手中握有实权的人,堂而皇之、千方百计地把自己以及亲朋好友、上级下属的子女送入大学,权再大一点的,则要把子女送入好大学、好专业……

  孔老二

  看一看那会儿的战斗檄文:

  在讲坛上,孔老二总是满口“仁义道德”。一次,有人跑来问孔丘:“我有个老乡,为人正直,他父亲偷了羊,他就去揭发,这算不算讲道德?”孔老二冲着他说:“我认为,老子偷羊儿子隐瞒,这才称得上为人正直!” 原来在孔老二心目中,互相包庇就是“仁义道德”……

  1973年,毛泽东多次谈到“批孔”问题,并认为只有“批孔”,才能挖透林彪的思想根源。他批评郭沫若写的《十批判书》,并称赞柳宗元的《封建论》。同年5月,他还挥毫一幅:“郭老从柳退,不及柳宗元。名曰共产党,崇拜孔二先。”在这一年,江青一伙还向周恩来发动突然袭击,擅自召开批林批孔万人动员大会。在会上,江青颐指气使,点了郭沫若等人的名。


加入书架    阅读记录

 24/26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